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12月1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濟南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加快工業強市建設、「十四五」規劃展望和重點舉措等情況。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
在全省提升5個位次
記者獲悉,濟南企業發展能級顯著提升,「強、優、大」的市場群體實現新飛躍。
一是龍頭骨幹企業進一步壯大。中國重汽和浪潮集團業務收入雙雙突破千億元,實現濟南千億級企業零的突破。百億級企業達到10家,十億級企業達85家,較2015年底分別增長66.7%和37.1%。
二是中小企業活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在全省提升5個位次,9家企業入選山東製造硬核科技50強榜單,39家企業入選山東省高端裝備領軍企業。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3家,省級以上瞪羚企業80家、專精特新企業422家,均居全省首位。
三是名企名牌名家領跑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樹名企、創名牌、育名家」三名工程,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14家企業入選省百年品牌企業,64家企業入選山東省製造業高端品牌培育企業名單,均居全省首位。2019年全市28名企業家榮獲「山東省優秀企業家」稱號,12名優秀企業家獲記一等功,均居全省首位。浪潮伺服器蟬聯中國市場第一,AI伺服器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中國重汽商用車、二工具機大型衝壓生產線領跑全國,走向世界;天嶽碳化矽、晶正鈮酸鋰等先進材料全國首創;齊魯製藥創新能力進入世界醫藥科技前沿,華熙生物透明質酸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宏濟堂人工麝香等產品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打造37條產業鏈和40個產業集群
加快構築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發布會上記者獲悉,濟南產業生態不斷優化,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和服務體系建設走在前列。
一是打造一流產業體系。謀劃工業強市「1234」工作體系,圍繞建設基礎穩固動能強勁的工業強市目標,打造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兩大高地,培育創新驅動、項目帶動、政策促動三大動能,提升製造業、數字經濟、企業發展、綠色發展四大能級,聚焦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四大主導支柱產業,編制產業地圖,著力打造37條產業鏈和40個產業集群,加快構築集聚集群集約、高端高質高效、專業專注專長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二是打造一流政策體系。持續加大政策供給力度,構建起以《關於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實施意見》為母體和統領的1+N的63個政策文件,產業規劃引領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實現了質的飛躍,產業扶持資金規模達到20億元,初步構建起國內一流的產業政策體系。
三是打造一流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常態長效服務企業機制,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數量分別達到17家和70家,均居全省首位。秉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理念,率先打造集中統一高效的「濟企通」服務企業雲平臺,打造企業版12345。持續完善提升「五位一體」融資服務體系,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常態化開展「服務企業政策落實牽手活動」和「工業強市看擔當,惠企政策看落實」專題新聞宣傳,點對點、面對面對接政策和服務需求,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四是打造交流合作新平臺。高質量承辦了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三屆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氫能峰會等20餘項全國性重大會議活動,充分展現了濟南對外開放新形象,成功搭建起與國內頂尖專家團隊、世界一流企業深度交流、對接合作的橋梁,促成了72項重大合作成果。中國北方第一個中德合作區加速崛起,80多家德國企業到此投資興業。特別是,今年爭取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交流大會永久落戶濟南,開啟了國際產業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