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遛堅持技術革新與精細化運營,重塑「共享」江湖

2020-12-18 砍柴網

國內共享經濟從00年開始有了雛形,彼時大眾還完全不知道這個會改變此後20年生活的詞語。轉折點出現在15年、16年前後,隨著uber、滴滴的出現,共享經濟這個詞開始逐漸在民眾中有了點聲音。隨著uber和滴滴大戰愈演愈烈,這場戰爭也真正將共享經濟打入了大眾的心中。而隨後共享單車在那一年的井噴式爆發,更是讓大眾明白生活已經和共享經濟密不可分了。

同樣對共享經濟趨之若鶩的是各個投資者,他們信奉著雷軍的「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起飛」理論,前赴後繼地向共享經濟進軍,拼命爭搶著共享經濟這塊大蛋糕。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按摩椅……但凡能想到的生活場景都鋪滿了共享經濟產物。此時試圖瓜分蛋糕的投資者大概還沒想到馬雲那句「風口過去,摔死的都是豬」。

時間回到2020年,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32828億元。這幾年共享經濟這塊蛋糕一直在持續增長。但是回頭看看當年的企業,以共享單車為例,16年前後登記的共享單車企業共有77家,但到現在已經倒閉了20家,更多的已經被託管。當年的巨頭ofo經歷宣布破產,用戶退押困難,被多家公司告上法庭,負債60多億。摩拜同樣背負巨額債務,已經被美團收購。當泡沫消失後,共享經濟這塊大蛋糕還能被誰瓜分?

17年在寧波也誕生了一家特別的共享出行企業——小遛共享電單車,經過3年共享經濟大環境的浮沉,小遛共享漸漸地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而仔細回看小遛的發展史,恰恰是共享經濟下市場對於參與者實力提出的要求。

共享經濟下對共享電單車的呼喚

從市場切入點來說,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痛點」,為共享電單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2018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統計,以寧波市為例,市民工作日平均通勤時長29.4分鐘,每個市民每天因為擁堵造成12元的經濟損失,每年因為堵車造成3000元的個人經濟損失。交通擁堵以及其副產品環境汙染、通勤時間耗損,公共運輸「最後三公裡」的瓶頸制約,讓用戶對於共享兩輪車有所需求。而市場的共享自行車多質量堪憂,體驗設計較差導致的費力騎行卻不能達到目的。此時,對於共享電單車的需求孕育而生。

讓用戶充分感受共享經濟下的良好生活體驗

從用戶感受來說,市場上大多數共享電單車為高車身、跨騎式的電助力車,這樣帶來就是用戶騎行不便、安全性較差、美觀度低。而小遛的車輛具有獨家專利:低車身、坐騎式,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車身設計,高回彈海綿坐墊、類汽車級液壓減震,迅速贏得了用戶認可。在最重要的安全性能上,新設計接、斷電可控的啟動/停車的運行機制,剎車模式下,不供電,保障騎行者安全;實心胎心、整車IPX7級防水。小遛共享的車輛還基本配備了安全頭盔,按照國標,最高時速控制在25公裡以內,不會存在速度的超標車,降低了安全風險,而安全頭盔的應用,更是為安全進一步保駕護航。

從企業自身出發解決自身運營和城市規劃問題

從運營管理角度來看小遛成功的必然性。共享兩輪車多為無樁車的現狀帶來的是車輛隨處停放的現象,易損壞的車況……繼而造成了沉重的運營維護費用,市容市貌的破壞,嚴重危害企業和城市本身。而小遛則提出了規定區域停車的標準,此舉不僅僅沒有讓用戶體驗受到限制,反而幫助用戶了解哪裡有車,哪裡方便借車。解決了運營成本的同時,更解決了市容市貌的重大問題,讓亮黃的小遛本身就成為城市風景線。

創新科技是企業市場生存第一要義

科技創新成為小遛發展的核心驅動。2019年底,因共享電單車亂停亂放問題,給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了隱患,杭州相關部門決定開始清運共享電單車,這對於共享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大困難。但小遛卻再次利用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打破僵局。

90°規範停車技術

採用該技術後,用戶使用車輛後,需要將車輛放置在規定的停車點並垂直(90°)馬路牙子(路緣石)進行擺放後系統才允許還車,結束計費,否則如果將車輛隨意碼放,就無法還車成功。

亞米級精準定位停車

亞米級定位停車則是通過集成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定製RTK差分定位算法+接入高精度定位服務,消除衛星定位的各種誤差,從而實現亞米級精準停車,可控制車輛精準停在P點(電子圍欄)內,誤差不超過1米。

也就是說,採用了這兩項技術後,用戶在用車時,不僅需要按要求還入指定P點,還要將車按照一定的角度整齊擺放後,才能還車成功,甚至可以做到P點內停車具體數量的精確管控。

