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吃得膘肥體壯
放假後嘗遍人間冷暖
沒錯,說的不僅僅是當代大學生,還有校園流浪貓。此處插一個笑哭的表情。
近來,一則山東某大學學生虐貓事件和北大為校園流浪貓制定暖心小程序事件同時刷爆網絡。
同是校園流浪貓,為何生存處境差異如此之大?
究竟對校園流浪貓抱以何種姿態,何種距離,才是最適宜學生群體的方式?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爭議已久的,「校園流浪貓」那些事兒。
1、校園流浪貓該不該喂?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一點:
Q:流浪貓是野貓嗎?
野貓一般指完全獨立生活不與人類發生任何關係的貓;而流浪貓雖然沒有主人,但仍依賴於人類的照料。
流浪貓和野貓在劃定上沒有任何明顯的界限,可以由食物來源判定。假如一隻貓攝入的食物中含有人類製造的成分,不管是主觀或被動攝食,都可以認定為受到了人類的「食物照料」,不能稱這隻貓為「野貓」。
Q:建議投食流浪貓嗎?
據科學家對日本島嶼——德島(Tokunoshima Island)上人類資助的家貓對瀕危物種的捕食報告顯示:
在孤立的生態系統中,貓的存在,應對很多小型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的數量減少負責。
(就是說相對孤立環境中,貓咪數量過多,會導致很多小型動物數量減少)
歷史上的著名案例
麥格理島(Macquarie Island)上的野貓和長尾小鸚鵡在島上共存了60年,但是在引入兔子之後,野貓數量迅速增加,並在接下來的10年裡將長尾小鸚鵡吃到滅絕。
考慮到學校大多有較好的綠化環境,植被富饒,可能生存著很多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所以,科學的建議是:不要讓人類對貓的投食行為,間接影響其他小型動物的生存處境。
說人話就是:建議白嫖。
2、被流浪貓抓傷怎麼辦?
當撒嬌討食的貓貓遇到一毛不拔的白嫖客(你),惱羞成怒抓你兩下好像不可避免?
所以:不樣摸,就憋強摸。
被抓傷/咬傷,看這裡
受傷之後怎麼辦?
迅速向後反彈至安全距離,掐住傷口,擠出汙血;
如果有肥皂可用肥皂清洗傷口,如果沒有也可以直接用流動水衝洗傷口15分鐘以上,邊洗邊擠;
如果傷口較深,可在預處理之後到防疫站進行進一步清洗。24小時之內去接種狂犬疫苗;
如果下次還敢摸,建議戴個厚手套,擼個比較傻的貓,摸兩下就跑。
鑑於國內狂犬病並沒有完全消滅,強烈不建議被非家養貓抓傷後,不打疫苗的行為。
另外,被抓傷後也有感染「貓抓病」的風險,如果感覺到淋巴結腫大、發熱等身體不適,建議就醫時告知醫生這段經歷,以便進行相關檢查。
3、遭遇流浪貓求助怎麼辦?
生娃篇
Q:我在你宿舍裡生了孩子。
A:雖然我不是孩子的爸爸,看在我們這麼有緣,你儘管在這裡坐月子,孩子我只看不摸。
宿舍由於環境相對溫暖、封閉,流浪貓到宿舍產仔的情況時有發生。
如果貓媽媽生在了不太方便的位置,就存在需要挪動產房的問題。
如何挪動母貓的產房
首先挑選一個儘量避開人類動線的新產房位置,如空柜子、陽臺角落;
準備好紙箱子/貓窩,鋪上軟墊;
戴上手套在貓媽媽會陰處蹭上氣味,抹在新產房處,等待貓媽媽自行挪動小貓。
如果貓媽媽沒有會意,可選擇戴上一次性手套,在貓媽媽在場時,挪動小貓。
挪動完成後,在新窩附近為貓媽準備食物和水,可以幫助貓媽媽緩解應激壓力,放鬆對新環境的警惕。
如果新窩出入不便,也可選擇在窩附近提供貓砂盆。
如果宿舍裡有怕貓的同學,更應該與母貓保持距離,有必要可以做一些空間上的隔離。
不安全的環境或過於多的被注意,都可能導致母貓叼走小貓、殺死小貓或將小貓遺棄。因此,不要驚擾生產中的母貓。
母貓一般不會在人類密集的環境中待太久,如果母貓找到她覺得更好的位置(比如你準備的箱子),就會將小貓全部叼走。
如果喜歡小貓,打算收養,可以試著在小貓出窩玩耍時撫摸小貓,建立小貓對「被撫摸」行為的信任。
絕育&生病篇
如果有條件,建議對親人的流浪貓、宿舍內生崽的貓媽媽(斷奶後,乳房完全消腫就可以絕育)等施行TNR(Trap Neuter Release),通過絕育減少流浪貓的數量。
如果遇到生病的貓向你求助,下面這些經驗或許用得上:
抓捕
在確定要抓捕的對象後,可以在它經常出沒的地點鋪設誘貓籠。抓貓時,務必戴厚手套防止抓咬。
如果是比較親人的貓,也可以直接戴手套抓取,塞進貓包。
不建議用紙殼箱、書包,特別是塑膠袋代替貓包,此類容器比較容易掙脫。
絕育/就醫
在抓捕之間,先聯繫好做手術/就醫的機構。
a.尋找免費名額:可在網絡平臺搜索「流浪貓絕育」或聯繫本地的公益組織,有一些醫院會定期放出免費絕育名額;
b.直接聯繫醫院:可與比較熟悉的醫院/醫生直接聯繫,諮詢病情,詢問是否有流浪動物優惠;也可與校園流浪動物協會聯繫。
減少數量
在流浪貓絕育/痊癒後,領養它成為家的一份子吧!
4、如何控制校園流浪貓數量?
不棄養,不打擾,也是一種溫柔
衝動養貓,畢業棄貓...如今,確實有越來越多的校園流浪貓,來自於「人類行為」。
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貓,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在畢業時正確處置貓貓。
控制校園流浪貓數量,改善包括貓和其他小動物的生存處境,我們可以這樣做:
遏制住同學之間的「養貓衝動」;
為校園流浪貓做TNR;
在畢業季,校園內宣傳倡議「帶貓回家」,為無家可歸的棄養動物尋找領養家庭;
不做不科學投喂,但也不拒絕幫助。
作為具有共情能力的人類,我們理應保持尊重和善良。
校園流浪貓問題不是簡單的「消滅&撲殺」問題,貓原本是生存在這片環境中的原住民,我們要做的是控制人類行為的幹擾,減少這種小型哺乳動物數量泛濫對其他物種的影響,儘量維持貓與環境的動態平衡。
包括北大在內的很多高校,已在率先探索管理模式的路上。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流浪貓會逐漸告別尷尬的處境,和青春靚麗的學生一起成為校園曼妙可愛的風景線。
【本期所長互動】
你的學校/母校,有常駐的流浪貓嗎?
//////////
資料來源:
[1] Predation on endangered species by human-subsidized domestic cats on Tokunoshima Island, [J],Scientific Reports volume 9, Article number: 16200 (2019) .
[2]《How to Move Newborn Kittens》[EB/OL],Pippa Elliott, MRCVS. Dr. Elliott, BVMS,How to Move Newborn Kittens.
[3] Stray cats, [EB/OL],boston public commission.
[4]《Cat Scratch Fever》[EB/OL],Daniel Murrell, MD on February 15,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