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產能很難搶,我們的晶片需求發給晶圓代工廠之後都要等排期,為此,我們今年的流片延緩了一段時間才完成,因為一開始基本排不上。」近期,一位深圳晶片設計領域的創業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

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供應不足的問題也很快反映到下遊廠商,乃至部分晶片種類漲價,而晶片一時缺貨,甚至導致眼下部分汽車企業面臨停產風險。從終端產品上來看,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喬安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目前最為緊缺的是電源管理IC及面板驅動IC。」

產能緊缺 晶圓漲價

目前,8英寸晶圓供不應求的現象最為嚴重,晶圓的價格也隨之上漲,根據集邦諮詢的數據,2020年8英寸的晶圓價格主要在第四季度有明顯漲幅,約上漲5~10%。

直接相關的晶圓廠們早早感受到漲價的趨勢,對此作出了不同回應。

8英寸的核心廠商聯電,在12月8日發布最新業績,11月合併營收147.26億元,為歷年同期新高。聯電產能利用率達滿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且價格調漲,聯電第四季預估晶圓出貨量較上季增加1~2%。且部份晶圓代工價格調漲後推升晶圓平均美元價格較上季增加1%。

據報導,聯電共同總經理簡山傑表示,5G智慧型手機帶動電源管理IC等訂單強勁,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訂單能見度已看到明年,並預估這種情況至少延續明年一整年。因為晶圓代工產業出現結構性變化,8英寸晶圓廠產能嚴重不足,聯電今年已經針對8英寸急單與新增投片調漲報價,而明年8英寸晶圓代工價格也將調漲,12英寸晶圓代工報價則持穩。

中信證券12月2日對華虹半導體的研究報告中寫道,受益於8英寸成熟工藝需求仍然旺盛,產能吃緊,部分行業內公司8英寸晶圓已提價。華虹半導體8英寸晶圓廠產能利用率自2020Q3達到102%,高產能利用率有望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在10月的業績發布會上,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則在會議上聲明,明年、後年半導體還會有強勁需求,臺積電沒有上調8英寸晶圓的價格。

此外,立昂微12月1日發布的調研記錄表示:「目前市場對半導體需求持續上漲引發了產業鏈供不應求的行情,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帶動矽晶圓、封測與IC設計等陸續漲價。公司的半導體矽片和半導體分立器件兩塊業務在持續向好的集成電路市場的驅動下,目前在手訂單充足,產能飽滿。公司產品是否漲價受多種因素影響,基於目前的市場行情及公司實際情況,部分產品正在與客戶就漲價事宜進行協商,產品漲價需要與客戶協商後才能最終確定。」

然而,產能緊缺和漲價並非今年的特有現象,已經持續好幾年。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半導體研究處表示,8英寸產能自2019下半年起即一片難求,由於8英寸設備幾乎已無供應商生產,使得8英寸機臺售價水漲船高,而8英寸晶圓售價相對偏低,因此普遍來說8英寸擴產並不符合成本效益;然而,如PMIC(電源管理晶片)、LDDI(大尺寸顯示驅動晶片)等產品在8英寸廠生產卻最具成本效益,並無往12英寸甚至先進位程轉進的必要性。當時序進入5G時代,PMIC尤其在智慧型手機與基站需求都呈倍數增長,導致有限的產能供不應求,雖然部分產品有機會逐步轉往12英寸廠生產,但短期內依然難以紓解8英寸需求緊缺的市況。

8英寸晶圓支持的製程工藝是90nm,現階段已經上移至65nm,用於生產低端晶片。不過,集邦也指出,28nm以上製程在CIS、SDDI(小尺寸顯示驅動晶片)、RF射頻、TV晶片、WiFi、藍芽、TWS等眾多需求支撐,加上WiFi 6、AI Memory異質整合等新興應用助力,產能亦有日益緊缺的趨勢。

產能為何持續緊缺?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評論道:「產能緊張,簡單來說,從供應和需求來看,需求有增加,但主要原因可能還是供應不足,尤其是中國。8英寸已經緊張了十年了,接下來十年也仍然會緊張。」

