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觸控屏的成型過程是怎樣的

2020-12-14 電子發燒友

柔性觸控屏的成型過程是怎樣的

維庫電子市場網 發表於 2020-03-29 22:34:00

每天新產品 時刻新體驗專業薄膜開關打樣工廠,12小時加急出貨

從三星Galaxy Edge系列旗艦的熱賣到各種曲屏手環和電視的相繼問世,無疑曲屏技術近年來受到了消費者和產業界普遍的重視和追捧。未來隨著固定曲率曲屏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能實現任意彎折的柔性觸控屏必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25日,在第13屆國際觸控螢幕與顯示技術發展論壇上,來自深圳歐菲光科技的觸控研發副總經理黃漢鋒站在產業鏈的角度,圍繞柔性顯示、柔性觸控、柔性蓋板和柔性貼合四個關鍵要素對柔性觸控屏做了詳細的介紹。

柔性顯示

對於LCD液晶顯示來說,通常由液晶負責控制顯示灰度,三原色濾光片控制顯示顏色,這就要求它們必須一一對應才能顯示正常。而如果用LCD液晶面板來做曲屏,內周長與外周長就會出現不相等,原來一一對應的液晶和濾光片就會出現位置偏差,從而導致色彩失真,此外還會引起漏光、暗屏重影及雪花等一些列問題。因此,對於曲屏來說,以AMOLED為代表的OLED顯示技術幾乎就成了不二之選。

黃漢鋒表示,目前三星無論在專利、產能、良率和技術積累等方面都是無可爭議的AMOLED霸主,其2014年底開始量產的第六代AMOLED面板現在已經可以做到每月5萬片的產量,並且良率可以達到60%。其次是LG,但LG此前一直主攻的方向是大屏的曲面電視,目前隨著小屏AMOLED的趨勢日漸明顯,LG也正在加快中小尺寸柔性屏幕的布局,其產量目前雖不及三星,但良率也可以達到60%以上。最新發布的小米Note 2就是採用的LG的柔性AMOLED屏。此外,日本的JDI和夏普(已經被鴻海收購),以及臺灣的友達,國內的京東方、柔宇等一眾屏幕廠商也都在加快布局自己的AMOLED技術,AMOLED取代LCD已經是大勢所趨。

柔性觸控

觸控方面,ITO(錫氧化銦)透明導電薄膜由於透光性好、厚度低、硬度和導電性優秀、製作工藝成熟等諸多原因,成為了非曲面LCD和OLED等顯示屏幕最重要的觸控層材料。然而,由於ITO本身是一種脆性材料,不適合做大曲率甚至可隨意彎折的柔性觸控層,而且造價和成本高昂,目前大約佔到整個觸控屏幕產業上遊材料部分30%-40%的成本,又使用了「銦」這種儲量有限的稀有金屬,因此隨著曲面和柔性時代的到來,大有被取代的態勢。

黃漢鋒表示,目前對ITO材質最主要的替代品有:石墨烯、碳納米管、納米銀和金屬網格等。其中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從材料本身的特性來說是ITO非常好的替代者。但是石墨烯目前仍處於研發階段,距離量產還有很遠的距離。納米碳管工業化量產技術尚未完善,其製成的薄膜產品在導電性也不及ITO。因此從技術與市場化的角度來說,金屬網格與納米銀技術將是近幾年發展的主角。其中金屬網格技術目前已經在一些PC顯示市場應用了。

這裡說的金屬網格技術是使用銀、銅等金屬導電材料或者氧化物在PET等薄膜基板上壓制所形成的導電金屬網。其主要優勢是原料成本低和可繞折性好,但是由於良率、產量和高線寬高像素下引起的莫瑞幹涉波紋問題,因此更適合應用在解析度不高、相對遠距離使用的臺式一體機、筆記本電腦和電視等產品上。

納米銀技術是指將納米銀墨水材料塗抹在PET或者玻璃基板上,然後利用鐳射光刻技術,刻畫製成具有納米級別的銀線導電網絡。其主要優勢是良率高、線寬小、導電性好和耐繞折,缺點是成本高。而且相比於金屬網格,納米銀材質具有較小的曲率半徑,且在彎曲時的電阻變化率小,再加上線寬的原因,因此更適合在手機、智能手錶和手環等高解析度的近距離場景中使用。

