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顯示器選購指南:千元篇 | 先看評測

2020-09-05 先看

大家好,這裡是先看評測

我們為期六個月的千元顯示器橫評終於出來了,在這次橫評中,我們先是調查了千元價位下的上千臺顯示器,進行了一番無機「雲評測」,而後自信滿滿地購買了 12 臺顯示器,最終被沉重的現實打臉。

視頻內容請戳這裡: 2020 顯示器選購指南 千元篇 | 先看評測 。

我們選測的 12 款顯示器分別為:飛利浦 245E1S、KOIOS K2718UD、紅米 1A、谷星 HX270SL5B、小米 XMMNT238CB、AOC 27B2H、戴爾 S2419H、LG 24MP59G、優派 VX2478-SMHD-2、AOC C24G1、華碩 VG245H、TCL T32M7C,其中谷星的機型已經停產。

相信很多朋友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這次評測選擇的是千元價位的顯示器。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打開淘寶搜索顯示器,可以看到 90% 的消費者選擇的都是千元以下的顯示器。

我們這次選取的十二臺千元顯示器,儘可能地涵蓋了大眾和小眾品牌,也包括了主打高刷新率、低延遲、高色域和 4K 的機型。受時間和精力限制,如果你有更想要我們測試的顯示器,可以在微信號「先看評測」的後臺告訴我們,我們會選取其中部分進行測試。

先看結論,在尺寸和解析度的選擇上,我們建議從1080P 27寸起步。相比 24 寸,27 寸的像素密度降低較少,屏幕面積提升較大,價格卻沒有明顯上升。而 32 寸1080p 的產品由於出貨量較少,價格較高,同時像素密度的損失較大。iOS 用戶可以在「先看評測」微信號後臺回復「AR」來獲取 AR 文件,來看看這些顯示器在你桌面上有多大。

在色域和色準這一塊,千元級別只要達到95% 的 SRGB 色域即可。測試的顯示器中大部分的色準符合我們的預期,日常使用沒有問題。千元內也能買到 P3 色域的顯示器,但是需要配合色彩管理使用。在購買的時候需要警惕色域容積和色域覆蓋的區別,色域容積沒意義,色域覆蓋才有意義。像下圖標註的就是色域容積,遇到類似情況要注意。

同時要注意宣傳自己覆蓋了多少 NTSC 色域的產品,NTSC 是1953 年設立的一個廣播電視行業標準,在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普通消費者只要看覆蓋了多少 SRGB 色域即可。

亮度和對比度方面,要注意顯示器的驅動板問題可能導致其被識別為電視,大幅劣化亮度和對比度。英偉達顯卡用戶可以在驅動中將動態範圍更改為「完全」,Mac 和使用 DP 接口的用戶不用擔心此問題。

我們綜合亮度、可視角度、對比度和偏色,建議這十二臺顯示器使用如下模式。

KOIOS、小米、戴爾 :標準

華碩、AOC C24G1、優派:sRGB

LG、谷星、AOC 27B2H:暖色

飛利浦:原始

TCL:冷色溫

我們也建議用戶在設置顯示器的時候儘量使用色溫接近 6500K、亮度和色準都較好的模式,可惜每家廠商對於顯示模式的標註完全不同,我們沒法給出統一建議。

色深方面,不要購買 6 bit 色深的屏幕。由於抖動算法的存在,廠商會往上一級標註,可以問客服或者這樣記:「抖動 8 就是 6,抖動 10 就是 8,原生 10 才是 10」。好在 6 bit 面板已經停產,我們在未來會越來越少看到相關產品。

在千元這個級別的低藍光屏幕沒有技術難度,可以選擇,但是不值得為之加錢。

相信大家和身邊的小夥伴在選購顯示器的時候都會遇到相當多的問題:我到底應該買什麼價位的顯示器?解析度、屏幕尺寸、色域、刷新率,到底哪個更重要?

