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天寒,凜冬已至。窗外寒意隆隆,會場溫暖如春。在即將辭別2020年,迎來2021年之際,12月17日,2020通信產業大會暨第十五屆通信技術年會在北京舉行。
作為通信產業年度風向標活動,本屆大會由通信產業報社主辦,以「開局『十四五』:信息通信的機會、挑戰與創新」為主題,邀請通信行業主管部門領導、業界大咖、運營商和產業鏈企業高管、資深專家齊聚一堂,分析當下、前瞻趨勢,聚焦熱點、關注焦點,直面大變局下行業創新與企業機會,共享行業專家與企業領袖智慧,為行業企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撐與商業判斷。今年的大會值疫情防控新常態、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布局之際,業界一起復盤過去、預見未來,更有意義。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新基建前所未有地成為通信產業關鍵詞。今年以來,為應對新冠疫情、對衝疫情影響,中央政治局多次會議提出,要加快5G等新基建建設。全國兩會新基建亦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劉鬱林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主管部門,工信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政策引領、加快建設部署、引導應用創新,不斷提升信息通信服務能力和水平,助推中國經濟社會數位化加快發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理事長宋顯珠表示,今年以來,伴隨新冠疫情的阻擊與防控,信息通信產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疫情防控也加速5G、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基建發展。
據工信部的數據,中國已建成71.8萬5G基站,5G終端連接數超過1.8億,300多個城市開通了5G服務。此外,截至10月底,千兆光纖覆蓋家庭超過9000萬戶,1000兆及以上用戶規模超過499.5萬戶,百兆及以上用戶佔比超過88.7%。
從中央密集部署,到資本市場熱捧,新基建站上風口。運營商、信息通信設備提供商、平臺服務商、應用提供商等產業鏈各環節迎來新的產業機遇。不過,新基建與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緊密相連,對過往時代的慣性帶來顛覆與挑戰。
問道「十四五」通信機會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統籌布局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無疑,「十四五」信息通信產業面臨嶄新機會。
對此,中國電信副總經理劉桂清表示,雲網融合是信息基礎設施的演進方向,中國電信要以5G+雲網融合為牽引,打造雲網融合、安全可控的國家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提供數字基礎設施新供給,滿足數位化轉型的新需求。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慶軍表示,通信和廣播電視的融合成為趨勢,中國廣電將會同步進行5G通信網絡的建設和廣播電視的建設,為用戶提供基於5G網絡的移動通信服務、寬帶接入服務,同步提供基於5G NR廣播的服務。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張同須表示,中國移動通過建設「一體四環」創新體系,啟動」聯創+」計劃,四措並舉,協同產學研合作夥伴攻關核心技術,破解難題,引領發展。
中國聯通首席科學家唐雄燕表示,經濟社會的數位化轉型將給運營商及ICT行業帶來新機遇與新挑戰,業務創新與生態共建是關鍵。他對「十四五」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特徵做了專題判斷。
中國聯通5G共建共享工作組組長苗守野則表示,中國5G到目前為止還是在引領全球5G的部署,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是面臨著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全產業鏈一起協同,一起推進。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技術部副處長李爽表示,全新的5G NR廣播技術結合廣電低頻網絡優質的廣域連續覆蓋,能夠打造具備差異化的高效率的「能力」網絡。
當前,中國正步入「十四五」時期,5G新基建已初具規模,一個嶄新的產業環境正在形成。與此同時,中國又面臨國際國內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形勢,疫情防控步入新常態。產業內外多維形勢迭加,給通信產業帶來巨大「不確定性」,如何把握機會迎接挑戰,如何在不確定性中發現確定性,考驗產業智慧。
