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監聽真的能讓人們在手機面前「裸奔」嗎?

2020-12-10 騰訊網

有一件事兒可能很多小夥伴都遇到或者聽說過。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和家人、朋友等談到一些商品需求的時候。

過不了多久手機淘寶、美團彈窗就會把這些商品放入推薦位。

這兩年推出隱藏鏡頭的手機也頻頻爆出莫名其妙彈出攝像頭並配合閃光燈的現象。

難道我們真的無時無刻暴露在手機的監聽與監視之中嗎?

01

先讓我們看一個去年8月份某網友對手機監聽的控訴:

手機語音監聽的主要表現就是對於周圍的聲音對機主進行針對性推薦。

如這位網友所說,談到想喝某品牌奶茶,打開餓了麼就彈窗送該品牌優惠券。

電話中談到備用金,打開支付寶推薦搜索為備用金。

其實回想一下阿羊自己使用手機的經歷。

雖然使用的是系統較為封閉的蘋果手機。

但類似的事情仿佛也遇到過幾次。

例如在有一段時間想換手錶的時候。

經常和朋友談論各品牌手錶的優劣。

隨後就發現淘寶首頁推薦位半數以上都是各色商務手錶。

相信屏幕前的你也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事情。

去年這件事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的時候。

今日頭條為此還發布了一則說明:

那在事情已經過去近一年之久後。

又是誰攪起的這潭深水再次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討論呢?

02

周鴻禕。

談到中國網際網路基本繞不開的一個名字。

從早年的3721流氓軟體之父到3Q大戰力拼企鵝的紅衣教主。

在pc端360全家桶安裝率如此高的年代。

周鴻禕也成為了網絡知名「網紅」。

周鴻禕在8月15日的《ISC 夜談》上表示。

有時有的軟體會打開用戶的攝像頭,或打開麥克風錄音。

從中找一些關鍵詞,來試圖匹配用戶第二天的興趣愛好。

周鴻禕認為,這是一個問題。

在採集用戶數據時,消費者應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此前 QQ 瀏覽器曾被曝出偷偷調用攝像頭事件。

官方回應稱,「經過測試發現確實存在調起攝像頭動作,但這一動作並不會開啟攝像頭,更不會拍攝或記錄。」

百度輸入法也曾被曝出在未喚醒語音輸入時,存在偷偷錄音的現象。

百度對此回應顯示輸入法做了語音麥克風預熱的優化。

但目的是為了加快語音啟動速度,解決用戶反饋的語音識別丟字問題,並未進行錄音處理。

這些「官方解釋」真的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不斷挑戰人民群眾的接受下限。

03

猛的看這件事兒的時候。

我其實也是難以接受手機在監視或者監聽自己的生活。

感覺毫無隱私可言。

但實際思考了一番,又覺得有蹊蹺之處。

比如對於權限控制較強的蘋果手機。

後臺軟體經常被殺的情況下,APP們如何保證獲取到我所說的話中有關商品的內容呢?

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對話可能和自己有需求的商品是沒什麼關係的。

甚至可能只是在聊天中順便提了一下,手機就這麼恰好打開了錄音權限並錄下了信息嗎?

就如上文中的那位網友所講的奶茶和備用金的推薦。

下午三四點鐘一個人打開餓了麼你覺得他想要買什麼。

我自己在這個時間打開美團,給我推薦的是如下的東西。

彈窗是10元通用券,不小心沒截到圖。

那餓了麼在這個點二推薦個奶茶券不是十分正常的事嗎?

打開了支付寶,一個金融APP推薦備用金又有什麼錯嗎?

通俗的講我們每天都在無數次的打開手機APP,對於有需求的我們每次打開的時候就會有推薦內容。

在海量推薦頻次的背景下APP們恰巧推薦到我們心坎上的機率有多大。

是不是就有點釋然了。

更別提很多APP推薦的東西是根據你自身的瀏覽記錄來選擇推薦的。

有些人經常看所謂的小眾商品,別人很少用甚至很多都不知道。

在AI推薦算法下,針對你個人就不是小眾的商品了。

而是你十分關注而且必須要對你推薦的一類商品了。

也就是說,諸如此類的巧合,大部分都是自己在事前做下的「因」導致的。

04

那周鴻禕為什麼又在ISC大會上把手機監聽監視這件事拿出來著重提了一下呢?

