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技術飛速發展,商業模式快速更迭的時代,傳統行業遭受嚴峻挑戰。如何利用新的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成為新時代下的課題。9月16日,阿里巴巴公布了其「密封」3年的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以及被稱為「一號工程」的杭州犀牛智造工廠。新製造為傳統製造業注入數字和智能的大腦。
阿里巴巴近年來一直在不斷創新。自2016年10月,馬雲首次在雲棲大會上提出「五新戰略」,即新零售、新金融、新能源、新技術、新製造後,阿里就在馬不停蹄的推進「五新」建設。目前,新零售方面有盒馬、新金融方面有螞蟻集團、新能源方面有阿里雲、新技術方面有達摩院,新公布的犀牛智造補足了「五新」中的新製造。
在阿里看來,犀牛智造工廠是橫跨製造與銷售的全平臺。這是一個從客戶需求出發,運用雲計算、IoT、人工智慧等技術,連通銷售預測和柔性製造的工廠。
擁有「智慧大腦」的犀牛智造以數位化設計系統聯動需求和供給兩側。在供給端,工廠可實現為供應鏈提供採購依據、為生產提供工藝指導、3D快速仿真測試等,加速產品上新和換款。同時通過柔性製造系統,可以實現100件起訂,7天交貨的小訂單快速製造。在需求端,工廠打通淘寶天貓,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從社交資訊、潮流趨勢等大樣本中,洞察消費需求,給品牌商「該款式下個月能賣出多少件」級別的精準銷售預測,指導品牌商生產爆款產品。這是首次實現讓按需生產規模化。
「數據是新製造的核心。」犀牛智造CEO伍學剛認為,客戶的需求瞬息萬變,而且更偏好於個性化而非大量生產的商品。 「新製造」以數據驅動和智能技術,有利協助傳統製造業實現按需定產,既滿足個性化需求,亦提高盈利及降低庫存的壓力。
現在,犀牛智造以服裝行業為切入點,對傳統製造業加以變革。對於犀牛來說,製造行業鏈路很長,要在行業裡真正做出價值,需要選擇一個垂直行業做深。之所以選擇服裝行業,一是因為服裝行業在中國已經有3萬億的銷售規模,是消費品行業中前三大垂直行業之一,有足夠大的規模。二是因為服裝的時尚屬性,產品的生命周期極短,又受潮流、天氣等諸多因素影響,傳統的以產定銷的商業模式造成巨大的浪費。有數據顯示,商家由於庫存造成的浪費通常會佔到全年銷售的20%到30%,這是一個深痛的問題。最後因為服裝類目是最大的垂直銷售類目,並且阿里可以運用自身平臺數據優勢進行消費洞察,幫助中小商家精準開發、精準設計。
犀牛智造目前僅有一家工廠且針對服裝製造領域,但其將成為「新製造」產業的載體。伍學剛曾表示,新製造一開始的設計理念,就是要成為數位化、智能化的製造平臺,工廠只是平臺裡的一個載體。過往的工廠無法作為新製造的載體,是因為傳統的大規模製造不能滿足商家數位化按需製造的需求,所以阿里才要創新載體。犀牛對技術的框架、商業模式的設計是朝著1000家甚至幾千家工廠設計的。比如,所有的技術的架構都可以遠程升級和迭代,研發產線功能要升級迭代,只要在總部或實驗室按一下操作鍵,就可以像蘋果iOS系統或者特斯拉一樣遠程升級。
對於今後,犀牛有著更遠大的宏圖。未來,犀牛智能模式將對全社會開放,在傳統產業中容納不同形態,不同角色一起共建生態,用創新和智能提升效率,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