這些問題,我們不一定都能回答你,但是我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會了解到更多挑選顯示器的小技巧。

比起我們熟悉的手機電腦,顯示器的品牌和型號實在是多得數不過來。在京東上搜索「顯示器」,你會得到 100 頁共 80 萬件產品。市場上可以找到的品牌有上百家,就算只看我們較為熟悉的品牌也有幾十家。

本以為將範圍限制到幾十家品牌,就能好好地挑顯示器了,沒想到這才是噩夢的開始。同個品牌旗下的產品,不僅型號多,而且命名相當複雜,對普通消費者完全不友好。

比如下面這兩臺顯示器,我們查看了無數次相關的介紹頁面,宣傳圖和基本參數都一模一樣,為什麼會有一百元的價差呢?

最後終於弄明白了,兩款顯示器的底座支架顏色不同,貴的那一款多了兩年質保,那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消費者,加一百換個顏色多兩年質保呢?

下面這兩臺同品牌的顯示器,價格都一模一樣,要怎麼選。

你會發現一款比起上一款閹割了亮度、色域 ,更何況窄邊框也變成了大黑邊,完全沒有任何優勢。

所以我們不得不通過看宣傳、找客服、查官網的手段,統計了從百元到五千元價位段評論過萬的上千款主流顯示器(定位小眾產品僅要求評論過千),以尺寸和解析度的組合為橫坐標,以價格為縱坐標製作出一張顯示器的「量價分析圖」

這張圖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我們能夠一眼看到自己的預算能夠買到怎樣的顯示器。假如你手中有一千元的預算,那麼你可以輕鬆買到不錯的 24 寸 1080P 和 2K 顯示器,也可以買到 27 寸的 1080P 和 2K 的顯示器,甚至可以買到部分小眾品牌的 27 寸 4K 產品。

有了這張「神圖」,再加上和客服鬥智鬥勇的經驗,我們自信滿滿地對千元價位內的眾多機型進行了一番雲評測,最終下單了十二臺顯示器。

我們本以為我們買到的可能是千元內每個價位段最好的顯示器,顯示器到手後,現實卻給了我們沉重的一擊。

先「報菜名」,我們購買的產品分別是:飛利浦 245E1S、KOIOS K2718UD、紅米 1A、谷星 HX270SL5B、小米 XMMNT238CB、AOC 27B2H、戴爾 S2419H、LG 24MP59G、優派 VX2478-SMHD-2、AOC C24G1、華碩 VG245H、TCL T32M7C,由於評測項目進行的時間太長,谷星的機型已經停產。

這 12 臺機器,包含了三種主流尺寸和解析度IPS、TN 和 VA三種屏幕,也有主打高刷新率和廣色域的產品,更是包含了主流和小眾的品牌。

我們一項一項來看測試。在測試這些產品的時候,我們儘量模擬這個價位下,用戶的使用情況:買來直接用。

消失的對比度

然後我們就遇到了第一個問題,有好幾臺顯示器在默認情況下與宣稱的亮度和對比度相差甚遠。

對比度低和亮度不達標,結果就是屏幕像蒙上了一層灰一樣。

顯示器生產商沒有必要在這麼容易被發現的地方偷工減料,那一定是我們有什麼做錯了。於是我們直接上了信號發生器,消失的亮度和對比度又回來了。

但普通人看視頻的時候不太可能用信號發生器,我們能不能解決顯示器接到電腦上出現的對比度和亮度衰減呢?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問題是出在顯示器背後的驅動板上。正常的顯示器,會在連接 HDMI 的時候告訴主機「我是顯示器」。但可惜 HDMI 不光顯示器在用,電視也在用。

電視連接後,會告訴主機「我是電視」,由於早期電視在傳輸和轉換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雜訊,反映到畫面上就是噪點。所以電視會把頂部的白色和底部的黑色全部砍掉,只保留中間的 16-235,大部分電視都有獨立的晶片和算法再將其拉伸到 0-255。