第八屆網際網路安全大會(Internet Security Conference ,簡稱ISC)創辦於2013年,至今已歷時7屆。

作為亞太地區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遠的安全峰會,自2013年首次舉辦以來,來自國家政府、國內外安全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等廣泛參與其中。

目前,ISC已成為世界級網絡安全技術引領平臺和全球性網絡安全發展趨勢風向標。

在會上周鴻禕主要與主持人談的是信息買賣的問題。

手機監聽只是作為一個佐證信息提到了這麼一句。

如果作為業內安全大佬認為手機獲取麥克風權限來監聽不構成技術難題。

那我們在手機面前真的與裸奔無異。

那之前所說的巧合之事也就不再巧合,而是必然了。

最後分享一句百度掌舵人李彥宏的名言:

「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當然我們也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果這個數據能讓用戶收益,他們又願意給我們用,我們就會去使用它的。我想這就是我們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基本標準。」

相關焦點

  • 扎克伯格:Facebook真的沒有通過手機監聽用戶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11日早間消息,Facebook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正式在美國參議院面前作證,澄清人們廣為關注的陰謀論——Facebook一直利用人們智慧型手機上的麥克風來監控用戶。  但參議員指出,這種對該社交網絡的誤解,認為Facebook正在監聽他們的個人對話,明顯地代表了用戶對該公司和其數據隱私行為的不信任程度。並且,人們對Facebook的移動數據收集行為的懷疑向來有之。  事實上,2016年的時候,Facebook就曾全面澄清,公司不會利用用戶手機上的麥克風監聽用戶,以推送廣告或消息(News Feed)。
  • 黑客真的能用「監聽」手機嗎?如果這三種情況發生,你一定要注意
    黑客真的能用「監聽」手機嗎?如果這三種情況發生,你一定要注意!案例一:通話時有雜音在功能機時代,手機有噪音是很正常的,畢竟當時手機產業的研發還不是很完善,基站建設也不夠全面。第二種情況:手機通訊錄出現陌生號碼一般情況下,手機通訊錄不會自動添加號碼,除非你給某些軟體特權更改通訊錄,否則你的手機病毒!
  • 裸奔的Android手機必備軟體
    於是很多的安全軟體就應運而生,不過就像PC端一樣,總有一些技術精湛的朋友喜歡讓機子「裸奔」。裸奔雖然輕鬆,沒點遮擋的東西,其實壓力也是蠻大的。裸奔之餘有些軟體還是需要的,能夠幫助你更好的了解和管理手機。今天會推薦一些軟體來替代那些安全衛士助手類部分功能的軟體。
  • 百度的APP能監聽你的電話嗎?
    手機截圖  上周,江蘇省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下稱江蘇省消保委)向百度公司提起民事訴訟,指控百度旗下APP涉嫌「監聽電話、定位」。1月8日,百度召開媒體溝通會,再次強調旗下APP不會、也沒有能力監聽電話,同時百度APP敏感權限均需授權,且用戶可自由關閉。  專業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只要用戶給予APP相關權限,技術上是可以做到監聽等操作的。
  • 太恐怖了吧,聽說手機軟體會偷偷監聽我們的日常說話,是真的嗎?
    吃完飯,在逛某app網站的時候,就給我推薦了這個紅油菜的視頻(後來百度搜了一下這兩種菜其實是同一種的)。我很驚奇的把手機給老公看,跟他說:這也太巧了吧,我們晚上剛吃了這個菜耶。老公問:你有用手機搜索那個菜的做法了嗎?我說:沒有呀。
  • 手機裡這兩款非常熱門的APP,能讓你的隱私「裸奔」,趕緊卸掉!
    手機裡這兩款非常熱門的APP,能讓你的隱私「裸奔」,趕緊卸掉!   無論是安卓手機系統還是蘋果手機系統,軟體商店裡都有一款叫做Wi-Fi萬能鑰匙和Wi-Fi鑰匙的免費軟體。它的下載排名非常靠前,銷售業績非常火爆。
  • 手機App監聽你和家人的對話,對話出現在評論區和新聞中,教你關閉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發現手機被人監聽,大多數都是來自APP的後臺監聽隱私,當你發現手機App監聽你和家人同事的對話,對話出現在了評論區和一些小編的新聞中,教你關閉。美國知名的社交軟體Facebook(臉書)創始人兼執行長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在他電腦上做的網絡隱私防護。
  • 手機app驅蚊軟體真的有效嗎 電子驅蚊器真的能驅蚊不
    網上流傳了一種說法,有一些手機app有驅蚊的功能,那麼手機app驅蚊是怎麼回事?哪些手機app能驅蚊?  手機App真的能驅蚊嗎  根據這些APP給出的原理,都是發出聲音來驅蚊。而且手機揚聲器是根據人耳設計的,它能發出的超聲波非常微弱,對驅蚊沒什麼卵用。  手機app驅蚊是怎麼回事?
  • 你的微信被監聽了嗎?騰訊回應,不會檢測聊天記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是不希望被別人知道的,但是有時候的大數據太厲害了,經過篩選,自己的一切都暴露在大數據公司面前,猶如裸奔一樣。我們用的手機裡面有很多個人信息,有時候大數據會根據用戶的習慣,去定向推廣一些廣告。