研究共享行業多年的西南科技大學MBA中心導師、四川青少年作家協會理事、成都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經濟學博士王力宏認為:小遛共享運用「亞米級定位停車+90°規範停車」的兩項黑科技,打通共享出行城市治理的任督二脈,在軟硬體研發上不餘遺力的同時,鍛造自己在市場上雷霆出擊的兩個拳頭,高舉技術革新與精細化運營的兩面大旗,為出行行業超飽和式投放和亂停亂放城市治理頑疾,開具了一劑標本兼治的良方。

在共享經濟亦趨成熟的當下,小遛正以科技為核心驅動,以成熟規範的運營管理和良好的用戶體驗,證明著自身的實力。未來共享經濟這塊蛋糕如何切分?答案顯而易見,有能力者得到的分量將會更大。

相關焦點

  • 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共享交通叢林?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創新驅動    掌握核心「黑科技」,引領精細化運營新路子    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小遛共享緊密貼近入駐城市市民出行與政府主管部門需求,以全體系創新搶佔市場、應對競爭挑戰,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市場競爭力:研發高投入,掌握核心技術,運用大數據,提升投放車輛使用效率,有效避免過度投放。
  • 共享電單車的新牌局,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
    與此同時,一些創業公司的共享電單車項目也在低調運營,比如小遛共享、小蜜、松果等等。不走共享單車覆轍共享單車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治理,行業如今集中在幾家大型平臺,城市管理和地面運維也逐漸進化到合規合理,平臺藉助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實現精細化運作,不僅提高了運轉效率同時也對此前暴露的諸多弊端進行了糾正。於共享電單車而言,這些都是助力。
  • 小遛推出90°停車,承德就要這樣的共享電單車
    小遛首創90°規範停車,攻克亂停放難題今年四月,小遛共享首次對外發布了自身研發的兩項最新技術:90°規範停車及亞米級精準停車。使用管理更加精細的共享電單車,一來可以用更少的投放成本,滿足更多用戶的出行需求,減少公共資源的佔用,二來也能有效解決單車亂停放的城市管理難題,提升了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與市民整體文明素養,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 小遛在杭發布兩項黑科技,攻克共享電單車亂停放難題
    4月11日,國內騎行頻次最高的共享電單車平臺——小遛共享在杭州舉行發布會,首次對外發布了自身研發的兩項最新技術:90°規範停車及亞米級精準停車,吸引了杭州市城管部門及眾多業內人士到場觀摩。此次推出的90°規範停車及亞米級精準停車技術,則為單車亂停放甚至佔道停放,影響行人通行和市容秩序提供了更為精細化的系統解決方案。
  • 精細化運營從何處下手?MobTech推動數位化變革,重塑企業新生態
    精細化運營從何處下手?MobTech推動數位化變革,重塑企業新生態 精細化運營從何處下手?
  • 共享單車7天騎1次 小遛電單車1天騎7次 大數據有哪些啟示?
    一位管理部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其實是一個共享兩輪車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的話題。在實現精細化運維與精準投放的同時,早在3年前,小遛共享就成為最早一批引入電子圍欄規範停車的平臺。同時,小遛還依託技術創新,建立了行業獨有的巡街機制,如發現問題車輛,基本實現10分鐘內就能上報處理。90°規範停車技術。
  • 小遛共享電單車來了
    ,加上小遛類似90度停車與亞米級技術的運用,能從根本上解決家用電動自行車帶來的停放不規範、超速行駛、充電自燃等安全隱患、以及盜搶等治安問題,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前提下,進一步改進城市治理與交通管理,使電動車出行也能成為城市街頭一張靚麗名片。
  • 5分鐘1元錢 續航80公裡 小遛共享電單車在蘭州開啟測試
    4月29日,記者聯繫到這款新型共享電單車——小遛共享電單車蘭州城市經理許先生了解到,小遛於4月20日在蘭開啟測試,測試期先在城關區範圍(東至東崗,西至西關十字,南至火車站,北至鹽場堡)投放使用100多輛共享電單車。「從測試10天的效果來看,目前蘭州地區用戶已達5654人,車輛活躍率98%,平均每輛車每天被騎行次數11.2次。」
  • 從浙江寧波到全國千城,網際網路黑馬「小遛」按下布局快車鍵
    2.品質可靠,服務過硬小遛共享匯集了大量網際網路專業技術人才,聯合國內大型電單車企業:雅迪集團,電池製造商:聯想(星恆)電池,共同打造智能化、安全性的小遛。並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以及人工智慧的全面運動,實現城市資源優化配置和共享。
  • 90度規範停車,小遛實力逆襲,撬動共享電單車千億出行市場
    城市展現出繁忙景象,共享單車也重新回到市民生活中。而在一些城市,很多市民有了新的選擇——共享電單車。今年3月10日,山東泰安宣布引入了共享電單車,首批獲得批准的有三家品牌,分別是美團、青桔和小遛。青桔是出行巨頭滴滴旗下的子品牌,美團是國內本地生活平臺,2018年巨資吃下了摩拜,而小遛則是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企業。