這幾臺出問題的顯示器都是將自己標識成了電視,所以得到了被削減的動態範圍,但是又不做電視的拉伸工作,自然會影響到顯示效果。

要解決這種問題其實很簡單,主要有兩個方向,要麼使用 DP 等新接口,要麼讓主機將顯示器強制標識成顯示器

DP 相比 HDMI 是更加先進的標準,在設計之初就不用考慮早期的電視,但我們測試的 12 臺顯示器中,有好幾臺壓根就沒有 DP 接口,其中六臺都把自己標識成了電視。

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主機強制將設備標識為顯示器了。首先要恭喜 Mac 用戶,Mac 會主動將這些顯示器強制標識為顯示器,沒有這方面的後顧之憂。

如果你使用的是英偉達顯卡,在桌面右鍵選擇「NVIDIA 控制面板」——點擊「顯示」菜單下的「更改解析度」——在「1.選擇你想要變更的顯示器」裡選擇你的顯示器——如果這時候發現下方的默認的「輸出動態範圍」是「有限」,你需要點擊「使用 NVIDIA 顏色設置」,將「輸出動態範圍」改為「完全」。

AMD 獨顯和核顯用戶,在桌面右鍵選擇「Radeon 設置」——點擊右上角齒輪「設置」——選擇「顯示器」——在下方的「像素格式」——選擇帶有「Full RGB」的選項。

英特爾核顯用戶,在桌面右鍵選擇「英特爾® 顯卡設置」——點擊「顯示器」——選擇「一般設置」——在「選擇顯示器」裡選擇您的外接顯示器——在下面的「量化範圍」裡選擇「全範圍」。

不同的顯卡版本和驅動版本可能導致界面不同,基本都大同小異,不用特別擔心。

你的白不是我的白

解決這個低級錯誤後,我們終於可以開始測試了。所有顯示器統一 200 尼特亮度,沒有說明的情況下,其他設置均保持默認狀態。在顯示白色的時候,12 臺顯示器大致分成四個流派:發黃、發紅、發藍、發綠。

在默認狀態下,12 款顯示器中色溫最高為 8800K,最低為 5100K,和通用的 6500K 相差較多。如果你將這些顯示器買回家直接用的話,可能你看到的白不是真的白。

為什麼同樣是千元級別的顯示器,色溫的差距這麼大呢?背光模組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

LG、友達、京東方的面板在出廠時通常都是液晶面板和背光打包在一起出售的,這種背光組合方式就是我們常說的原廠背光。採用原廠背光的顯示器,因為 LED 供應穩定,出廠檢測嚴格,所以不同批次之間顏色差異較小。而低價顯示器中,有些廠家為了節省成本,就會只買前面的液晶面板,背光購買第三方,自己封裝在一起,這種我們稱為組裝背光,深圳目前就有兩三家可以做。採用組裝背光的顯示器,色溫表現就完全看顯示器廠商自己的品控了。

當然並不是組裝背光就一定比原廠背光差。舉例來說,下面這臺顯示器,採用的就是定製的組裝背光。

但是你看,它能實現特別高的亮度和對比度,高色深、廣色域,能實現遠超普通產品的可視角度和分區背光等功能,這就是「鈔能力」啊。

在千元價位,廠商採用的組裝背光往往不如原廠背光,他們之所以敢在這裡省成本,是因為背光的好壞很難在宣傳中體現,同時用戶在使用的時候很難感知到這一點。只有等到一年多以後,使用的組裝背光亮度開始明顯衰減,屏幕發暗、發黃,這種時候用戶才會察覺到。可察覺到的時候往往已經過了一年的保修期,很多用戶也只能將就著用下去。

除了色溫,背光模組直接影響的還有亮度

我們這次測試的機型中,有三臺顯示器不光背光相似,並且都採用了 IPS 屏幕,但是在可視角度和亮度方面的表現區別明顯。

這就是背光模組中間的膜片導致的顯示效果的區別。

舉例來說,模組中有種非常重要的膜片叫做增亮膜。增亮膜的原理是將 LED 向四處散射的光線匯聚起來,並沒有憑空「變出」光線。將其他角度的光匯聚到正面,那麼可視角度勢必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好的膜片會大大提高亮度,同時儘可能不影響可視角度。

