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媽媽都沒有經驗,不知道胎兒出生的時候會有什麼症狀,弄得緊張兮兮的。不過有經驗的媽媽都會知道,為了能夠在生產的時候更順利,寶寶也會提前做準備,於是在寶寶出生之前,媽媽的身體都會有一些反應,畢竟肚子也是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總會有些不一樣。
臨近預產期,孕媽身體有什麼反應,胎兒可能在兩周內出生了?
1.明顯的下墜感
在接近預產期的時候,如果胎位正確的話,胎兒的頭應該是向下的,並且胎兒還會一直下壓,這個刺激會導致孕媽媽有尿頻,漏尿,便秘,假宮縮頻繁等症狀,孕媽媽能夠感覺到胎兒一直往下掉,很明顯的下墜感。
大約在36周左右,胎兒就開始陸陸續續的入盆了,對於頭胎的孕媽媽來說,胎兒一般都會在分娩前的兩個星期入盆,所以有些胎寶寶非常積極,這個時候可能已經入盆了,正靜待著生產。
胎兒入盆之後,以上所說的這些症狀就會更加明顯,而孕媽媽就會更加笨重,行動起來非常不便。
2.腰酸痛厲害
有些孕媽媽還會無端覺得腰痛厲害,或者突然間腰很酸脹,非常難受,但是持續時間只有幾分鐘,然後一天還會出現幾次。
其實這也是胎兒快要出生的徵兆,到了孕晚期,離胎兒出生的時間越近,鬆弛素的分泌就會越旺盛,加上胎兒在宮內的壓力,所以孕媽媽就會感覺到腰痛或者腰酸脹,但是又還沒有到要出生的時候。
3.出現宮頸粘液栓
對於大部分孕媽媽來說,宮頸粘液栓的出現標誌著寶寶在幾天內就會出生了。宮頸粘液栓是在宮頸管裡一種保護胎兒不受外界細菌感染的粘稠物,只有宮頸打開時才會脫落。
在正常情況下,宮頸粘液栓脫落3--4天寶寶就會出生了,有些孕媽媽可能早上出現宮頸粘液栓,下午就要生寶寶了。
不過也有一些孕媽媽,宮頸粘液栓出現一個星期了寶寶還沒有出生。總得來說,宮頸粘液栓的脫落說明寶寶在短期內就要出生了。
不過,每個人的反應都不可能一樣,每個孕媽媽分娩前的症狀也不會絕對一樣,所以這些症狀不會出現在每個孕媽媽身上。況且,想要判斷寶寶是不是真的要出生了,主要還得依靠見紅,破水,規律宮縮這三個徵兆。
臨近預產期,孕媽媽需要注意什麼?
1.按時產檢
孕期來到了最後一個月,孕媽媽應該每個星期做一次檢查,其中包括胎心監護,骨盆測量,b超等,每檢查一次就會對胎兒和孕媽媽多一分了解,以便在生產的時候能夠輕鬆應對。
2.堅持數胎動
胎兒缺氧是一件很嚴重的事,通過胎動孕媽媽可以得知胎兒在宮內是否有缺氧的情況,所以孕媽媽還要繼續堅持每天數胎動。
到了現在,胎兒在宮內的空間已經更小了,孕媽媽可能會感覺到胎動變少了,但是,胎兒每天仍然會有一定量的胎動,媽媽要多注意哦!
3.不隨便出遠門
胎兒滿37周之後就足月了,隨時都有可能呱呱落地,孕媽媽到了這個時候就不要總想著出遠門了,儘量只在自己家附近活動就好,就算有什麼突發情況也能輕鬆應對。
出門的話儘量避免去一些人多的地方,要注意安全。
4.儘量不要單獨一個人
此時的孕媽媽身體越來越笨重,行動非常不便,最主要的是,有可能隨時就要生寶寶了,所以最好不要總是自己一個人。
5.隨時注意分娩徵兆
有空可以提前學習一下分娩知識,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如果出現見紅,破水,規律陣痛這些症狀就要及時去醫院。
懷孕的時候是幸福的,因為胎兒在肚子裡不停的動,讓孕媽媽感覺到做媽媽的快樂。懷孕也是辛苦的,各種孕吐,腰痛,尿頻,水腫等,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吃不好睡不好,恨不得早點卸貨,重新回到以前輕鬆的日子。既然都已經到了孕晚期,那麼離卸貨也不遠了,孕媽媽就耐心再等待一下吧。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了解更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