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兒可能很多小夥伴都遇到或者聽說過。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和家人、朋友等談到一些商品需求的時候。
過不了多久手機淘寶、美團彈窗就會把這些商品放入推薦位。
這兩年推出隱藏鏡頭的手機也頻頻爆出莫名其妙彈出攝像頭並配合閃光燈的現象。
難道我們真的無時無刻暴露在手機的監聽與監視之中嗎?
01
先讓我們看一個去年8月份某網友對手機監聽的控訴:
手機語音監聽的主要表現就是對於周圍的聲音對機主進行針對性推薦。
如這位網友所說,談到想喝某品牌奶茶,打開餓了麼就彈窗送該品牌優惠券。
電話中談到備用金,打開支付寶推薦搜索為備用金。
其實回想一下阿羊自己使用手機的經歷。
雖然使用的是系統較為封閉的蘋果手機。
但類似的事情仿佛也遇到過幾次。
例如在有一段時間想換手錶的時候。
經常和朋友談論各品牌手錶的優劣。
隨後就發現淘寶首頁推薦位半數以上都是各色商務手錶。
相信屏幕前的你也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事情。
去年這件事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的時候。
今日頭條為此還發布了一則說明:
那在事情已經過去近一年之久後。
又是誰攪起的這潭深水再次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討論呢?
02
周鴻禕。
談到中國網際網路基本繞不開的一個名字。
從早年的3721流氓軟體之父到3Q大戰力拼企鵝的紅衣教主。
在pc端360全家桶安裝率如此高的年代。
周鴻禕也成為了網絡知名「網紅」。
周鴻禕在8月15日的《ISC 夜談》上表示。
有時有的軟體會打開用戶的攝像頭,或打開麥克風錄音。
從中找一些關鍵詞,來試圖匹配用戶第二天的興趣愛好。
周鴻禕認為,這是一個問題。
在採集用戶數據時,消費者應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此前 QQ 瀏覽器曾被曝出偷偷調用攝像頭事件。
官方回應稱,「經過測試發現確實存在調起攝像頭動作,但這一動作並不會開啟攝像頭,更不會拍攝或記錄。」
百度輸入法也曾被曝出在未喚醒語音輸入時,存在偷偷錄音的現象。
百度對此回應顯示輸入法做了語音麥克風預熱的優化。
但目的是為了加快語音啟動速度,解決用戶反饋的語音識別丟字問題,並未進行錄音處理。
這些「官方解釋」真的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不斷挑戰人民群眾的接受下限。
03
猛的看這件事兒的時候。
我其實也是難以接受手機在監視或者監聽自己的生活。
感覺毫無隱私可言。
但實際思考了一番,又覺得有蹊蹺之處。
比如對於權限控制較強的蘋果手機。
後臺軟體經常被殺的情況下,APP們如何保證獲取到我所說的話中有關商品的內容呢?
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對話可能和自己有需求的商品是沒什麼關係的。
甚至可能只是在聊天中順便提了一下,手機就這麼恰好打開了錄音權限並錄下了信息嗎?
就如上文中的那位網友所講的奶茶和備用金的推薦。
下午三四點鐘一個人打開餓了麼你覺得他想要買什麼。
我自己在這個時間打開美團,給我推薦的是如下的東西。
彈窗是10元通用券,不小心沒截到圖。
那餓了麼在這個點二推薦個奶茶券不是十分正常的事嗎?
打開了支付寶,一個金融APP推薦備用金又有什麼錯嗎?
通俗的講我們每天都在無數次的打開手機APP,對於有需求的我們每次打開的時候就會有推薦內容。
在海量推薦頻次的背景下APP們恰巧推薦到我們心坎上的機率有多大。
是不是就有點釋然了。
更別提很多APP推薦的東西是根據你自身的瀏覽記錄來選擇推薦的。
有些人經常看所謂的小眾商品,別人很少用甚至很多都不知道。
在AI推薦算法下,針對你個人就不是小眾的商品了。
而是你十分關注而且必須要對你推薦的一類商品了。
也就是說,諸如此類的巧合,大部分都是自己在事前做下的「因」導致的。
04
那周鴻禕為什麼又在ISC大會上把手機監聽監視這件事拿出來著重提了一下呢?
第八屆網際網路安全大會(Internet Security Conference ,簡稱ISC)創辦於2013年,至今已歷時7屆。
作為亞太地區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遠的安全峰會,自2013年首次舉辦以來,來自國家政府、國內外安全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等廣泛參與其中。
目前,ISC已成為世界級網絡安全技術引領平臺和全球性網絡安全發展趨勢風向標。
在會上周鴻禕主要與主持人談的是信息買賣的問題。
手機監聽只是作為一個佐證信息提到了這麼一句。
如果作為業內安全大佬認為手機獲取麥克風權限來監聽不構成技術難題。
那我們在手機面前真的與裸奔無異。
那之前所說的巧合之事也就不再巧合,而是必然了。
最後分享一句百度掌舵人李彥宏的名言:
「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當然我們也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果這個數據能讓用戶收益,他們又願意給我們用,我們就會去使用它的。我想這就是我們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基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