以下是各個顯示器亮度的測試結果。

除去最下面的 AOC 和小米外,其他產品均達到了標稱的亮度。

現在市面上沒有一套眾人遵守的可視角度量化標準,查看任何顯示器的宣傳頁面都可以看到標稱 178 度的可視角度。不寫 180 度不是因為不敢寫,而是因為 180 度已經完全看不見屏幕了。

可視角度的定義在行業內也是一個難點,我們參考了這次測試的條件,綜合考慮亮度、對比度、飽和度等,嘗試做了一個可視角度算法

這個算法得出的結果能夠通過具體的數值告訴你不同角度下的視覺效果。

從結果來看,AOC 27B2H 表現最好,其實分數超過 3 的幾款產品的可視角度都差不多。而普通人可以輕易看出 AOC C24G1 和華碩 VG245H 在不同角度下的色差。

從正面轉 30 度來看對比度。第一梯隊是 LG、谷星、AOC和飛利浦,衰減不多。

第二梯度還有 400 的對比度,只有戴爾的表現較差,260 的對比度,看什麼都是灰濛濛的。

對比度外,偏色也會影響觀感,我們在同種狀況下測試了色偏如下。

數值在 1 附近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KOIOS 這一款已經可以感受出色偏了,而 LG 表現最差。在接下來的色彩劣化測試中, LG 同樣也是墊底。

可能大家對這些數據沒概念,我們將蘋果也放入同樣的條件下進行測試,色偏和色彩劣化都維持在 1 以內,對比度居然還有 900。

可視角度其實遠比大家想像的重要。如果你從事的工作需要和同事分享屏幕,甚至是和影像、色彩、繪圖相關的工作,那麼可視角度一定對你相當重要。假如你和伴侶在一起看綜藝的,坐在不同的位置,對方看到紅色,你看到黃色,別提有多難受了。但可惜的是,所有廠商都會告訴你:「我可視角度 178,窄邊框」,那些真正的核心參數都不會告訴你

在可視角度測試裡面我們已經測了在 30 度下的色準和色差,接下來將說一下正常情況下的色準和色域。

我們在視頻中沒有著力提及色準和色域,這是因為我們在選購的時候就已經避開了那些只宣傳自己色域容積大,不標明色域覆蓋的產品,購買的產品實測都能覆蓋 95% 以上的 sRGB 色域。

其中更是有一款產品覆蓋了 DCI-P3 色域。

AOC 27B2H 的色準表現最好,數值在 3 以內其實在這個價位就算表現不錯了。

普通人可以直接看出華碩和 TCL 這兩款具有色準方面的問題。

對比度方面,TCL 和 AOC C24G1 是 VA 屏,比起一眾 IPS 屏幕有先天的優勢。

IPS 顯示器都宣稱自己是 1000:1 的對比度,小米、紅米和 KOIOS 在這方面稍欠。

我們還測試了 12 臺顯示器的伽馬值,戴爾的 S2419H 表現最差。

永遠標不準的色深

除了色域色準和對比度,宣傳頁面還經常提及的詞彙是色深。動輒 8 bit、10 bit 色深,26 萬色、 1600 萬色,這個色深到底會影響什麼?

bit 的多少,就像我們水彩筆套裝裡水筆顏色的多少,就像這樣一道一道的,這個不同顏色之間的過渡就是色階。顏色更多,色階就越不明顯,6bit 是 26萬種顏色,8bit 能顯示出 1600多萬種色 ,所以在6bit 面板上看顏色過渡時,我們就能看到色階。