「綜合比較的話,我認為目前納米銀比金屬網格更具有優勢。」黃漢鋒說。

柔性蓋板

為了要做到可隨意彎折,除了解決柔性顯示和柔性觸控之外,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柔性蓋板和貼合了。但是由於本身堅硬易碎的特性,玻璃蓋板在柔性領域卻不是最好的選擇。

黃漢鋒表示,相比玻璃,高表面硬度和高透光率的PET和PI(聚醯亞胺)材質才是更好的選擇,但目前PET和PI也存在許多待解的問題。一方面是它們不耐高溫且透光率差:PET和PI在不太高的環境溫度下就會出現部分熔融和性狀改變的問題,而且相比玻璃也沒有很好的透光性。

其次是難以在硬度和繞折性上達到一個平衡。黃漢鋒表示,如果要達到一定硬度要求,就要塗布硬化層,但是塗布硬化層之後,經過反覆繞折,這個硬化層就會出現龜裂,硬度降低的問題。因此,如何在這兩者之間達到平衡是目前一個最大的瓶頸。

相比需要進一步發展的柔性蓋板,目前曲屏手機必備的3D玻璃蓋板的發展前景則非常好。

有資料顯示,2018年或將成為3D玻璃蓋板的爆發年,預計到2020年前後,3D玻璃蓋板的手機滲透率將超過50%,並且隨著3D玻璃蓋板加工工藝的成熟,單價的下降,普及率會進一步地提高,預計未來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90億元以上。

黃漢鋒表示,目前常見的1R(單一弧度彎折)和2R蓋板製作工藝已經基本成熟,基本都是通過熱彎技術來實現一個彎曲的效果,區別主要在硬化層的塗布方面。但是良率是一個待解問題,基本上只有30%,而且短期內看不到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如果要做4R的話,良率會更低。因此良率是蓋板製造方面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柔性貼合

蓋板選定之後就是貼合,即把蓋板和下面的觸控、顯示層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模組。目前常見的方式有滾輪式和真空貼合兩種:其中滾輪的效率高,需要滾壓被貼物。而真空式的效率相對較低,不過不需要滾壓被貼物,也就不容易造成被貼物的損傷。

黃漢鋒表示,如果曲率大的話,就只能選擇真空貼合。不過,對於未來有可能出現的4R貼合,由於其特殊的4邊彎折特性,因此即便採用了真空方式也很難避免在弧度大的地方出現褶皺和氣泡。目前業內有採用定製的擠壓氣囊或者塑膠件的方式來緩解這一問題,但並沒有完全解決。因此在多曲面和高曲率的貼合工藝上業界也依然有進步的空間。

黃漢鋒坦言:「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隨意繞折的柔性屏幕要真正實現量產化,還需要幾年的時間,同時也需要上下遊的供應鏈來共同攻克相關的技術難題。」

對於未來的發展,黃漢鋒認為各模塊的融合將是大勢所趨。他說:「LCD液晶顯示的Incell技術中,將ITO觸控薄膜與液晶層融合到了一起,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整合。現在指紋模組是獨立的,未來也可以和觸控整合在一起。我認為未來將出現一個功能模塊間相互整合和進步的過程。」

