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2020年1月2日上午,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與廣東海洋大學籤署合作框架協議活動在南沙區行政中心舉行。南沙區、廣東海洋大學決定雙方建立戰略性、緊密型全方位合作關係,形成人才、技術、資源、產業的共享與互動。雙方將實施五大共建項目,即共建廣東海洋大學廣州(南沙)研究生院、廣東海洋大學廣州(南沙)研究院、南沙海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高端人才流動站和海洋高端技術南沙論壇。這是繼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之後,該校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又一個重要布局,將全面推進南沙區、廣州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海洋經濟發展。
共建研究生院等五大項目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以下五個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第一,廣東海洋大學籌資,與南沙區合作共建非營利性的公辦廣東海洋大學廣州(南沙)研究生院。該研究生院將結合大灣區未來發展規劃,為大灣區開展海洋領域緊缺專業的研究生人才培養工作,打造高層次海洋人才培養基地;
第二,雙方共建廣東海洋大學廣州(南沙)研究院,重點圍繞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高端工程與裝備、海洋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海洋環境監控與防災減災、傳統水產養殖技術轉型升級、人工智慧、現代海洋服務業等七個領域開展技術研發,增強南沙區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助力南沙打造「兩區兩平臺」,即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海洋科技人才匯集區,海洋科技創新平臺、海洋科技服務綜合平臺;
第三,雙方共建南沙海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為科技型企業、政府部門、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機構提供科技成果推介展示、技術轉移轉化、專利運營管理等專業化服務;
第四,共建高端人才流動站,構建高端人才柔性流動機制,聯合引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科技成果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科研團隊,打造高端人才開放共享服務平臺;
第五,共建海洋高端技術南沙論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結合南沙海洋產業方向和區域優勢,深度探討南沙海洋產業發展新機遇,推動南沙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海洋高端技術產業領域發展。
探索具有海大特色辦學模式
與南沙區人民政府建立全方位合作關係,共建廣東海洋大學廣州(南沙)研究生院,探索具有海大特色的辦學模式,是學校對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灣區所向」和「廣東所能」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全面實現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學建設目標的現實需要。廣東海洋大學校長潘新祥介紹,廣東海洋大學廣州(南沙)研究生院將以海洋產業為依託,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化為導向,本著「立足南沙,服務粵港澳,面向全球」的宗旨和辦學理念,充分發揮學校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生物資源利用、濱海農業等方面的學科優勢,把研究生院建設成海大教育改革的試驗田、涉海新技術研發的高地、科技成果轉化的基地。
廣東海洋大學高度重視與南沙區人民政府的合作,去年8月、11月,潘新祥兩次率隊拜會南沙區領導,雙方結合各自資源優勢就合作方向、合作模式、組織保障等進行了深入溝通和探討。2019年12月,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曹俊明率隊赴南沙區調研考察,雙方就如何加快推進重點合作項目落地進行了研究部署。
潘新祥說,在隨後的合作中,廣東海洋大學圍繞南沙區海洋事業的發展需求,提供技術、智力和人才支撐。南沙區根據雙方另行協商籤訂的具體協議為廣東海洋大學提供政策、場地、項目和資金支持。雙方建立「廣州市南沙區——廣東海洋大學全面合作領導小組」,由雙方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主要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協調解決合作中的重大問題。
【南方日報記者】杜瑋淦
【通訊員】張豔梅 梁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