很多產品宣傳頁面會直接給你兩張圖,8bit 顏色過渡非常自然,而6bit就會充滿色階。但如果將 6 bit 和 8 bit 的顯示器擺在你面前,你一定看不出宣傳中所謂的色彩斷層,而這是因為顯示器通過抖動算法而實現了更順滑的過渡效果。

在抖動算法的加持下,廠商會把抖動 6 bit 宣傳成 8 bit,把抖動 8 bit 宣傳成 10 bit。但是各家廠商的抖動算法不同,效果也有好壞,我們測試的 AOC 27B2H 和 華碩 VG245H 在 Word、AE 等軟體裡面都可以用肉眼看到抖動。而這兩款恰好就是 6 抖 8 的顯示器。

並不是所有的 6 bit 顯示器都會出現這個問題,這完全取決於每一臺顯示器的抖動算法。那麼哪一款產品的抖動算法較好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知道的就是你應該儘量選購 8 bit 的顯示器。現在市面上的產品基本都自帶抖動算法,那我們就把宣傳 8 bit 的當 6 bit,把 10 bit 當 8 bit,只有寫明原生 10 bit 的才是真正的 10 bit。

是不是有點麻煩?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其實 6 bit 面板在 2020 年已經停產了,現在市面上 6 bit 的產品都是各廠商剩下的庫存。在不久的將來 8 bit 面板將成為市場上的主流。

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推薦你優先購買 8 bit 的面板,它不僅在色彩過渡上優於 6 bit,同時在亮度、可視角度、對比度、色域方面都比 6 bit 有優勢。廠商之所以敢像現在這樣把顯示器的 bit 數網上標,就是利用了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差。除了色彩,顯示器還有很多坑,比如:「低藍光」。

不一定那麼好的「低藍光」

低藍光我們在手機上見得多了,安卓廠商的護眼模式,蘋果的夜覽。低藍光或者護眼模式從原理上來說大致會分成兩種,第一種是簡單粗暴地降低藍光的總量,總的藍光低了,那麼有害藍光的量自然會低了;第二種是改變屏幕結構甚至是發光材料的組成,移動藍光在波譜中的位置,避開有害藍光。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顯示器顯示的白光都是由紅綠藍三原色混合而成的,如果我們只是單純降低總體的藍光含量,那麼顯示出來的內容一定會發黃。很不幸的是,千元顯示器的防藍光功能,都是這種原理。

降低總體藍光量,顯示器發黃

我們使用了測量精度為 1nm 的美能達 CS1000,參照國標和 IEC 等標準,分別測試了 12 臺顯示器在標準模式和低藍光模式下的光譜圖。同時我們還參考了相關的藍光危害算法對每個顯示器進行了測試。

大多數顯示器在開啟低藍光或護眼模式後,藍光瞬間就下降了 30%,但是我們從光譜中可以看出,不光對人眼有害的藍光波長降低了,連正常的藍光也被一併削減

TCL 的光譜

12 臺顯示器裡面最誇張的就數 TCL 這臺,最高檔位的防藍光直接把藍光削減了 70%,屏幕已經不能單純用「黃」來形容了,根本就不能直視。

這種方式實現的低藍光,不光會大幅影響顯示器的色準,連對比度等參數都會受影響。如果連正常的顏色都無法顯示,這個時候談防藍光就是沒有基礎的。藍光是降低了,眼睛長時間看著偏色嚴重的屏幕,疲勞感來得更快。

更何況這種方式基本相當於你在顯示器的設置裡面手動減少藍色通道的數值,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建議在購買千元顯示器的時候不要將「防藍光」功能作為決定性因素,也不要為之加錢。


顯示器行業依然是處於高速發展的行業,但是由於門檻過高,消費者和廠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依然非常明顯。廠商常常會利用這一點去進行避重就輕地宣傳,只提及窄邊框、護眼、防藍光、色域容積,而真正有價值的面板、背光、色準、色域覆蓋等都是一筆帶過,就算問客服也不一定能得到答案。就算有廠商在宣傳這些參數,也不一定能得到好的宣傳效果。

