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隻銀行理財產品 淨值低於1|收益率|淨值型理財|浮動管理費|...

2020-12-06 騰訊網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6月15日,超過200隻存續的銀行理財產品淨值低於1。這些負收益銀行理財產品中,多屬於「R2」級別,即「穩健型、中低風險」。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原來銀行理財產品真的會虧損。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隨著淨值化轉型,這種情況出現的頻率會越來越高。因此,「資產配置」尤為重要,投資人要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資產配置。

鄭報全媒體記者 倪子

理財產品負收益並不少見

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明確要求銀行理財要打破剛性兌付,向淨值化轉型,投資者要自負盈虧。

實際上,銀行理財產品虧損的情況一直都存在,只不過過去虧損的大多是高淨值理財、私銀理財或私募理財產品,面向客群也大多是高收入或高資產投資者,所以並未引起太多關注。

一般來說,中高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容易虧損,尤其是配置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的產品。但是,受近期貨幣寬鬆不如預期導致債市走熊等影響,一些銀行推出的PR2級(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也發生了階段性虧損現象,從而影響到銀行理財產品淨值。

不過,近兩年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速度不如預期,截至目前,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佔比只有50%左右,淨值型理財產品虧損的案例也極少發生,有些偽淨值型產品依然在執行剛性兌付。理財產品的初始淨值都是1,此後淨值會不斷波動,上漲的概率較高,但也有下跌情況,淨值跌破1的理財產品並不少見。

產品收益波動更為強烈

什麼樣的理財產品容易跌破1的淨值呢?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來看,這些淨值在1以下的理財產品成立時間較短,產品期限較長,短期內淨值下跌不代表長期或最終投資收益,投資者無需過度關注短期淨值的下跌。一般來說,持有時間越長、理財產品虧損的概率越低。

此外,淨值型理財產品可能為投資者博取更高的投資收益。理財子公司對淨值型理財產品收取固定管理費及浮動管理費,浮動管理費針對超額業績基準的投資收益收取,在20%~100%,平均為50%左右。如果浮動管理費率不是100%,則投資者可能獲取超額業績報酬。

假設一款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為4.2%,浮動管理費率是50%,產品的實際投資收益率是5%,則投資者最終拿到的收益率是4.2%+(5%-4.2%)×50%=4.6%。

以某銀行的理財子公司披露的產品淨值數據顯示,該公司共有90款產品在3月底和5月底披露了產品淨值,這90隻產品在這2個月期間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9%左右。該公司今年以來新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在4.5%左右,可以看出,雖然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波動加劇,但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要高於傳統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且部分產品能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業績報酬。

理財關鍵在於「資產配置」

據普益標準統計,2019年度,銀行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投資類型仍以銀行擅長的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佔比高達94.63%。當前已有理財子公司透露部分產品正在逐步提升非固收資產的佔比,包括混合型基金、高股息高分紅股票等。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理財子公司會加大「固收+」產品和指數類產品布局。同時,未來銀行應從簡單地賣產品,轉型為真正意義的財富管理銀行,才有未來的競爭力。

