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總體形勢並不是那麼樂觀,信貸逾期記錄達到前所未有的一個水平;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大多數人處於待就業狀態,甚至有的人根本找不到工作。
信用卡大面積風控、網貸行業的正規化、個人消費貸款上限政策等等都在限制過度「超前消費」;之前以卡養卡、以貸養卡、以貸養貸的大部分人群,在今年即將走向終點。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由於前幾年貸款、辦卡的門檻低而且其便利的形式,加上「超前消費」觀念的影響,致使很多人變得極其懶惰;花錢能力十足,但是賺錢能力沒有提升,反而下降。
前幾天總理的講話: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不足1千。很多人對號入座,不但沒有警醒,反而自以為是的覺得「這就是現狀嘛,又不是我的個人問題」;在他們眼裡,好像窮並不是自己造成的,窮得理所當然。
作為一個青年人或者年輕人要理性看待所有的數據,這6億人中可能計算的都是老人、小孩;試想一下,一個正常的年輕人,一個月賺1千塊錢很難嗎?一個月賺1千不需要努力就能達到吧?
不廢話了,回到我們的問題。
2020年,很多人都是負債纍纍的狀態,上班和創業是個艱難的選擇。
「本來就一無所有,你憑什麼不去試試」、「靠上班是還不了債的」、「創業才能致富」等等這些話你可能看的太多太多了。我不得不承認這些話都是對的,但是是很有道理的廢話。
負債纍纍的幾大類人群:
第一:收支平衡;自己或者家庭的收入剛好能維持開支,但是未來發展不可控,指不定那會就沒有收入了,承擔風險的能力極低。
第二:入不敷出;收入根本不夠開支,甚至很多人根本沒有收入,依靠信用卡、貸款維持生活,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或者已經崩潰,面臨催收,生不如死。
第三:整體收入大於支出,每個月都有所結餘,有一定的風險承擔能力,但是債務暫時無法全額償清。
不管是那個人群,什麼狀況,都不要輕易的去創業,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上班+副業,然後把副業變成創業項目。
第一:上班雖然不能讓大部分人致富,但是能保證你的基本生活;而且,公司本來就是一個平臺,是學習知識、積累人脈的一個途徑。
第二:零成本創業
現在的創業項目是在是太多了,而且很多創業項目都是零投資或者小投資的;很多人想像中的創業是有一個公司或者門店,帶領一個團隊等等,這都是對創業的錯誤理解。
第三:創業不需要很多錢
提到創業,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投錢,這是一個誤區;我做過很多創業項目,除了第一家公司,後面的公司起始投資金額都沒有超過3萬,我做過最大的項目是4百多萬的,但是我總共只投資了幾千塊錢,這還包括了路費和餐飲費用。
不管是任何項目,不在於投資金額的大小,而在於做項目的人;有零投資發家致富的,也有投資數百萬一夜暴負的,這都很正常;現在是大眾創業時代,創業的門檻其實並不高,要腳踏實地,不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創業的失敗率實在是太高了,不要把明天想得過分的美好。
第四:從副業發展創業項目
用心把一份副業做到收入穩定性、可持續性、具備拓展性;這個時候再來考慮離職的事情,全面發展自己的事業,不要一時衝動,抱著幻想裸辭。
一個創業成功的人往往都是職場中的精英,如果連班都上不好,就別找藉口去創業,失敗的後果很嚴重。最適合普通人的方式就是副業項目穩定後轉型,基本上可以理解為零風險創業。
所以,不要糾結負本身債纍纍是去上班還是創業,最好的做法是好好上班,多交流多學習,開源節流,厚積薄發,把開源做到了極致以後就可以考慮轉型了。
如果直接選擇創業,最好是做好最壞的打算,想想最壞的結果是不是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以內,如果失敗,是否還有其他道路讓自己堅持下去。創業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成功的人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