想像一下,一個普通消費者在面對一款宣傳自己「窄邊框、全高清、可視角度 178、120% sRGB、防藍光、10 bit」的顯示器和另一款宣傳核心參數的顯示器,他更有可能會購買第一款顯示器。這也是為什麼這個行業出現了劣幣驅良幣的情況。但是我們相信這個狀況並不是常態,未來的消費者會更有辨別力,這個行業會足夠透明,誰家的產品好就會留下來,而劣質的產品自然會淘汰。

感謝大家能夠看到這裡,我們也知道大家想要得到一套完整的挑選顯示器的方法論,可惜就算是我們團隊幾個人花了幾個月時間調研和走訪,依然覺得這個行業的門檻太高。所以大家問我們的那些具體的顯示器型號怎麼樣,我們沒看到實機之前也不敢亂說。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實際測試來進行評測,最終給大家推薦我們測試過的幾臺顯示器如下。

大家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回復「顯示器」獲得我們這期推薦的型號以及優惠的購買連結。如果大家有什麼特別想要我們測試的產品也可以去公眾號後臺回復,我們會進行收集整理,之後也會推出更多的相關內容,敬請期待。

如果你喜歡這期內容的話,歡迎關注、點讚、收藏、轉發,大家可以在微博、微信、B站、YouTube,搜索「先看評測」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2020 高色準顯示器選購指南|先看評測
    先看評測,再下單。上一期「千元顯示器橫評」之後,我們很高興幫助了 5000 多名真實用戶挑選並且購買了顯示器, 在我們發布的如何解決顯示器 EDID 的文章之後,上百個用戶通過我們的給出的方法,讓自己的顯示器「煥然一新」。
  • 家用顯示器怎麼選?千元預算看這篇,滿滿都是乾貨
    再加上顯示器密密麻麻的參數讓人眼花繚亂,聽商家的話選一臺「適合」自己的顯示器要3、4K,簡直把自己兜裡的軟妹幣當廢紙一樣,頓時一盆涼水從頭澆下。罷了罷了,現在的顯示器還能用,先湊合著用吧。就這麼一拖再拖,堆好了顯卡,湊齊了裝備,自己的顯示器已經年老體衰了,還是遲遲不敢隨意下手,生怕踩坑。這篇文章,就教你如何挑選真正適合自己的顯示器,下單之前只看這篇就夠了!
  • 千元價位的顯示器該怎麼選?讓專業評測告訴你答案
    千元價位的顯示器該怎麼選?讓專業評測告訴你答案!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1000元的預算購買顯示器是很常見的情況,畢竟動輒就花費幾千元的土豪屬於少數。雖然1000元的價位不算高,但是,如果大家對市場不太了解,平時工作、學習又忙的情況下,在選購的時候就容易盲目。其實,同樣是千元檔價位的顯示器,產品的性能可能相差甚遠。具體應該怎麼挑選,還是要做一些功課。
  • 2020年千元內高畫質電腦顯示器如何選?七款高性價比顯示器推薦上
    ,分為上下兩篇,請提早關注裝機小白必看,七臺預算在1000元以內高性價比顯示器選購指南(適合家用娛樂辦公的白領和學生用戶)之前已經寫過關於顯示器如何選擇的文章,這裡就不贅述了,具體可以看下面這篇文章2020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顯示器?小白選購電腦顯示器必看!
  • 千元級的天生玩家 AOC C24G1顯示器評測
    【PConline評測】最近我們到手了一臺AOC的千元級的電競顯示器,由於是剛出來不久的機器,目前電商平臺的銷量還不算多,如果近期有意入手的朋友不妨先來看看評測。這臺AOC C24G1售價1499,處於1500元的價格檔位,在這個千元級的定位中,我們看AOC這臺新品給出了什麼答卷。先來看看參數表。
  • 2020年千元內高畫質電腦顯示器如何選?七款高性價比顯示器推薦下
