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對手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射出你身上的不足之處。近年來華為的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半導體領域方面有我們所欠缺的東西,因此晶片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也正是這種處境,將給「中國芯」帶來一個新的機遇。
研發
但凡有關注科技的朋友們,一定對晶片這個詞再熟悉不過了。晶片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通常所用的智慧型手機裡面就包含了晶片。我國是晶片進口大國,每年在採購進口晶片的花費上,就已經耗費了不少的資金,據悉在2019年花費了3040億美元。
海思
但是晶片無法自給自足是一大弊端,有了中興的前車之鑑,華為早就已經致力於晶片的研發,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華為海思就是一家優秀晶片設計公司。不過在晶片製造領域方面是我國的一大短板。
華為
前段時間,華為的輪值董事長餘承東表示,在9月14日之後,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或將成為「絕唱」。一時之間,人們對於華為的晶片感到深深的擔憂,雖然華為之前表示已經囤積了大量的高端晶片,臺積電方面也表示,在9月14日之前將會如期交貨華為之前的訂單,但是在此之後將沒有計劃繼續為華為代加工晶片了。這也表明了,華為在之後,晶片只有出的量卻沒有了進的量,那麼晶片將是用一片少一片。
晶片
那麼唯一能夠解決晶片的問題,就是國產晶片的誕生,唯有自主創新、自主研發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但是要想完全的國產化,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臺積電的斷供,讓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我國晶片無法量產,其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晶片製造的環節,但實際上,在很多領域上,我們還是不能達到完全自主。
海思
小小的晶片但是要得以量產就需要涉及到很多的技術以及設備,晶片主要分為三大環節,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等,這三大環節裡面又可以延伸出很多的技術與設備,我們常常說華為可以設計晶片,華為即將要發布的麒麟9000晶片,就是由華為海思進行設計的,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依然有運用到老美的技術,比如EDA軟體。同時晶片還需要用到架構,目前全球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採用的都是ARM公司的架構。
中國科學院
華為不單單是一個企業,更是一家中國的企業,華為的風波已經讓我們知道目前國內半導體領域方面的不足之處。中科院也開始發力了,助力半導體領域的發展。我們知道架構對於晶片來說也是非常重要,幾乎很多的手機廠商所採用的都是ARM公司的架構。
ARM
據悉華為已經獲得了ARM公司V8架構的永久授權,這個雖然是永久的,但要知道時代在不斷的發生改變,目前ARM公司的V8架構僅能夠維持目前華為的需求,但是如果在今後,無法獲取新架構的版權,那麼對自研晶片也是一大阻礙。
在全球的市場中,佔據架構主要有三家,一家就是ARM公司,還有兩家均是來自於美企,一家是英特爾的X86架構,另外一家是MIPS公司的架構。
MIPS
架構對於國內來說還是一個有待去攻克的技術,中科院的「龍芯」已經直接買斷了MIPS公司的架構,在國產晶片領域,「龍芯」可以說是等級比較高的,該晶片所採用的LoongISA指令系統,並且還能夠兼容MIPS公司的架構。
龍芯
不過近年來,「去美化」已經成為了一種風氣,中科院已經計劃研發出屬於自己架構,屬於國內的架構。這並不是心血來風,早在之前LoongISA指令系統就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也許在不久的時間裡就能夠取得突破。
「中國芯」
即便擁有了自己的架構,那麼距離實現晶片完全自主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但是我們逐個突破各個的難關,這也表明了我們距離晶片的國產化又近了一步。在晶片領域最底層開始有了保障,這也就為「中國芯」奠定了基礎。美科技界始料不及,沒想到這一切來得這麼快,「中國芯」時代正式開啟了。
目前國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軍半導體的領域,已經有多股的力量在助推國產晶片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