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來自中國香港隊的夫妻棋手楊士海/簡瑩在本次亞運會圍棋混雙比賽中「挽救」了中國隊棋手,讓人們重新記起他們的同時,也對中國香港圍棋的現狀產生了興趣。
楊士海/簡瑩「幫」中國隊進4強
楊士海與簡瑩是本次亞運會混雙比賽中唯一一對夫妻棋手。雖然在西洋棋賽場,諸宸與丈夫都參賽,而在象棋比賽中,中華臺北隊的吳貴臨與從大陸嫁過去的妻子也一同比賽,但西洋棋與象棋都不設混雙項目,夫妻棋手只是在同一個賽場的不同組別中各自作戰,只有圍棋的混雙比賽才使得夫妻下同一盤棋,因此楊士海與簡瑩是真正的聯手作戰。
中國香港沒有專業圍棋,簡瑩與溫州人楊士海結婚後,他們在中國香港算得上是頂尖高手了,因為楊士海八段當年在中國大陸也有點名氣,實力也算不俗。在將自己「嫁」到香港後,楊士海主要是與泰山大人與老婆一起從事圍棋的培訓教育,在圍甲聯賽之初,由楊士海幫著組建的香港隊衝了幾次乙級,2005年,楊士海還率隊參加了圍甲聯賽。此後,楊士海就很少參加職業比賽了。
這一次廣州亞運會,楊士海與妻子簡瑩組成夫妻組合出戰混雙賽,可以說是最理想的組合。混雙比賽最講究的是雙方實力平均和默契配合,誰的配合能像夫妻那樣默契?當然,以他們的實力,還不是奪冠的熱門人選,但爆一下冷還是可以的。沒想到,這一次他們還真是大大地爆了一回冷,而且這次爆冷還特別及時,如果不是靠他們,賽前奪冠呼聲最高的中國隊組合將在預賽中全部被擋在4強之外。
混雙預賽第6輪即最後一輪,楊士海與簡瑩執黑以3/4子這一黑方最微弱的優勢擊敗了朝鮮隊「超級黑馬」樸虎吉/趙新星,才讓中國隊的謝赫/ 宋容慧憑著小分優勢搭上了4強的「末班車」。樸虎吉/趙新星在本次比賽中大放異彩,先後擊敗了日本隊與中華臺北隊兩對強勁的組合,但最後一刻卻讓中國香港隊的夫妻棋手給「黑」了。其實,對楊士海/簡瑩來說,這是最後一盤棋,輸贏都無緣4強,但贏了這盤棋,卻幫了中國隊,而他們也會全力以赴。「圍棋就是圍棋,我們要享受其中的快樂,而不是去承受過多的壓力。」這是39歲的楊士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最後一輪中,他與簡瑩也沒有過多的考慮,這也是他們取勝的關鍵。
香港從圍棋沙漠演變成圍棋之都
中國香港隊在混雙比賽難有建樹,在男團和女團比賽中就更沒有指望了,中國香港隊這次主要是志在參與,更多的是從推動香港業餘圍棋的進一步發展來考慮的。楊士海的嶽父是香港圍棋名宿簡懷穗,妻子簡瑩是香港業餘高手。事實上,正是由於楊簡夫妻等人的努力,香港圍棋也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楊士海初到香港時,感覺香港是一片圍棋沙漠。當時他說:「有時我感嘆,在香港的兩三年內,很少在報紙上看到『圍棋』二字。學棋的人也少,基本上沒有小孩,跟我學棋的是三四名年紀較大的人。」多年後,楊士海介紹說,如今香港的圍棋氛圍很好,小比賽也有兩三百個小孩參賽,大比賽則有七八百人,與前些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在香港幾乎每月都有圍棋比賽,一項賽事通常都設置了幾十個冠軍。香港成立了幾家圍棋學院,少兒培訓市場迅速成長,成為一個賺錢的產業。在家長眼中,學習圍棋是高雅的活動,對孩子整體素質的培養大有裨益。現在,楊士海所在的香港兒童棋院規模大、檔次高,在香港、九龍和新界等地都開設了分店,教棋的老師就有二三十人,已經有數千人接受培訓。
楊士海堅定走圍棋培訓之路還有一段故事。楊士海曾組隊參加了4次全國乙級聯賽和一次圍甲聯賽,數次衝甲,最後成功,僅有的一次圍甲經歷卻並不美好,香港隊最終跌落乙級,並退出了聯賽,這對於躊躇滿志的楊士海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同時也促使了他的轉向——堅定走少兒培訓的道路。現在,廣州亞運賽場上中國香港隊的黃樂盈、陳乃申,甚至中華臺北隊的謝依旻等選手都曾是他們的學生。
楊士海其實算是廣州女婿,因為他的嶽父簡懷穗是廣州人,後來才到了香港。在被問到在家裡是否常與老丈人和愛妻下棋時,楊士海笑著說:「我們之間很少下棋,家庭成員在一起下棋,有時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大洋網-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