  • 用它,Windows在你面前裸奔
    中提到一個軟體,叫pcHunter,其實吧,這個軟體非常的強大,他可以讓Windows在你面前裸奔。 關於pcHunter的介紹非常少,因為他不是面向小白的,大白研究也不多,我也是上次才用到,然後好好看了一下,把我有限所得分享給大家。
  • 你知道自己赤裸裸了嗎?比監聽更精準,網際網路不可告人的潛規則
    類似的新聞,網上隨便能搜出來好多。讓人看著後背發涼。難道我們的生活,真的已經被監控了嗎?現在跟大家做個調查,你有沒有也遇到過類似自己疑似被監聽的情況?你相信手機在一直監聽自己嗎?相信的可以彈幕打1,不相信打2。讓我看看還有多少人不相信的。
  • 手機出現這4種現象,你可能已被監聽,專家:趕快自查
    說到手機監聽一類的事兒,敏感的人不免會想到美國的全球監聽計劃,確實恐怖了太多,時政敏感,不方便詳細做闡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了解當年的過往,我就以此為引,來說說我們手機自身被監聽的問題。我們的信息暴露在網絡,其中一大途徑就是手機與網際網路的接觸,不管是正常上網,還是看了不良網站,手機出現這4種現象,你可能已被監聽,趕緊跟著我來一次自我排查吧,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 那可未必,14歲男孩遊戲時發現被監聽
    在如今這個大數據時代,人們的隱私好像已經不是自己的秘密了一樣。這樣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裡總能發現,比如我們聊天聊到的某個東西,打開一些購物APP上,全是推薦的那個。我們在網絡上就像裸奔一樣,讓人感到害怕。
  • 蘋果手機app試玩兼職靠譜嗎?是真的能賺錢嗎?
    剛看到蘋果手機app試玩兼職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是否靠譜,不知道蘋果試玩是不是真的能夠賺錢。下面就來解一下疑惑。 蘋果app試玩是怎麼產生的呢? 手機app市場發展到現在,蘋果應用商店是很多app開發商必爭的一塊肥肉,幾十萬款app想得到用戶的關注,那麼就需要提升app在App Store的排名,所以就需要提高下載量,並且搜集用戶體驗信息。軟體開發商需要花費一大筆費用將推廣業務外包給各大app試玩平臺。
  • 怎麼知道手機被「監聽」了?專家建議:從這5點做起!
    怎麼知道手機被"監聽"了?專家建議:從這5點做起!隨著智能機的普及,它已經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常說,科技的發展簡直太好了,足不出戶便可以知天下事,辦天下事。可是,沒有什麼東西兩全其美的,手機固然千種好,但它哪怕帶來一點小小的危害我們都是承受不了的。
  • 手機正在獲取你的隱私,這些權限不要開,否則隱私洩露了還不自知
    今天就為大家帶來如何在使用手機各大app時保護好自己的隱私。想要在使用手機各大軟體時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使自己的隱私不被洩露,讓自己在手機面前「裸奔」。那麼切記,以下幾個權限千萬不要隨便開啟,否則隱私洩露了還不自知一是訪問通訊錄和簡訊等相關權限。
  • 百度的APP能監聽你的電話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手機截圖  被指控涉嫌「監聽電話」,百度方面回應稱,沒有那個能力;專業人士表示,技術上可以實現監聽,但很少有人這麼做  上周,江蘇省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下稱江蘇省消保委)向百度公司提起民事訴訟,指控百度旗下APP涉嫌「監聽電話、定位」。
  • 手機「臥底」軟體竟能監聽對方的手機
    「你的手機,我來做主」,「想知道你的另一半在跟誰通電話嗎?」……近來,一種號稱可監聽聽手機通話、查看他人簡訊的智慧型手機黑客軟體在網上熱銷。據一些購買者試驗,這些軟體真能發揮監聽聽作用。記者了解到,根據新近實施的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非法入侵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都涉嫌犯罪。  日前有網友講述遇到的怪事:丈夫對自己的通話記錄和簡訊來往了如指掌,但自己的手機從未離開身邊,也沒發生任何異常現象。事後,這位網友的丈夫承認,自己使用一定手段「監聽」了妻子的電話。
  • 我們手機關機了,還能被監聽定位嗎?
    ,成為了必不可缺的工具,我們在新聞媒體、電影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某人被追蹤,被追蹤者嘗嘗會重複換手機、拔掉SIM、甚至摔碎手機,目的就是為了不讓他的競爭對手高博通過定位追蹤找到他,那麼在現實中我們關閉手機之後能被定位嗎?
  • 個人隱私信息販賣產業,那些APP真的在監視我們嗎,
    個人隱私信息販賣產業,那些APP真的在監視我們嗎,大數據下的網際網路還有隱私嗎網際網路真的可以做到比你自己更懂自己英文有句諺語:「每一枚硬幣都有正反面(Every coin has two sides)。」站在流量巔峰的「弄潮兒」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