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新聞12月20日電( 楊海泉 程曙明 張俊)「十三五」時期,臨泉縣檔案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檔案法》和《安徽省檔案條例》,圍繞中心工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抓住機遇、改革創新,為臨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應有貢獻。
據了解,臨泉縣檔案館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確保檔案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為黨管好檔、為國守好史、為民服好務。臨泉縣檔案館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堅定了政治信念,增強了做好檔案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臨泉縣檔案館還積極履職盡責,強化科學管理,不斷豐富館藏,構建完備的檔案資源體系。檔案館接收縣委辦、縣政府辦、縣人社局、組織部等單位文書檔案進館;接收撤併單位檔案龐營鄉、張營鄉、縣糧食局、縣招標局等單位檔案進館;接收婚姻檔案進館;接收撒並鄉鎮、機構改革縣直單位印章檔案進館。十三五期間,臨泉縣檔案館共接收文書檔案361卷29858件,婚姻檔案170521件,印章檔案368枚,基本建立起門類齊全、內容豐富、結構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館藏體系。檔案館現館藏檔案64116卷、426471件。
「十三五」期間,臨泉縣檔案館全面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檔案工作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傳統檔案數位化步伐,實現檔案服務網絡化。近5年來,縣檔案館共著錄檔案目錄194891條,全文掃描1286782幅。知青、土地、獨生子女、婚姻檔案全部實現數位化。在過程中,築牢檔案安全防線,確保檔案萬無一失。完善落實檔案庫房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檔案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檔案安全防範體系,嚴防檔案損毀和失洩密事件發生,保證檔案信息安全。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服務中心大局,多措並舉,檔案查閱便民惠民。臨泉縣檔案館堅持為人民服務理念,把檔案服務放在優先位置,實行線上線下並舉,依託安徽省政務服務網、皖事通APP等平臺,實現「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並加入安徽省數字檔案資源共享平臺,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將「異地查檔、便民服務」落到實處,實現檔案資源共享和互通,提升檔案便民服務的普惠性和受益面。檔案為解決土地糾紛、養老保險,為維護社會穩定,為經濟建設提供憑證和依據,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間,臨泉縣檔案館開放檔案19443卷,接待檔案利用者29085人次,調閱檔案25845卷(件)。
回顧「十三五」,臨泉縣檔案館還做好精準扶貧檔案工作,臨泉縣檔案館多次對全縣扶貧人員進行了扶貧檔案業務培訓,提升檔案管理能力;臨泉縣扶貧局、各鄉鎮(街道)、村全部建立了扶貧檔案,編制了目錄索引;為全縣69644戶貧困戶建立了一戶一檔。
2020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臨泉縣檔案館堅持邊防疫邊工作,在疫情期間實行電話查檔服務,為有查檔需求的來訪者提供服務,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問題。1-4月份,縣檔案館共調閱檔案1069卷(件),其中婚姻檔案545件,土地檔案465件,文書檔案59卷(件),共接待利用者1500餘人次。
臨泉縣檔案館為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檔案規範管理工作,深入楊橋鎮、楊小街鄉等鄉鎮,開展調查研究,進行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檔案整理試點,並逐步推廣到全縣範圍。會同縣農委舉辦了3期土地確權登記檔案業務培訓班,編寫工作流程印發給各鄉鎮,要求組織人員學習落實。完成全縣土地承包確權登記檔案50萬卷,2016年5月,臨泉縣檔案館聯合臨泉縣農委抽出9人,分三組,對全縣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檔案工作進行初步驗收。10月,順利通過省驗收。
目前,臨泉縣檔案館新館建設基本完成,基礎條件大為改善。臨泉縣檔案館新館於2016年12月動工,總投資3000萬元,建築面積6337㎡,完全符合檔案館建設標準,目前新館基本完工。使用後,將大大提高檔案的保管條件,方便群眾利用,提高檔案館的科學化、規範化管理水平,發揮五位一體功能,使檔案館成為全縣保管檔案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利用檔案中心、電子文件管理中心、現行文件查閱中心。
2020年,爭取到資金1300多萬開展數字檔案館建設及添置硬體設施,已完成招標工作,目前檔案數位化和軟體開發已開始實施。數字檔案館建成後,將極大提高檔案利用率,並與安徽省政務服務網對接,進行資源共享,擴大人民群眾知曉度,惠民便民。
未來,臨泉縣檔案館將以現代化新館的建設應用為新起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作為,勇奪一流,奮力譜寫新時代檔案事業發展新篇章。
【編輯: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