攜手打造數字新基建5G底座
5G時代,通過與5G、AI、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行業應用將釋放更大的價值,但前提是需要建設一張高可靠性、高性能的5G精品網,這需要全產業鏈共同參與。
亨鑫科技總工程師CTO華彥平表示,5G網絡將是一個多系統、多技術、多形態的融合網絡,為滿足5G垂直應用,無線覆蓋將呈現不同應用領域的定製化特性、無線側產品的形態多樣化、需要更多的創新活動、對系統產品的可靠性要求更高、系統方案取代產品方案五大方面發展趨勢。
康普通訊亞太市場技術專家王佔軍表示,5G的三個主要部署策略是緻密化、虛擬化、最優化。5G為什麼要緻密化?5G需要更高的速度、更多的帶寬和基站,覆蓋比2G、3G、4G更加緻密,5G的趨勢就是讓無線接入的連接點越來越靠近客戶。高密度覆蓋,是構建5G精品網的關鍵。
亞信科技CTO、高級副總裁歐陽曄表示,亞信在網絡智能化的拓展,在網絡智能化和三大運營商5G核心智能化網管系統方面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在過去一年半商用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42個省級以上商用的據點,未來我們希望和三大運營商一起在這個領域往前推進。他也給出了未來十年人工智慧與通信若干領域應用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來自英國的CRU首席分析師 Michael Finch通過視頻表示,完全獨立的5G建設需要更高的光纖量和相關的新基礎設施,例如新的宏和微蜂窩。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周理晶表示,今年,長飛推出了適用於5G前傳的新型光纖,攜手運營商共建5G前傳網絡。未來,長飛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和產業協同創新,為光承載網提供全面技術保障。
亨通光纖科技公司特種光纖製造與研發中心技術總監朱永剛表示,5G網絡、物聯網、大數據的興起,促進光纖光纜需求穩定增長,深度拓展了光纖的使用場景。面對技術、市場、行業的發展變化,亨通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布局,實現高端特種光纖技術的自主創新與突破,助力運營商精品網絡建設。
針對5G基站能耗高的問題,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能源決策支持中心博士、高級研究員高洪達表示,電力部門通過多種形式的舉措以實際行動支持5G發展。例如,推動電力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動5G基站改轉供電為直供電、採取峰谷分時電價降低5G基站電費支出。
尋找5G行業時代的方法與路徑
隨著5G網絡規模建成,5G在行業應用的價值實現備受期待,5G已經步入行業時代,在這個時代,產業鏈將通過怎樣的合作實現共贏?
華為中國運營商Marketing部部長劉西恆表示,2020年,5G ToB從創新到商用,加速行業數位化發展。5G ToB不僅是聯接,而是通過聯接、AI、雲、計算與行業協同實現5「機」商業價值。這需要運營商、華為、行業生態攜手共同努力,以創新擁抱變化,攜手共贏5G行業時代。
新華三集團運營商首席技術專家薛海強表示,5G邊緣計算需要跟行業業務結合,開放的平臺和靈活的部署能力就是邊緣計算的基礎要求。對於新華三來講,面向行業應用,開放融合的5G邊緣計算是整個運營商To B成功的關鍵,也是ICT企業和運營商一起參與建設數位化解決方案,重點行業轉型的關鍵。
咪咕公司副總經理況鐵梅表示,2020年是5G新基建、宅經濟、雲生活加速發展的一年。今年以來,咪咕公司全面升級5G「五新」應用,創新推出「數智雲」新體驗,包括雲演藝、雲博物館、雲舞技、雲健身、雲學堂等,為傳統體娛業務注入新活力。
江蘇中天互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張朝陽表示,新一代人工智慧(AI)將引領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是製造業從數位化向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石,5G作為工業數位化轉型的使能器和賦能萬物互聯的引擎。為此,中天科技將依託5G+工業網際網路+AI,助推企業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製造總監楊偉欣表示,不同於傳統模式的無人化、自動化,海爾走的是換道超車的新路,具體來說,就是從模式、技術、生態三個方面形成了一套大規模定製模式的創新體系,並且把它們固化到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上,不止對內,也對外賦能各行各業。