  • 90度規範停車,小遛實力逆襲,撬動共享電單車千億出行市場
    共享電單車朝著輕型化的方向發展,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時速在20公裡以內。為了避免騎車帶人的安全隱患,共享電單車還主動撤掉後車座,進一步減輕整車重量。共享電單車合規化,邁出了重啟市場的關鍵第一步。2、換電模式實現無樁化運營共享電單車行業最重要的變革,是通過換電模式實現了無樁化運營。
  • 共享電單車不等於共享單車,小遛黑科技助力停車規範化
    從技術上來說,小遛共享一直鑽研技術創新,致力於解決共享出行工具的通病——亂停亂放問題。小遛共享黑科技發布,用技術破解單車規範停車難題4月11日,寧波本土最大的網際網路共享出行平臺——小遛共享在省會杭州舉行發布會,首次對外發布了自身研發的兩項最新技術:90°規範停車及亞米級精準停車,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到場觀摩。
  • 共享電單車「攻守道」,如何運維停放才是燃眉之急
    從某種層面而言,小遛共享開創的90°停車技術,破解了目前無樁式共享兩輪車的亂停亂放難題,以技術為驅動,為行業向規範化及精細化治理方向發展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如今,小遛共享已累計投入研發費用3000萬元,申請了10項軟體著作權、12項發明專利和8項其他專利。產品升級、大數據技術及物聯網、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等一系列技術升級與創新,不僅增強了海量用戶的黏性,提高了運營管理的效率,一定程度上也創造了明顯的社會效益,使得小遛共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修建起了自己獨一無二的護城河。
  • 為什麼要做精細化運營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運營要以用戶為中心,一切運營圍繞用戶,沒有用戶你就生產不下去。所以帶出了精細化運營這詞,何為精細化運營?精細化運營就是結合渠道、轉化流程和用戶行為數據,對流失率較高的用戶展開針對性的運營活動,提升整體的目標轉化率。
  • 小遛:從鄞州出發……|小遛|鄞州區|共享單車|寧波
    大眾的共享習慣已經逐步養成,電瓶車是短途出行的最優方案,共享電單車市場屬於高需高頻,大有可為。達成共識後,幾名創始人直接進電動車工廠考察、做市場調研,掌握技術需求、管理運營模式、測算運營成本之後,「小遛」在鄞州橫空出世。「小遛」進入市場時就是「大手筆」,購入的電單車單價在6000元一輛。當時有質疑的聲音:做共享行業,這樣的成本投入無異於「自殺」。
  • 共享電單車編入綠色產業,小遛90°停車技術或成「關鍵一招」
    2019年3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圍繞發展綠色交通,提出推進城市慢行系統、共享交通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明確將「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的建設和運營納入了產業目錄。同時,《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也提出加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大力發展共享交通,打造基於移動智能終端技術的服務系統,實現出行即服務」。
  • Shopee精細化運營及免費流量小知識
    精細化運營 今天跨境叔給大家介紹一下Shopee的精細化運營。 1、什麼是精細化運營 通常來講就是結合渠道、轉化流程和用戶行為數據,對流失率較高的用戶環節展開針對性的運營活動,以提升整體的目標轉化率。
  • 構建精細化運營的智慧數據中心
    一、為何需要建設精細化運營   早期的數據中心管理側重「監測」,管理對象單一,網絡簡單,煙囪化管理特徵明顯,無法支撐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機櫃空間等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成為降低TCO、延長數據中心建設周期的有效方法;   4、同時,DCIM管理與工具快速的滲透到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的E2E流程中,為自動化、智能化的高效運維與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條件;   建設完整的數據中心涉及基礎設施,技術與系統架構,應用與數據,業務與流程,組織與運營等全方位內容。
  • 亞馬遜精鋪=精細化運營?
    可以明確的說,精細化運營≠精鋪1.①精鋪也是鋪貨的一種模式;②精鋪是運營出錢購買的數據,(這個數據有一定的延遲性,可能是幾個月前的,另外亞馬遜對數據的保密工作是很到位的,能買到實時數據基本不可能)分析產品市場佔有率、利潤、周期等,然後選出產品,進入亞馬遜上架;③精鋪起店慢,後期轉化稍微好一點兒;④精鋪優化的話就是自己寫關鍵詞,讓買家能夠搜索到,提高轉化率。2.
  • 小遛共享「黑科技」重磅出擊,杭州亮起黃色風景線
    4月11日上午,知名共享電單車品牌LIUBIKE小遛共享在下城區延安路舉辦「共享電單車規範停放——專有技術發布會」,會上展示了新款小遛的兩大「黑科技」,致力於改善目前共享電單車「亂停亂放」現象。發布會上小遛共享電單車一改往日形象,「身材大變樣」。從腳蹬、把手等硬體結構,到內部的軟體技術,都得到了全面的升級,「專有技術發布會」的字眼,也令圍觀的眾人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