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政商參閱微博
「11月上旬出運的現貨已經被一掃而光,市場仍然火熱,目前海外的零售價比出廠價已經翻了5倍左右。」
11月17日,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總經理駱掠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由於境外疫情反撲等原因,中國自行車在海外銷售再度出現「爆單」,「目前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7月,很多人擔心拿不到貨,現在都是直接下明年的訂單。預計未來一年的訂單量都不會縮減。」
另一家自行車企業——易路達也面臨著同樣火熱的海外市場,「我們自行車的訂單量在6-9月相較去年增長了10倍,交易額是去年同期的13倍多,僅僅9月一個月就接到了700萬元的訂單,約2萬輛自行車。」易路達車業(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卿向21世紀經濟報導介紹。
隨著境外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的再度飆升,全球範圍內選擇自行車出行和健身的人群大幅增長,加上部分國家政府的補貼與鼓勵,中國自行車海外銷量出現了激增。阿里國際站數據顯示,自行車GMV連續6個月同比增速翻番,10月訂單量更是比去年增長了220%。
前期各國解除封鎖後,海外消費者已將本地自行車庫存消化殆盡,而在生產端,海外大量工廠停工,零配件供給不足,於是海外進口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庫存見底,企業訂單排到明年7月
「鳳凰的七條生產線已經開足馬力,為了趕訂單,現在經常都會加班到深夜。」駱掠告訴記者,10月底,上海鳳凰併購了天津愛賽克和天津天任兩家自行車廠,這將實現產能的大幅提升。「目前鳳凰正在加大招聘人才的力度,從生產製造端、到營銷,再到管理,都在招人。」
鳳凰自行車7條生產線全開(受訪對象供圖 下同)
他表示,由於海外市場火爆,如今自行車出口面臨著「一櫃難求」的局面:一個貨櫃的費用已經從以往的800美元漲到了3400美元,而且商家還經常搶不到貨櫃。
另一家自行車企業——易路達也在加班加點地趕工,「公司一刻都不敢停歇,正加工加點地生產自行車,工人每晚都加班到10點多,我們也已經從本地找了兩家工廠進行代加工。」該公司負責人李卿說。
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他剛剛完成一筆來自俄羅斯的訂單,「這家俄羅斯採購商一口氣訂下了4000多輛兒童自行車,這批貨正準備交貨,對方就已經開始談下一筆訂單了,雖然還沒談年度規劃,但按這趨勢,一年可能要做到3萬輛左右。」
李卿預計,易路達今年能達到5000萬營業額,11月接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4月份。
在駱掠看來,疫情培養了海外用戶騎車出行的習慣,這輪行情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
他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範圍內選擇自行車出行和健身的人群大幅增加,自行車銷量明顯上升;而前期各國城市解除封鎖後,消費者出於安全和健身考慮,已將國外的自行車庫存全部消化,重新儲備庫存需要幾年時間,預計未來幾年,國外自行車都將迎來一輪不錯的行情。
而近期海外疫情再度出現反覆,更是激發了消費者搶購中國自行車的熱潮。
鳳凰和易路達自行車的出口價格相比疫前上漲了大概50%,但海外零售價卻出現了數倍的增長。「相比我們的出廠價,目前海外的自行車零售價已經翻了5倍左右。」駱掠說。
中國自行車海外「爆單」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海外工廠停工,自行車零配件供給受阻。「疫情導致國外的工廠停工或者倒閉,海外所有自行車的零配件都存在供給不足的情況,只能使用中國製造的配件,現在很多客戶都跟鳳凰提出,希望用國產的零件來代替海外零件。另外,因為暴漲的銷量,以往依靠海外零配件的供應商從中國工廠拿到貨源也挺難。」駱掠說。
作為自行車產銷大國,中國生產了全球70%以上的自行車,擁有從零部件到組裝整車的完整產業鏈,成熟的配套產業,穩定的技術工人,加上疫情後有序的復工復產,使得中國成為穩定全球自行車供應的「中流砥柱」。
駱掠表示,中國目前的自行車產能在7000-8000萬輛,全球的產能在1.06億輛,從過去幾年看,中國出口自行車基本上穩定在5600到5900萬輛之間。
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自行車產量6500.2萬輛,電動自行車產量為3609.3萬輛。在2019中國自行車產業大會上,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素文介紹,中國自行車、電助力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目前累計出口已超過10億輛,進入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自行車市場空間有多大?
中信證券此前研報指出,兩輪車作為重要交通工具,全球年銷量2.3億輛,市場空間800億美元。歐洲、中國、美國是自行車主要消費市場,中國產量佔世界50%。歐洲自行車總保有量約2.5億輛,年需求量多年來保持穩定,年銷量約為2000萬輛,平均售價在500美元左右,市場規模達100億美元。美國每年自行車銷量在1500萬~2000萬輛之間,市場規模約60億美元。
在自行車和電動車行業中,中國擁有從零部件到組裝整車的完整產業鏈。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出口的自行車佔世界市場份額的70%以上,因明顯的性價比優勢,海外需求一直比較旺盛。
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有51萬餘家經營範圍含「自行車」,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地域分布上看,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和福建是我國自行車相關企業分布最集中的地方。以工商登記為準,2020年1月至5月,我國新增自行車相關企業達5萬餘家,同比增長41.08%。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庫顯示,2015年至2019年,中國自行車每年出口量均在5000萬輛以上。2020年1季度這一數據有所下降,為934萬輛。
自行車市場火爆,資本市場早已有所體現。Wind自行車指數自下半年以來持續攀升,截至11月18日,累計漲幅達46.48%。
成分股中,新日股份表現最為亮眼,股價自6月1日以來累計漲幅達199.56%。
信隆健康是一家專業從事自行車車把、立管、坐墊管、避震前叉等自行零配件及體育運動健身康復器材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下半年以來股價累計漲幅接近翻倍。
專業從事電踏車(即電動助力車)電機及配套電氣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八分股份自第二季度以來股價累計漲幅也接近兩倍。
中國成功加入RCEP,也有望對自行車出口形成利好。據Statista統計,亞太地區是全球最大電動自行車市場,佔據全球94.39%市場份額。西部證券研究報告指出,RCEP有望進一步提升電動自行車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幾年,自行車尤其是電動自行車的國內需求也在穩步上升。2019年新國標開始實施後,對電動兩輪車進行了重新強制分類,各地存量超標車型均需換成新國標車型,因此國內電動自行車市場受益於新車替換潮。此外,在共享電動自行車應用場景不斷普及之下,共享出行龍頭企業均準備展開新一輪市場爭奪,這部分也將為國內電動自行車市場帶來增量。外賣物流、同城配送等行業發展催化之下的即時配送人員增加,也將成為當下以及未來幾年電動自行車需求的新增長點。
面對需求的持續增長,廠商們也做足了擴大產能的準備。9月底,上海鳳凰發布公告稱,公司共作價9.52億元,購買天津愛賽克車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天津天任車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以及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49%的股權。交易完成後,愛賽克車業、天津天任、鳳凰自行車將成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鳳凰將借力天津兩家自行車出口企業進軍日本市場。
市場沒有邊際,有不同見解也歡迎留言區多互動。
本文資料來源:淘股吧、21財聞匯、每日經濟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