責任編輯:c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表面玻璃難題 掌握3D曲面一體成型 3D曲面玻璃成型整體解決
    從平面觸屏手機到柔性曲面手機屏幕,可以說是極大地開拓的人們的眼界。據了解,目前WMCC已經掌握3D曲面一體成型觸控玻璃技術,這一核心技術的掌握,將柔性曲面顯示產品量產變為一種可能。業界人士爆料說,目前WMCC正在進行3D柔性可彎折實驗,試想,一旦這種技術普及開來,那麼將會對手機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否將會改變手機產品的性能?答案是肯定的。
  • 柔性顯示屏即將到來,觸控面板技術將如何進入柔性時代?
    柔性顯示屏即將到來,觸控面板技術將如何進入柔性時代?對於OLED廠商來說,如何在柔性屏幕上實現柔性TP技術,將會是新的挑戰,對比硬性TP,柔性TP需要實現厚度薄、耐彎折、內嵌式三方面,主要的幾個要求指標是可柔性、透光性好、工藝製備容易、支持多點觸控。 柔性屏時代將至,TP技術將如何進化?
  • 13.3英寸安卓9.0柔性屏BOOX Max3電子書
    (中關村在線陝西行情)文石BOOX Max3 13.3英寸安卓9.0 柔性屏純平 電磁電容雙觸控電子書電子閱讀器電紙書電子筆記本在商家鎂鋁合金高檔背殼一體成型,搭配純平柔性屏幕渾然一體,觸感溫柔圓潤,愛不釋手,持之閱書流連忘返。是平板又非一般平板,更似一本香書顏如玉。
  • 關於柔性屏的專業解讀
    聽說製作柔性屏所用到的材料比黃金還貴!柔性屏和液晶顯示屏最主要的區別在哪?柔性屏有了,未來會不會有柔性電池呢?液晶顯示屏工藝流程主要是兩片玻璃中間有控制電路、有液晶夾在兩片玻璃中間,最後有一個平面的光源在後面來控制每一點的亮和暗;而剛性OLED屏也是兩片玻璃中間有控制電路,不同的是無需背光源,直接使用自發光材料;柔性OLED屏則是進一步把上下的玻璃換成了柔性材料。
  • TPK堅持技術優先戰略 再次成為柔性屏觸控引領者
    雖然劉總認為這是任何一個產業在演變的過程中必然要經過的進程,但大陸競爭激烈的觸控式螢幕市場超過了TPK的預估,TPK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因此,應用十幾年的 ITO觸控技術在當前不會有太大突破的情況下,TPK投入資源優先進行柔性屏用納米銀線觸控技術開發,這也是TPK未來的發展規劃重點,專攻應用在柔性屏上納米銀線觸控技術,在未來的中小尺寸及大尺寸終端應用上搶佔市場先機。   因為納米銀線特性是阻抗很低,非常適合於大尺寸的觸控屏。比如商業用的白板,商業顯示器等等。
  • 120Hz超視感柔性屏iQOO5系列將搭載全系三星AMOLED柔性屏
    根據官方放出的功能海報來看,iQOO 5 系列帶來120Hz超視感柔性屏,支持240Hz觸控採樣率,每秒鐘屏幕觸控IC採集240幀數據,再輔以三星AMOLED柔性屏,大大提升畫面細膩度,在列表滑動、文字頁面滑動等場景,體驗更加平滑,跟手性更好。
  • 柔性屏的一萬種可能
    尤其是不久前央視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文藝晚會上,4000塊柔性屏組成的立體舞臺背景和道具,不僅重新定義了舞臺呈現形式,也讓人們對柔性屏的應用展開了更為廣泛的想像。 但如同很多新興事物一開始伴隨著火爆迎來眾多質疑一樣,很多人也在不斷通過媒體發問,「柔性屏到底是不是一場廠商的自嗨?」
  • 柔性屏的新方向?OPPO捲軸屏概念機圖賞
    柔性屏雖然不是什麼技術,卻被認為是屏幕技術發展的大方向。只是從目前柔性屏應用來看,無論是曲面還是摺疊的應用方式都存在一些小問題,例如曲面的失光問題和摺疊的「摺痕」問題,都是暫時解決不了的。因此在OPPO未來科技大會2020上發布的OPPO捲軸屏概念機就激起我的興趣了,因為這個結構的柔性屏很好的解決了「摺痕」和曲面失光問題。先說好了,畢竟是概念機,短時間內是不會商品化,也就是我們可以期待未來OPPO把捲軸這項技術實現商品化時,還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現在就先為大家送上一輯OPPO捲軸屏概念機的美圖吧。
  • 明基材料高健益:從固定OLED屏到柔性OLED屏,偏光片也要進行革新
    作為全球重要偏光片廠商之一,近年來明基材料也開始加快了OLED領域的布局,特別是柔性OLED偏光片的研發。在2019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上,明基材料處長高健益以「可摺疊柔性AMOLED用偏光片」為主題,分享了明基材料在偏光片領域的技術耕耘與布局,以及如何滿足柔性OLED的市場需求。
  • 預見2021|柔性屏的一萬種可能
    尤其是不久前央視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文藝晚會上,4000塊柔性屏組成的立體舞臺背景和道具,不僅重新定義了舞臺呈現形式,也讓人們對柔性屏的應用展開了更為廣泛的想像。但如同很多新興事物一開始伴隨著火爆迎來眾多質疑一樣,很多人也在不斷通過媒體發問,「柔性屏到底是不是一場廠商的自嗨?」
