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核心部件從傳統汽車的動力系統、變速箱及底盤的三大件,變成電池、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的四大件。相比於傳統汽車笨重的燃油發動機系統,以及多速比的變速箱,純電動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從體積到重量都比傳統燃油車更小、更輕,運行噪音也更低。再加上傳統燃油車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對底盤的研究已經足夠紮實,電動車所面臨的終極挑戰無疑是續航,也就是電池問題。

目前來說,電動車鉛酸蓄電池、鎳氫電池、鈉硫電池、二次鋰電池等。
其中鉛酸蓄電池優點由於循環壽命偏短(壽命低):理論循環次數為鋰離子電池1/3左右,產業鏈存在鉛汙染風險:在整個產業鏈都有鉛汙染風險,目前基本已經脫離了電動車主流電池種類的行列。
另外鎳氫電池與鋰電池相比最為明顯的缺點在於能量密度上的劣勢,況目前鎳氫電池的成本是鋰電池的兩倍甚至更高,因此在PHEV、BEV的應用場景下該劣勢將會無限被放大。
而鈉硫電池目前仍處於理論研究及小批量試製階段,對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影響比較小。
而對於目前比較主流的鋰電池,其最長續航裡程為800公裡左右,但受限於充電時間仍然較慢,一般快充時間也在40分鐘以上。相較於傳統燃油汽車的三五分鐘快速注滿燃油,劣勢仍然比較明顯。

為了解決純電動車的續航問題,採用換電池模式進行快速「充電」,從產業角度來說,仍然存在一定的難題,比如新舊電池替換估值問題,新舊電池的安全性、續航問題,以及換電池站的鋪設問題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