    2020年千元內高畫質電腦顯示器如何選?七款高性價比顯示器推薦上之前已經寫過關於顯示器如何選擇的文章,這裡就不贅述了,具體可以看下面這篇文章。2020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顯示器?小白選購電腦顯示器必看!推出顯示器是為了完善自身品牌的電競生態鏈。雷神背後其實是海爾集團控股的,前身就是海爾電腦,所以在售後方面不用有太多顧慮。回到產品本身,IPS屏、144hz、1ms、99%sRGB、freesync都是主流電競顯示器標準配備。同時把價格做到千元以內,可謂是入門電競顯示器首選。
  • 2020開學季5G手機選購指南及疑問解答(性能天梯圖)第三篇
    2020開學季5G手機選購指南及疑問解答(性能天梯圖)第一篇選購指南預算3到4千,2020年5G手機怎麼選?6款熱門機型比拼及選購指南千元5G的入門款,我先衝為敬!
  • 售價千元的超寬比顯示器 HKC C299Q顯示器評測
    HKC C299Q支持俯仰角調節、高低調節和旋轉調節,在一款千元級的顯示器上,這樣的支架設計非常給力,可以保證在各個角度都有良好的遊戲體驗,適合各種姿勢的玩家使用。不過刷新率的差距常年在網吧使用60Hz顯示器的玩家是體會不到的。如果遊戲換成《絕地求生》的話,遊戲體驗會好上很多,對於一款千元級的顯示器來說,這個表現已經可以了。
  • 土豪玩家看過來 Xbox One X 4K HDR電視選購指南
    土豪玩家看過來 Xbox One X 4K HDR電視選購指南 時間:2017-11-08 21:14:50 來源:3DM新聞組-skylark
  • 雙十一顯示器選購指南上篇——顯示器參數詳解
    市面上的顯示器各式各樣。在選購時你是不是有些茫然不錯呢?最後只能根據系統推薦的排名閉著眼睛點一個進去:恩,就是它了!很早就想寫一篇顯示器選購指南了,正好借著這次雙十一的機會。跟大家介紹下顯示器那些事。(個別高價產品可以做到2-3ms響應,)至於某些標著1ms響應的千元級產品,那成績都是「作弊」,大家看了笑笑就好。3、色域、色準和色深色域是指顯示器能夠顯示的顏色範圍,按照標準覆蓋範圍有:sRGB、NTSC、AdobeRGB、DCI-P3 等等。
  • 國產「千元級」便攜顯示器評測:13.3英寸,2K解析度設計
    本以為酷比魔方(ALLDOCUBE)這家國產數碼老品牌只會專注於平板電腦,但沒料到的是酷比魔方在這個月進軍了「便攜顯示器」領域,並推出了首款便攜顯示器產品:Expand X,定價目前為1299,屬於「千元級」行列。仔細想想,酷比魔方進軍便攜顯示器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近年來主營產品為大屏顯示的平板電腦,而顯示器最核心的設計之一就是屏幕。
  • 酷比魔方「千元級」便攜顯示器評測:13.3英寸,2K解析度設計
    定價目前為1299,屬於「千元級」行列。仔細想想,酷比魔方進軍便攜顯示器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近年來主營產品為大屏顯示的平板電腦,而顯示器最核心的設計之一就是屏幕。 那麼,Expand X作為酷比魔方推出的首款便攜顯示器是如何設計的?下面我將通過這篇簡單的評測來帶大家「一探究竟」吧。
  • 明基EW2780顯示器評測 你還能找到如此出色的千元顯示器麼?
    如果說在千元級別顯示器中選擇一款能看電影而且體驗極好的顯示器,恐怕大多數朋友都會發愁。因為在千元級顯示器上,雖然也有不少採用IPS面板的產品,但是不管看電影的體驗觀感還是較高端顯示器有一定差距。總結在筆者看來,這款明基EW2780顯示器是千元級價位顯示器中非常值得入手的一款產品。IPS面板的顯示效果出色,並且擁有不錯的音響效果。而HDRi的加入也讓這款顯示器在看電影時擁有非常出色的顯示效果。