  • 三星GALAXY Note 4型號確定 或配柔性屏
    同時根據此前洩露的信息顯示,三星GALAXY Note4還將與三星GALAXY S5一樣防塵防水功能。並且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該機的觸控屏尺寸是否變得更大,但據稱所支持的解析度將達到2K(2560×1440像素)級別,甚至還可能配備三面柔性屏幕。並且由於定位跨界機型的GALAXY Note 4是三星今年最重要的產品,所以三星也希望能夠在這款手機上嘗試一些改變。
  • 柔性屏4核/Nexus5齊發 金iPhone5s降300
    今天的行情看點非常重磅,無論是行水方面都有非常不錯的看點,先來說改版機方面,三星首款柔性屏手機GALAXY Round G910到貨開賣,本機總體配置上與三星GALAXY Note 3較為相似,不過該機的亮點還是來自於這塊5.7英寸柔性觸控屏,感覺更像是概念機,不過它已經確實來到了我們身邊;另一大消息在於LG Nexus
  • 復刻摺疊柔性屏Rarz即將面世
    從上一年就開始預熱,採用柔性曲面屏幕並且運用到摺疊手機設計方案的motorola Rarz摺疊復刻版可能馬上就要來臨了。據悉,這款重磅產品將會在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IFA 2019當中出現。可能對於普通消費者,Rarz這個單詞顯得相對陌生,但大家熟悉的moto V3正正屬於Rarz系列。
  • 柔性屏還可以怎樣玩?OPPO 捲軸屏概念機給出了新答案
    畢竟從宏觀的角度看,「摺疊」是柔性屏的產物,而柔性屏絕對能有更豐富的展現形態。當柔性屏出現在手機之上,除了摺疊之外,還能如何變化?剛剛舉行的 OPPO 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 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它將柔性屏玩出了新花樣,推出了「捲軸」屏設計。
  • 全球首款厚度0.01mm中國全彩柔性屏,摺疊產品不再三星壟斷
    從目前來看,AIoT除了帶來了「萬物互聯」,還帶來了「萬物交互」,許多設備都搭載了觸控、語音、手勢等交互技術,其中以屏幕為載體的觸控交互應用最廣。而柔性技術的出現,讓屏幕觸控交互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想像力。已經出現的柔性屏幕、柔性傳感器等器件,可以隨意彎折,出現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場景中,依附於各種場景的物品上,為其帶來交互的可能。
  • LG也要推出柔性屏:來電了,讓我抽出捲軸看下
    據介紹,這塊可捲曲屏的可升降次數可以達到5萬次,每天開關機 5 次,可以使用接近 14 年。可以說捲曲屏在耐用性上已經達到可以商用的標準。而且這一次LG的手機的柔性屏,則是交給國內的京東方生產,LG負責監督,那麼可以看到柔性屏技術已經具有普及應用的前景。一旦由我國開始自主生產,未來柔性屏的價格也會大幅下降。
  • LG也要推出柔性屏:來電了,讓我抽出捲軸看下
    那麼,LG的捲軸屏方案,是不是能補足這一點意思呢?「捲軸」柔性屏的優勢和劣勢我們先來從現有信息裡,看下LG這次的「捲軸」柔性屏有沒有實現的可能。能夠做出「捲軸」屏手機,來自於LG去年已經申請的"可捲曲移動終端"專利。
  • 怎樣選擇柔性防水套管
    在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柔性防水套管制造商為了產品競爭,在柔性防水套管的統一設計下進行了不同的創新,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標準和產品個性,因此,在採購過程中只需規定規格、類別、尺寸和重量就能滿足採購要求的做法是不完善的。
  • 三星GALAXY Note 4型號確定:配柔性屏
    三星SM-N910這款新機此前曾經因為測試而首次浮出水面,當時並不清楚該機的真實身份,但由於三星GALAXY Note3的手機型號為SM-N900,所以SM-N910應該是三星下半年即將登場的跨界旗艦GALAXY Note4。
  • 柔宇科技CEO:柔性屏顯示技術捨我其誰
    早在2013年,柔宇科技發布超薄柔性顯示背板;2014年柔宇科技發布全球最薄、厚度僅為0.01毫米的彩色柔性顯示屏及開發多項柔宇傳感器;2015年柔宇科技啟動世界首條超薄柔性顯示模組及柔性傳感器量產線;2017年柔宇科技發布首款可搭載柔性顯示屏和柔性傳感器的柔性可捲曲穿戴手機原型,發布柔記RoWrite智能手寫本;2018年柔宇科技發售全球首款真正的消費級可摺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