面對理財收益率不確定的未來,個人投資者應當如何應對呢?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出現的債市震蕩和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的虧損,是短期現象,未來理財收益率還是會回升的。在今後的投資中,「資產配置」變得尤為重要,投資人要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購買與自己風險承受力相匹配的投資組合,制定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多隻理財產品淨值跌破1 淨值型理財產品到底能不能買?
    根據監管要求,封閉式淨值型理財產品至少每周要披露一次淨值,開放式淨值型理財產品要按照開放期披露淨值,淨值可能會漲也可能會跌,所以產品的收益率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理財產品的初始淨值都是1,此後淨值會不斷波動,上漲的概率較高,但也有下跌情況,淨值跌破1的理財產品並不少見。
  • 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出現浮虧「打破剛兌」已不再是口號
    比如招行代銷的招銀理財的一款名為「季季開1號」的固收類理財產品,該成品成立於4月17日,而至6月3日單位淨值跌至0.9997,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4.42%。與此同時,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還有不少客戶針對購買的低風險銀行理財暴跌或虧損的問題發起了投訴。
  • 銀行理財淨值型產品發行量創新高
    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2020年11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6332隻,環比增加18.47%,其中,非結構性理財產品6185隻,結構性理財產品147隻。
  • 20餘只銀行理財產品淨值跌破本金
    記者根據理財公告梳理,包括多家金融機構的20餘只銀行理財產品的最新份額淨值低於1,絕大多數為剛成立不久的固收類理財。比如,一家銀行代銷的一款名為「季季開1號」的固收類理財產品,於4月17日成立,截至6月3日的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4.42%,同時該產品的淨值也跌破1,至0.9997。另一款「季季開2號」固收類理財於5月13日成立,截至6月3日的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0.63%,淨值跌至0.9996。
  • 淨值破「1」、收益率跌至負數 銀行穩健型理財產品居然虧了……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廖丹穩健型理財產品(風險等級R2)到底會不會虧損,這曾是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但如今,R2等級理財產品不虧損的信念正在被事實打破。日前,招銀理財的一款R2級別理財產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已跌至-4.42%,最新淨值0.9997,讓投資者直呼「活久見」。
  •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排名 這家銀行平均收益率高達5.62%
    目前銀行理財市場上預期收益型產品和淨值型產品摻雜,不同銀行的淨值化轉型進展差距較大,有些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佔大部分,有些銀行則仍以發行預期收益型產品為主,尤其是小型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都是淨值型理財產品,7月份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31%,要遠高於傳統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城商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4%,排在第二位;農商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81%,排在第三位;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68%、3.55%,要明顯低於其他類銀行。
  • 淨值破「1」 銀行穩健型理財產品居然虧了……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廖丹 穩健型理財產品(風險等級R2)到底會不會虧損,這曾是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但如今,R2等級理財產品不虧損的信念正在被事實打破。日前,招銀理財的一款R2級別理財產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已跌至-4.42%,最新淨值0.9997,讓投資者堪稱「活久見」。
  • 銀行穩健淨值型理財出現-4.42%收益,未來銀行理財咋購買?
    其三,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低並不代表沒有風險,淨值型理財產品低於面值也許會成為常態 隨著我國貨幣市場相對寬鬆,理財產品的收益能力也逐漸降低。過去的理財產品保本能力和最低收益能力取決於兩點:一是資金購買銀行的信貸資產,如今已經脫鉤並失去了這一基礎;二是投資購買債務,但是由於貨幣資金市場相對寬鬆,債市面臨持續調整,債市的「踩踏式」下跌,也導致債券型基金和相關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出現大幅回撤,相關理財產品收益率乃至一級市場發行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甚至可能會出現虧損的狀況,而且這種情況會持續出現。
  • 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驚現「浮虧」 都是債市滑坡惹的禍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馬傳茂債市持續調整之下,相關理財產品收益率乃至一級市場發行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債市的「踩踏式」下跌,也導致債券型基金和相關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出現大幅回撤,部分產品最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還出現負數情況。
