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利、蒙牛穩居全球乳業前十強;佳貝艾特、啟賦等奶粉抽檢合格...
本周6批次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批件(決定書)待領取;伊利、健合、雅士利、貝因美等乳企發布半年報;貝拉米菁躍中文版首次亮相;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發布2020年「全球乳業20強」排行榜……《奶粉圈》本周將從行業、品牌、渠道、人物四大角度為大家呈現奶粉周報,更多資訊,請看下文:6批次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批件(決定書)待領取
-
「乳業江湖」戰火升級:蒙牛伊利南下殺進鮮奶市場,光明衛崗接招應戰
其代表便是「內蒙古雙雄」伊利和蒙牛。 事實上,江湖中最早的乳業龍頭是上海光明。 但在2002年,光明乳業的營收高達50.2億元,液態奶和酸奶的市場佔有率更是全國第一,超過伊利的40.1億元,而蒙牛不過4.6億元。
-
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這意味著,時隔20年,完達山再次啟動IPO計劃。隨後,在完達山舉辦的上市工作專題會上,王貴表示,要全力加快推進上市各項工作,並進一步明確了上市工作分工和責任部門。業內人士認為,完達山屢次錯過上市機會,如今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人口、政策和品類紅利已基本結束,中國的乳業梯隊也已經形成,未來,在各大乳企的夾擊中,如何打造品牌力和核心大單品是完達山面臨的最大難題。
-
伊利、蒙牛先後收購大牧場,究竟為何?
一周之後,中國最大的乳製品公司伊利也宣布了新的上遊投資。伊利旗下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認購中地乳業股份。隨後在9月27日,伊利提出以16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4億元)收購中地乳業股份。如果要約收購完成,伊利將成為中地乳業最大股東。 從2018年至今,短短3年間,中國市場上的大牧場已經基本被下遊的乳業公司瓜分完畢。
-
曾是國內乳業的「王者」,被外資錯誤「指揮」,如今敗給伊利蒙牛
相信大家對光明乳業並不陌生,現在很多人愛喝的莫斯利安就是出自光明乳業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光明乳業是我國國內很強的一個牛奶品牌,而且具有悠久的歷史。 光明乳業擁有自己的牧場,然後也有自己的工廠。可是這些年來,光明乳業的名氣似乎沒有那麼大了。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這意味著,時隔20年,完達山再次啟動IPO計劃。隨後,在完達山舉辦的上市工作專題會上,王貴表示,要全力加快推進上市各項工作,並進一步明確了上市工作分工和責任部門。業內人士認為,完達山屢次錯過上市機會,如今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人口、政策和品類紅利已基本結束,中國的乳業梯隊也已經形成,未來,在各大乳企的夾擊中,如何打造品牌力和核心大單品是完達山面臨的最大難題。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這意味著,時隔20年,完達山再次啟動IPO計劃。隨後,在完達山舉辦的上市工作專題會上,王貴表示,要全力加快推進上市各項工作,並進一步明確了上市工作分工和責任部門。業內人士認為,完達山屢次錯過上市機會,如今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人口、政策和品類紅利已基本結束,中國的乳業梯隊也已經形成,未來,在各大乳企的夾擊中,如何打造品牌力和核心大單品是完達山面臨的最大難題。
-
伊利,澳優,海普諾凱1897,雀巢,恆天然,新乳業,蒙牛,光明……本周看點
伊利擬入股中地乳業 8月2日伊利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認購中地乳業定向增發股票,認購數量4.33億股,認購價格為每股0.47港元,認購總價為2.03億港元。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16.6%。中地乳業及其子公司主要經營牧場經營業務和進口貿易業務,原料奶生產及銷售是中地乳業的收入支柱。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2010年,伊利宣布要「成為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集團」和「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蒙牛則是希望能「打造世界品質,鑄造世界品牌。」國內的「仗」還沒打完,不約而同的理想又將中國乳企們推入競爭更加激烈的全球市場。在它們之中,最早「染上國際色彩」的是蒙牛。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55期:全球乳業20強榜單出爐!伊利進前五...