多年來,晶圓代工企業不斷擴大產能,為何一直出現產能不足的情況?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喬安向記者分析道:「擴產主要發生在12英寸廠,尤其集中在先進位程上;8英寸廠新購設備成本高昂,多通過租賃或購買二手機臺,在現有廠房空間內小幅擴產或提升生產效率,擴產幅度相對有限。」

據報導,在12月10日舉行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2020年會高峰論壇上,中芯國際全球銷售及市場資深副總裁彭進表示,產能緊張主要與兩個原因有關。第一個原因是市場需求增長遠超預期。比如,據高通預測,今年全球5G手機出貨量將達到2億部,明年將達到5.5億部,2023年則將超過10億部。而手機從4G升級到5G時,旗艦手機套片的價格從60-75美元增長到了100-150美元,每部手機的PMIC晶片數量也從平均4-5顆增加到了7-8顆。

集邦諮詢表示,2020年疫情導致眾多產業受到衝擊,然受惠於遠距辦公與教學的新生活常態,加上5G智慧型手機滲透率提升,以及相關基礎建設需求強勁的帶動,使全球半導體產業逆勢上揚,預估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成長將高達23.8%,突破近十年高峰。

彭進指出,第二個原因是擴產的速度難以追上需求的增長,一方面是今年在疫情影響下,全球主要供應商暫停出貨,即便設備進廠了也沒有團隊來安裝,這直接導致產能的擴充進度延期。另一方面,市場化的價格不斷增長,晶圓代工廠擴產需要更加謹慎。

此外,中美貿易摩擦、疫情帶來的動蕩,使得下遊的廠商們抓緊「囤貨」,產業鏈庫存達到新高,然而,來自手機、汽車、PC、數據中心等各方面的需求依舊旺盛,也帶動了代工市場營收走高。

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第四季晶圓代工市場需求依舊強勁,各業者產能呈現持續滿載,產能吃緊使得漲價效應帶動整體營收向上,預估2020年第四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營收將超過217億美元,年成長18%,其中市佔前三大分別為臺積電(TSMC)、三星(Samsung)、聯電(UMC)。

與此同時,晶圓代工廠也在繼續增長產能,比如在今年年底前,中芯國際8英寸產能每月會增加3萬片,12英寸每月會增加2萬片。

據IC Insights統計和預測,2020年全球將有10座新的12英寸晶圓廠進入量產階段,全球晶圓產能將新增1790萬片8英寸約當晶圓,2021年新增產能將創歷史新高,達到2080萬片8英寸約當晶圓。新增產能主要來自於韓國大廠三星及SK海力士,還有中國的長江儲存、武漢新芯,以及華虹宏力等。