  • 銀行資管盈利模式重塑 淨值型產品費率趨降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至2020年三季度,各類型銀行共計發行淨值型產品41450款,其中2020年三季度,銀行發行淨值型產品7785款,較2018年2季度大幅增加7147款,當季度,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達到了1078款,較2019年2季度增加1077款。   從淨值型產品存續規模佔比來看,其在非保本理財存續規模中的佔比與日俱增。
  • 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分為2類,購買時注意3點,特別要留意「周期」
    >按是否有固定期限,可將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分為開放式理財產品和周期型理財產品。按發行對象分類針對發行對象來分類,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可分為普通型理財產品和高端型理財產品。普通型理財產品針對普通的銀行客戶發行,起購金額較低,一般為1萬元;高端型理財產品針對銀行的高端客戶和頂端客戶(例如私人銀行客戶)發行,起購金額較高,例如100萬元。
  • 招行等理財產品淨值跌破本金 為何會出現罕見浮虧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淨值跌破本金,甚至出現浮虧。以招商銀行代銷季季開1號為例,該產品6月3日單位淨值跌至0.9997,6月10日跌至0.9988,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為-4.42%。不僅僅是代銷產品,招商銀行的「季季開2號」也「受傷」,該產品成立於5月12日,成立以來年化為-0.73%,目前單位淨值為0.9994。
  • 什麼是淨值型理財產品?
    過去銀行理財產品都是「預期收益型」的,產品有一個預期收益率,到期之後投資者基本上都能拿到本金和預期的收益,可以說這個收益率基本上就是固定的。舉個例子:銀行發行了一款理財產品,期限是1年,預期收益率是4.5%,銀行從投資者那裡募集來資金之後就拿去投資,結果投資收益率不錯,達到了6%,產品到期之後,銀行向客戶兌付了本金,並且按照4.5%兌付了收益,多出了1.5%就算作是銀行的超額管理費。假如投資結果不太理想,收益率只有4%,銀行還會給客戶兌付4.5%的收益,多給的0.5%銀行要從自己的帳戶中補貼。
  • 銀行理財跌破淨值了,是不是意味著銀行理財不能買了?
    隨著銀行理財淨值化,銀行理財徹底進入非剛兌時代。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銀行理財淨值跌破1元的消息甚囂塵上。近期,不少銀行的理財淨值又開始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跌破淨值是指理財現階段的淨值情況低於購買時的淨值,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虧損。銀行理財也好,基金、股票也罷,都是在發生交易時才進行最終結算,確定是賺還是賠的。在發生交易之前所出現的任何淨值變動都只是帳面表現。這也就是說,當跌破淨值時,只是銀行理財帳面上的虧損。
  • 一季度淨值型銀行理財排名發布 88隻產品獲得5星評價
    中證金牛金融研究中心21日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淨值型銀行理財綜合能力評價排名和開放式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評價結果。從評價結果看,招商銀行(招銀理財)、工商銀行(工銀理財)、興業銀行(興銀理財)分列全國性銀行前三名,共有28家銀行的88隻淨值型產品獲金牛理財5星評價。
  • 多家銀行淨值型理財現虧損 究竟應該怎麼看?
    【財新網】(記者 鄭麗純 吳紅毓然)受債券市場波動影響,近一個月,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淨值型產品收益率出現回調,甚至跌破面值。  據財新記者統計,6月9日,招銀理財的「季季開1號」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為-4.42%;6月1日,「周周發2.0」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4.7%,「天添金進取相對收益」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4.37%。
  • 20多款銀行理財跌破淨值 業內人士:債券配多了
    產品類型屬於「公募、開放式、固定收益類」,風險等級為R3,適合平衡性、進取型、激進型客戶投資者。從資產種類來看,該款產品主要投資兩類,其中貨幣市場類和固定收益類自殘以及其他符合監管要求的債權類資產不低於80%,權益類資產和其他類資產等投資比例0-20%。
  • 200餘只銀行存續淨值型理財產品破淨 銷售體系重塑勢在必行
    它不僅是金融子公司的專業水平,也是從以高淨值客戶為主的淨值型物業產品向公共金融市場轉型的考驗,是整個銀行體系的金融營銷和客戶服務水平。未來銀行理財模式將不再是粗放式的營銷和產品思維,而是以客戶為中心,以淨值為導向,專業化,依靠金融子公司的投研、專業化營銷和客戶資產管理,強化銀行資產管理業務。
  • 理財月報|封閉非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佔比過半
    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小幅上升,股份制銀行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漲幅最大。封閉非淨值型產品佔比過半,股份制銀行進和理財子以封閉淨值型產品為主。本月,新發產品平均期限有所延長。聯合智評數據顯示,10月,26家全國性銀行共發行了936支銀行理財產品。其中,5家國有銀行發行數量最多,達501支,佔比過半;10家股份行發行283支理財產品;11家理財子發行152支理財產品。本月,產品發行總量增加33支。股份制銀行和理財子發行數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國有銀行發行量略有下降,較上月減少19支。
  • 三季度淨值型銀行理財排名發布 160隻產品獲5星評價
    新華網北京11月24日電 中證金牛金融研究中心近日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淨值型銀行理財綜合能力評價排名和開放式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評價結果。160隻淨值型產品獲金牛5星評價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評價是以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近一年數據為基礎,從風險調整後收益、超額收益能力穩定性兩個角度,對成立滿一年並且仍在存續期內的開放式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混合類理財產品進行評價,從獲取收益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兩個角度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