全球乳業20強榜單出爐!伊利進前五,蒙牛前進2位近日,荷蘭合作銀行發布2020年最新全球乳業排行榜。中國乳業巨頭、亞洲第一的伊利,從2019年的第8名,直接晉升到2020年全球乳業排行榜的第5。2019年排名第四的恆天然,2020年下滑至第6。2019年排名第5的荷蘭皇家菲仕蘭,2020年下滑至第7。中國乳業又一巨頭蒙牛,2019年全球排名第10,2020年全球乳業排行榜晉升到了第8。2019年排名第7的丹麥阿拉,2020年下滑至第9。
-
中國乳業真正的壟斷者:伊利蒙牛為它「打工」,1盒奶攫取75%利潤
來源:華商韜略文 | 華商韜略 屈穎2020年6月,利樂在呼和浩特新建了工廠,號稱「最智能」「全球最大」。時隔20年,利樂大有再續輝煌的意圖。說起利樂,大多人覺得陌生,但是它的客戶確是家喻戶曉,比如伊利、蒙牛、光明、旺旺等知名品牌。
-
中國乳業未來:伊利和蒙牛的壟斷和小企業的創新
乳業全面增長期回顧:外資入局,產品戰略選擇和食品安全在乳業的發展初期,以達能為代表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先後與廣州牛奶公司、光明乳業和蒙牛乳業(02319)合作,捕捉中國乳業發展機遇。由於全面增長期中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供給效率更高、對供應鏈和終端陳列要求更低的常溫奶發展勢頭更為迅猛,成為中國液態奶市場的主流產品,以常溫奶作為戰略產品的伊利股份增長速度明顯快於以低溫奶作為戰略產品的光明乳業。2008年中國市場爆發的乳業食品安全問題則標誌著行業的全面增長期步入尾聲,行業份額開始向抗風險能力更強、規模優勢更明顯的龍頭企業集中。
-
七張圖解讀上遊奶源現狀,伊利、蒙牛、飛鶴加速布局
並且很多大型奶牛養殖企業與部分乳企有深度關聯,比如三元控股首農畜牧,河北樂源牧業是君樂寶乳業的全資子公司,光明牧業是光明乳業的全資子公司,新疆天澳牧業是天潤乳業的全資子公司,蒙牛控股現代牧業,伊利子公司控股優然牧業,飛鶴控股原生態牧業等等。
-
在蒙牛和伊利的光芒下,光明的前途還光明嗎?
在中國的牛奶品牌中,蒙牛和伊利的品牌名聲最響亮,兩家公司也總是被人做比較。其實,中國還有一個牛奶品牌很出名,那就是光明。可是,在蒙牛和伊利的光芒下,光明的前途看似不太光明了。光明乳業,在過去可以說前景光明。1911年的時候,一名英國商人來到了上海,成立了上海可的牛奶公司。
-
談談蒙牛、伊利兩大「乳業巨頭」的愛恨情仇
此前,伊利和蒙牛先後發布年報顯示,蒙牛營業總收入為790億元,同比增長14.6%,淨利潤41.05億元;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902.23億元,同比增長13.41%,淨利潤70億元。雖然蒙牛和伊利的營收比只差10幾個點,但淨利潤蒙牛和伊利的差距已經快有一半了。但蒙牛接近800億元的營收中,「外戚」君樂寶貢獻良多。
-
這種標準是中國乳業的恥辱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南方和北方乳業間的隆隆炮戰,蒙牛、伊利這兩大乳業巨頭均表示王丁棉的指責「純粹是炒作」,並決定「不對此作出回應」。 「乳業國家標準最早做初稿時,蒙牛制訂巴氏奶和超高溫滅菌奶的標準,伊利制訂的原奶收購標準,光明制訂的是酸奶標準,這對國家標準的影響肯定是存在的。」
-
21家乳製品上市企業2019年營收排行:伊利股份第一 蒙牛乳業第二
▲乳製品上市企業2019年營收排行榜 制表:數說商業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進入「500億俱樂部」;光明乳業、中國飛鶴、合生元等3家企業進入「百億俱樂部」;三元股份、澳優、新乳業、現代牧業等4家企業營收位於50-100億元之間;雅士利國際、貝因美、中國聖牧、皇氏集團、妙可藍多、天潤乳業、中地乳業、燕塘乳業、原生態牧業等9家企業營收位於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2期: 2019全球乳業20強出爐,伊利、蒙牛...
2019全球乳業20強出爐:伊利、蒙牛穩居前十近日,荷蘭合作銀行公布了2019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該榜單連續第三年沒有新成員上榜,雀巢(243億美元)仍然高居榜首,位居第二的Lactalis(208億美元),銷售額較2017年的199億美元增長了4.5%,和雀巢較2018年相差的43億美元縮小到今年的35億美元,差距進一步縮小。在中國企業中,伊利第八(112億美元)仍是全球前20大乳品企業中最大的亞洲企業,蒙牛(103億美元)則保持了第十名的位置。
-
穩居亞洲乳業第一 躋身「全球乳業五強」
穩居亞洲乳業第一 躋身「全球乳業五強」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9.03 星期四 從躋身「全球乳業20強」,到帶領亞洲乳業挺進「全球乳業10強」,再到提前完成「全球乳業五強」戰略目標,以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為代表的核心團隊,憑藉前瞻的戰略把握能力和精準管理能力,引領全體伊利人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戰鬥力,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次次刷新了亞洲乳業的新高度。
-
伊利蒙牛接連出手!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8月3日早盤,中地乳業開盤即大漲,創52周新高,截至午間收盤,盤面漲幅155.17%。而引爆中地乳業股價的消息是:公司擬引入伊利作為主要股東。而就在幾天前,蒙牛乳業認購12億股超越公司董事局主席邵根夥所持攤薄後約15.8%股權,成為了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