(記者 杜峰)8848米,這是中國的5G高度。今年4月,中國電信在珠峰開通 5G 服務,並實時直播世界最高峰。
地下534米,這是目前全球最深的地下5G網絡。今年6月,中國移動攜手華為助力陽煤集團在建成了全國首個煤礦井下5G網絡。
69萬個,這是全國已開通5G基站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我們已經建起全世界最多的5G基站。
從去年10月31日開啟5G商用大門,我國5G新基建一年突飛猛進。無論是發展的廣度、深度還是發展速度,我國的5G網絡建設均超出了年初預期,實現了全球領先,一年時間,中國交出了一張漂亮的5G成績單。
提速:今年5G基站建設目標提前完成
在10月22日舉辦的國新辦前三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透露5G最新進展,截至9月底,全國累計開通5G基站69萬個。其中今年新建的大概有50多萬個。據悉,今年年初我國的建設目標是50萬個基站。這意味著僅用三個季度,已提前完成2020年5G基站建設目標,我國5G基站的建設速度可謂驚人。而據業界預測,年底時間我國5G基站的總數將會超80萬,比年初的目標大大超前。
在5G網絡建設上,中國電信還創新性地與中國聯通開展5G網絡共建共享,高效實現5G網絡覆蓋,快速形成5G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好的5G網絡體驗,一年來,雙方僅共建共享的5G基站已經達到30萬站。此外,截至9月底,中國移動方面表示已累計建設5G基站35萬。
這個數字放到全球範圍是什麼水平呢?
有數據顯示,今年年中,全球的5G基站總數在100萬左右,當初中國的5G基站規模是50萬左右。也就是說,我國僅以一國之力建設的5G基站數量就達到了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如今更是實現了反超,或許,單一個省的5G基站規模,能與很多商用5G的整個國家規模不相上下。以鄰國日本為例,日本對5G基站建設進行財政補貼,計劃到2024年底基站數達8.4萬處。而據廣東省工信廳10日介紹稱,今年1—8月,廣東省新建5G基站61625座。截至目前,廣東累計建成5G基站98613座,建網速遠遠超過了日本。
我國5G網絡建設突飛猛進與採取了適度超前的建網策略緊密相關。10月14日,在2020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開幕式上,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指出,要加快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網絡服務的能力,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穩步推進5G網絡部署。
提質:全球首先開通5G SA網絡
如果說在5G網絡規模上,我國基本實現了地市級5G網絡覆蓋,實現全球領先,今年9月1日起,三大運營商同時表示開始了SA網絡的全球商用,更是我們走在全球5G前列的最重要的一個實力展示,我國也成為全球第一個規模性開通5G SA網絡的國家。
與5G非獨立組網NSA方式相比,5G SA網絡支持更大帶寬和使用場景,可更好地發揮5G高速上網、低時延、大連接的網絡特性,有助於推動5G應用的真正落地。未來60%以上的行業應用需要5G SA,NSA方式是無法滿足的, 5G SA從架構、技術、服務多維度創新,能夠更好地滿足垂直行業多樣化場景需求
『
對此,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表示,我國全方位強力拉動SA成熟,經過一年多標準打磨、三輪的測試驗證拉動以及兩極應用帶動,2020年SA具備商用可能。
在推動5G SA商用上,中國電信不遺餘力。據悉,中國電信5G SA研發創新及產業推動主要包括5G模型網及相關測試,率先實現5G SA數據會話、4G/5G互操作、異廠商漫遊、高清語音,有力推動了5G SA產業成熟。中國電信組織全球5G產業共同制定的《5G SA部署指南》已於6月正式發布。
在2020世界VR產業大會雲峰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表示,泛在、智能、高速、安全的5G SA網絡是實現萬物互聯的前提和基礎。中國電信正全力推進5G新基建,牽頭推動全球5G產業的SA目標組網,打造了5G+光網+WiFi的「三千兆」高速網絡。目前中國電信通過和中國聯通共建共享,SA核心網覆蓋31省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
5G SA是網絡重構大規模落地部署重要場景,是雲網融合的最佳實踐,將開啟雲網融合時代。目前,中國電信正在持續強化推進5G SA在雲網融合領域技術能力創新,開發完善邊緣計算和切片管理系統,為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等行業應用賦能。
促用:進入創新「前沿區」
得益於我國5G處於全球領跑位置,我國的5G研究、應用也進入到「前沿區 」。在10月22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就表示,中國在移動通信5G技術上已經取得了領先地位,5G核心專利居世界第一。據悉,在5G R15以及R16標準中,中國企業的貢獻率均超過了三分之一,保持了領先。
在5G網絡助力下,5G應用正走出「樣板房」,在各領域紛紛落地。在具體的應用案例上,中國電信的5G應用合作領域已經覆蓋警務、交通、生態、黨建、醫療、車聯網、媒體直播、教育、旅遊、製造等十大垂直行業。中國移動在15個細分領域也已具備了5G垂直行業應用大規模推廣商用的能力。
不過,羅馬非一日建成,在看到5G建設成績的同時,也需要正視存在的問題。目前,5G仍處於導入期,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5G應用落地、實現商業閉環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日前,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就提醒,數千億級的投資已經布下,而且運營成本極高,找不到應用場景,今後消化成本是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也認為,我國5G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前幾代相比更為嚴峻,5G需要長期負重前行。運營商對5G的投資回報壓力很大,需要適度超前穩步推進5G網絡的部署,培育生態,形成「以建促用」的良性模式。
在他看來,相對十年一代的技術生命周期而言,中國在5G發展初期的領先只是一個新的開始,領跑必然面臨著探路、試錯的風險。
顯然,5G商用一周年是裡程碑,更是新的起點。一方面,5G網絡部署還需要繼續推進,另一方面,也需要產業鏈各方共同發力,積極探索培育多樣化的應用模式,釋放5G發展的更大潛能,從而實現5G發展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