作者:倪雨晴

相關焦點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再持續十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再持續十年?「產能很難搶,我們的晶片需求發給晶圓代工廠之後都要等排期,為此,我們今年的流片延緩了一段時間才完成,因為一開始基本排不上。」近期,一位深圳晶片設計領域的創業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 8英寸晶圓需求大: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再持續十年?
    (原標題: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再持續十年?)從終端產品上來看,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喬安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目前最為緊缺的是電源管理IC及面板驅動IC。」產能緊缺 晶圓漲價目前,8英寸晶圓供不應求的現象最為嚴重,晶圓的價格也隨之上漲,根據集邦諮詢的數據,2020年8英寸的晶圓價格主要在第四季度有明顯漲幅,約上漲5~10%。
  • 晶圓缺貨潮持續上演,國產石墨烯晶圓要「芯」變革?
    但是由於多數8寸晶圓廠建廠時間較早,運行時間長達十年以上,部分設備太老舊或者難以修復,加上更多從8寸向12寸升級的內存廠商,如三星和海力士,所以目前舊設備市場資源逐漸枯竭,因此近年來8寸晶圓設備較為緊缺,其中蝕刻機、光刻機、測量設備最難獲得。
  • 8英寸晶圓產能為何緊缺?
    而2020年以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使得宅經濟興起,包括筆電、平板的購買量也同時爆發,這使得以8英寸晶圓廠為生產主力的功率元件、電源管理IC、影像感測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IC等產品的供應更是吃緊,而這一切的問題就歸咎到8英寸晶圓產能不足所導致。而且,這情況還將延續到2021年以上,短期內難有緩解的機會。
  • 需求強勁 全球晶圓代工收入增速創十年新高(股)
    23.8%,為十年來最高。晶圓代工經濟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AIoT的發展,28nm及以上製程的產品線更加廣泛,包括CMOS圖像傳感器、小尺寸面板驅動IC、射頻元件、電視系統單晶片、WiFi及藍牙晶片等眾多需求增長,28nm訂單持續爆滿。另外,在全球晶圓代工收入破紀錄的背後,8英寸晶圓產能吃緊。這一情況已經從2019年第二季度持續到現在,不但未見緩解跡象,反而越來越嚴峻。
  • 8吋產能緊缺情況或持續到明年
    由於美國制裁,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電源管理晶片、LDDI等最需要的8吋晶圓產能告急。不過,由於8吋晶圓生產設備售價高昂,相應產品售價偏低,廠商擴產並不符合的其成本效益。這一背景下,市調機構認為,8吋晶圓緊缺情況將持續到2021年...TrendForce旗下半導體研究中心表示,由於疫情,今年全球眾多產業受到衝擊,然受惠於遠距辦公與教學的新生活常態,加上5G手機滲透率提升,以及相關基礎建設需求強勁的帶動,使全球半導體產業逆勢上揚,預估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成長將高達23.8%,突破近十年高峰。
  • 12英寸晶圓產能開始緊缺?
    一方面,8英寸產能緊缺已從下遊傳至下遊,儘管在建或新建的Fab廠也使出渾身解數,力圖趕上這一波難得的紅利,但8英寸二手設備特別是核心設備已然一機難求,就算好不容易有貨源,有的甚至比12英寸設備還貴,難免心塞。 之所以如此,也有歷史淵源。多年前向12英寸晶圓廠邁進已成主流,眾多8英寸晶圓廠或關閉或升級為12英寸廠。
  • 8英寸晶圓緊缺 扼制著快充晶片需求生產
    8英寸晶圓緊缺 扼制著快充晶片需求生產 愛集微 發表於 2020-11-26 16:19:47 缺貨潮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半導體產業持續發酵。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出乎意料的是,半導體整體需求旺盛下,8英寸晶圓緊缺還擴展至12英寸和6英寸。12英寸本就滿載,6英寸原本利用率僅7成,也因車用市場回溫,產能接近滿載。 一道無解題 8英寸晶圓晶片產品應用廣泛,幾乎體現在所有消費電子產品上,且應用不斷拓展。
  •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企業該如何自救?