橫店東磁股份公司智能製造總監孫述表示,經過幾年的應用嘗試,橫店東磁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以阿里雲計算為基礎,包括邊緣端,雲計算,工具服務,數據中心,應用中心等多個層級,基於雲、邊、端的工業網際網路體系架構,打造從端到雲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使生產更加扁平化、定製化、智能化,從而構造一個面向未來的智能製造體系。
上海諾基亞貝爾企業與廣電業務CTO王振江表示,該公司積極支持工信部工業網際網路的產業政策,服務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合作夥伴一起在網絡、平臺、數據等等各方面展開非常積極的合作,賦能行業全智慧數位化轉型。
高新興科技集團運營商事業部總監崔海斌表示,在自動駕駛場景,5G+MEC將使得車輛不再是計算網格中的孤點,車輛即是數據接收方,又是計算節點與數據分享節點,而5G 的低時延、高帶寬、高穩定性、多連結性的特性也使車輛成為最適合的載體,加速實現車路協同願景。
朗坤智慧副總裁、南京蘇暢工業網際網路總經理毛旭初表示,隨著5G商用加速落地,未來5G與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將進一步深化,工業應用場景將會逐步從輔助生產(如遠程運維、移動巡檢等)向生產過程控制(如多臺設備協同作業、遠程控制)延伸,推進工業數位化、智能化發展。
愛佩儀光電技術公司董事長洪航慶在會上詳細介紹了5G行業應用關鍵場景——大角度圖像穩定抓取與高速傳輸的原理和效果。
Nreal副總裁趙磊表示,5G是一個更加沉浸、更加智能、更加連接的智能時代,連接的不僅僅是傳統的2D信息、文字、圖片、視頻,更多的是與現實融合一起構築起全新的數字資產,5G+MR在為行業賦能價值的同時也為將為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
5G已經商用一年兩個月,在新基建的推動下,中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5G SA網,連接數1.8億。毫無疑問,中國已經「適度超前」地形成了一個全球最大的5G基礎設施。5G ToC是基礎,5G ToB是價值。那麼這個價值如何兌現?如何更好兌現,路徑是什麼?模式如何創新?有沒有方法論?
在金紫竹對話中,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吳金希,上海諾基亞貝爾首席技術官王振江,亨鑫科技CTO華彥平,愛佩儀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洪航慶,Nreal副總裁趙磊就5G行業應用在推進中的主要問題、業態、商業模式創新空間、方法論等問題展開討論。《通信產業報》全媒體總編輯辛鵬駿主持了這場對話。
辛鵬駿在總結金紫竹對話中給出了5G行業應用的基本方法論:行業選擇、面向需求、分工協作、技術協同、分步實施、價值共贏、生態培育。
雙十大、白皮書發布
每年大會都會發布本年度中國通信產業十大事件和下一年度信息通信技術十大趨勢,備受業界關注和討論。在當日的在2020通信產業大會暨第十五屆通信技術年會上,辛鵬駿正式發布了在徵求產業鏈意見基礎上形成的2020年度中國通信十大事件、2021通信產業十大技術趨勢。
作為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級智庫,工信部賽迪智庫每年都發布眾針對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白皮書、研究報告。5G新基建是通信產業年度熱點,本屆大會特別發布由工信部賽迪智庫編寫的《5G發展2021展望白皮書》。
無線電管理研究所ICT研究室主任孫美玉在解讀白皮書及分析「十四五」發展趨勢的時候表示,2020年中國5G網絡基礎建設加快部署,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導致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面臨一定阻力,但整體建設進度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水平,2021年四大電信運營商將持續加大5G網絡投資力度,預計將是2020年的1.5到2倍,2022年5G基站建設將會達到一個高潮。
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吳金希主持了通信產業大會「5G行業時代」主題。
凜冬嚴寒,擋不住業界找方向。在大變局當口,判斷趨勢,決策未來,考驗業界智慧。
中國通信產業大會暨中國通信技術年會始於2006年,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14屆,匯聚通信產業政府主管領導、專家、傑出企業家,成為中國通信產業一年一度最高規格盛會。大會每年發布的本年度十大事件和下年度十大技術趨勢,已成為行業風向標。12月17日舉行的2020通信產業大會暨第十五屆通信技術年會吸引了來自超過300多位的產業鏈領導和專家參與,線上直播有超10萬人在線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