  • 開學季,144hz非曲面電競顯示器如何選?十款預算2500以內電競遊戲直面顯示器高性價比選購指南
    10款預算2500內的高性價比電競屏遊戲IPS顯示器選購指南之前已經寫過關於顯示器如何選擇的文章,這裡就不贅述了,具體可以看下面這篇文章: 2020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顯示器小白選購電腦顯示器必看!適合視覺藝術設計等相關專業的用戶,可以直接看這裡: 開學季2020年九款高色域設計專業顯示器推薦(視傳、影視等專業)家用消費級或者學生用戶,追求性價比的可以看這裡: 2020年千元內高畫質電腦顯示器如何選?
  • 2020電腦顯示器選購指南,來挑選一款適合你的顯示器吧,小白必看
    電腦顯示器得益於手機屏幕技術進步,這幾年層出不窮的新技術也逐步提高了使用者對屏幕的要求,一臺好的顯示器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們遊戲體驗,那麼作為消費者應該如何選購一臺顯示器?對於以上的結果,以及親身經歷的感受看確實存在,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眼球聚焦範圍有限,而同時又要照顧到一定的工作區域,對於大部分而言:辦公24寸16:9比例的顯示器最合適,競技24/27寸都可以,一來是容易買到,二來是顯示器這個區間段供應充足,價格相對便宜。這當中還會由於解析度像素密度,我們在下面的解析度部分會提到。
  • 家用咖啡機選購指南,看完這篇就懂了!
    (家用咖啡機選購指南,看完這篇就懂了!)    說到家用咖啡機的選擇,市場上種類較多,品質高的萬元要起步,純喜愛喝咖啡的且沒有太多時間琢磨的。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一下千元以內的家用咖啡機,從多角度進行對比測評,希望能幫到你們選購自己心儀的咖啡機。    咖啡類型:    買咖啡機之前要清楚自己喜歡哪種口味的咖啡?美式咖啡:主要以滴濾方式衝調無需加壓液體比較清淡;意式咖啡:主要以高壓熱水衝調咖啡會將油脂萃取出來口感較濃厚。
  • 年中大盤點:顯示器、消費級投影儀及相關附件選購指南
    上面提到的這些概念都是目前顯示器市場主流的賣點,之所以說是解毒,並非全盤否定擁有這些概念的產品,而是希望大家在選購時候能夠正確對待這些賣點,需要大家透過賣點看清楚背後實際表現,再來買單。
  • 雙十一顯示器選購指南——什麼樣的顯示器適合你?
    很早就想寫一篇顯示器選購指南了,正好借著這次雙十一的機會(個別高價產品可以做到2-3ms響應,)至於某些標著1ms響應的千元級產品,那成績都是「作弊」,大家看了笑笑就好。只要選購大廠的IPS面板,通常就能得到不錯的色彩效果。
  • 2020年中顯示器選購推薦【5000元以下檔位】
    在去年我在張大媽原創發表了一篇5000元以下顯示器選購推薦文章,謝謝大家點讚評論支持,文章被張大媽推到首頁也轉載知乎。那篇文章雖然推薦的是去年年中的產品,對於2020年中來說產品已經略顯過時,但在顯示器尺寸、桌面大小、選購需求思路方面現在依然值得一看,有興趣可以點擊 這個連結看那篇文章《2019年中顯示器全攻略:5000元以內顯示器推薦》。
  • 2020年6.18購物節電腦裝機選購指南——進階篇(中高端)
    2020年6.18購物節電腦裝機選購指南——進階篇(中高端)哈羅,大家好,話不多說,緊接上次,今天給大家講講進階篇的中高端電腦裝機選購指南,下邊列出了6個價格區間的電腦主機配置及選購建議,希望能給小夥伴們在選購電腦配件時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