    打開APP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企業該如何自救? JZ 發表於 2020-11-16 15:37:00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導近日,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張受到關注,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紛紛傳來漲價消息。《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半導體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開始,傳導至封測,缺貨促使漲價,還蔓延到了包括晶片設計、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蔓延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導近日,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張受到關注,由晶圓緊缺引發的連鎖反應也開始逐步蔓延。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紛紛傳來漲價消息。《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半導體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開始,傳導至封測,缺貨促使漲價,也促使了半導體產業鏈板塊個股表現出色,還蔓延到了包括晶片設計、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喬安對本報記者表示,若晶圓製造需求強勁,將帶動上遊矽晶圓出貨暢旺;而產能緊張則使得下遊終端產品因零組件缺貨導致生產周期延長。
  • 華訊投資:晶圓供應緊缺,半導體再漲價,靠譜嗎?
    據華訊投資了解到,受上遊晶圓供應緊缺情況的持續影響,近日,國內外多家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廠商發布漲價通知,目前已累計四家MOS廠商已經啟動漲價,漲幅達到20%。值得注意的是,FUTURE發布的最新市場行情報告顯示,Diodes(美臺)的低壓MOSFET交期拉長,延長至17-22周。
  • 8英寸晶圓供不應求,18英寸晶圓仍在路上
    同時,在從6英寸轉向8英寸過程中,部分IDM的主要產能專注於12英寸線,沒有額外增添8英寸線,這樣就不得不將8英寸產品外包。因此,大部分IDM擴產幅度比需求增長幅度低,外包的比例會越來越高,這樣就加劇了代工廠訂單供不應求的局面。而恰恰相反,近年來8英寸晶圓廠和產線數量的正在逐漸下滑。
  • 8寸晶圓持續緊張,或出現擴產潮,這些上遊國產設備將直接受益
    8寸晶圓持續緊張,分析師判斷即將出現擴產潮,這些上遊國產設備將直接受益1、國內主流晶圓廠招標持續進行,國產設備商中標率提升華力集成、華虹(無錫)、合肥晶合等自3月份以來開啟招投標從近期招標較多的晶圓廠來看,國產設備商中標率有明顯提升。1)華力集成:8月至11月末,華力集成新增設備中標共37臺,其中國產設備18臺,國產化率49%。國產設備商中,盛美半導體中標2臺清洗設備及1臺氧化爐;北方華創中標1臺退火設備及2臺濺射設備;中微公司中標4臺刻蝕設備。
  • 8英寸晶圓長期保持緊缺會發生什麼?
    8英寸晶圓長期保持緊缺會發生什麼? skr科技 發表於 2020-12-28 11:58:59 供應商提價,8英寸晶圓緊缺 在晶片代工界,臺積電,三星代工之前都需要獲得一項重要資源,那就是晶圓。晶圓是晶片製造最初的材料,沒有晶圓的話,根本造不了晶片。
  • 網際網路行業未來十年緊缺職業
    網際網路行業未來十年緊缺職業是什麼?你是否能夠抓住機遇呢?再可持續化發展的市場經濟背景下,大數據開發工程師必將成為一個持續穩定的緊缺職業。未來十年網際網路緊缺職業二:數據分析師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數據分析將數據的價值展現的主要途徑。
  • 快充晶片缺貨、全球汽車晶片斷供……8英寸晶圓到底怎麼了
    但是由於多數8寸晶圓廠建廠時間較早,運行時間長達十年以上, 8寸晶圓廠的部分設備太老舊或者難以修復,同時由於當前12寸晶圓廠資本支出規模巨大,部分廠商停止了8寸晶圓的生產銷售, 8寸晶圓產線設備主要來自二手市場,多來自從8寸向12寸升級的內存廠商,如三星和海力士,目前舊設備市場資源逐漸枯竭,因此2014年後8寸晶圓設備較為緊缺,其中蝕刻機、光刻機、測量設備最難獲得
  • 全球晶圓代工收入創十年來新高,國內晶圓廠也有新機會?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研究,預計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收入將同比增長23.8%,為十年來最高。而從2021年末到2022年,聯發科、英偉達和高通都將開始5nm或4nm量產,英特爾的首批外包5nm CPU將有望在2020年投入生產,各方面的需求正促使臺積電擴大5nm產能。與此同時,三星也計劃在2021年擴大其5nm產能,除了滿足高通驍龍885和三星自己的Exynos旗艦SoC需求之外,還將持續為英偉達的GeForce GPU提供支持。不過,5nm產能三星依然將落後臺積電20%。
  • 晶圓緊缺燒到功率半導體!行業普漲資本登場
    至於這波漲價潮會到什麼時候,我們將持續關注,也請您持續關注我們。  【事件爆發點】晶圓緊缺影響接踵而至功率半導體首當其衝  晶圓製造位於整個半導體行業的中上遊部分,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絕不為過。  所以僅是功率半導體的需求一端,就已經成為其價格攀升的關鍵推手,這還沒有算上供給端的緊缺。8寸晶圓的有限產能對於功率半導體造成的限制也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