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鏡》周刊用拼音驚呼「醒來」,是新型「中國威脅論」?

2020-12-11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醒來!」11日出版的德國《明鏡》周刊封面罕見沒有配圖,只有「Xing lai!」兩個黃色拼音和一個感嘆號,字符右上角有一顆黃色五角星,底色是中國國旗的紅色(如圖)。封面下方的副標題是:「為什麼中國已經是一號超級大國——給西方的一個信號。」這一報導很容易讓人想起法國《世界報》上月頭版的中文大標題「中國,強國崛起」。而實際上,這兩篇報導也確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以誇讚中國的方式來傳播升級版的「中國威脅論」。

《環球時報》記者12日看到,《明鏡》周刊的這一封面報導從第14頁到22頁,共9頁。這也是該刊少見的大篇幅報導。報導由以「意識形態」著稱的駐華記者伯恩哈德·扎德等7位作者執筆,從地緣政治、金融、科技、足球和文化5個角度詳細闡述了中國已成為「超級大國」。

題為「覺醒的巨人」的封面文章在引言中稱,中國經過40年的驚人發展,已經跨越了政治、經濟和科技超級大國的門檻,西方卻不知自己面臨怎樣的挑戰。中國越強大、自信,北京對全球的看法就越重要。西方必須「醒來」。文章接著提到美國總統川普最近對中國的訪問:「雖然並非故意,但是川普此行有些傳遞接力棒的意味:這名神神叨叨的自由世界領袖展開了一次類似告別的行程。」文章稱,川普在中國的溫和表現「好似在磕頭」,「川普正在向擴張的權力卑躬屈膝」。

那麼,中國為什麼會趕超美國呢?《明鏡》周刊認為,當川普政府為國內政治爭吵,打擊恐怖主義,以及與俄羅斯、伊朗和朝鮮鬥爭時,中國並沒有捲入任何危機。中國的崛起是一個長期的計劃。中國除了眼前的經濟和安全利益之外沒有任何政治使命。北京在幾乎所有的重大衝突中 ——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俄羅斯和烏克蘭,都避免了政治上的黨派偏見,保持著與雙方的良好關係。

「但是,這不幹預的原則並不意味著中國不會有影響。中國有超過歐盟兩倍多的居民。在經濟上,中國在過去十年貢獻了全球1/3的增長。對於全球92個國家來說,中國是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也是許多領域最大的市場。」

文章稱,地緣政治上,中國通過「殺雞給猴看」來主張權力;同時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幫助亞洲、非洲和東歐的貧困國家,擴大在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最初被西方嘲笑,但現在已經形成體系。德國外交部長加布裡爾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表明了中國的高瞻遠矚。中國還希望在世界金融和安全組織中制定自己的標準。

經濟上,文章特別提到了中國的「海外戰略」,如購買海外企業。科技上,「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已經世界領先」。柏林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稱,中國的產業政策和企業創新力量的結合被極大低估。

「即使在體育、文化領域,中國也在改變世界版圖。」文章稱,中國現在擁有一些歐洲最大的足球俱樂部的所有權。中超成為世界投入最多的聯賽之一。今天,全球有500多所孔子學院。他們提供語言課程,促進學術交流。好萊塢電影公司也越來越關注中國電影市場。「中國已有400多萬學生到海外求學,其中4/5回國。這些都是中國軟實力的象徵。」

而西方呢,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曾說,西方不知道面對中國的崛起該做什麼。「總認為經濟發展進入下滑期後,中國的貧富矛盾會導致內部暴亂繼而崩潰。這將是愚蠢的假設」。文章最後以拿破崙兩百年前的名言結尾:「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

上海外國語大學德國問題專家姜鋒12日看了《明鏡》周刊的這一文章,他對《環球時報》表示,《明鏡》周刊推此長文用心良苦,就是苦苦呼籲西方要警惕中國的強大,要「團結一起應對」。文章承認中國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就,但把這些成就演繹為對西方的更大威脅,可謂是升級版的「中國威脅論」。如果說西方媒體之前傳播的「中國威脅論」是喊「狼來了」,心裡其實並不真怕,因為他們不相信中國真會很快強大起來,成為西方的對手和威脅,現在則是真心感到「狼來了」,確實看到了中國日益強大,不僅和西方平起平坐,而且在迅速從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趕超。對此,《明鏡》周刊呼籲西方「應該有自己的戰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李超12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他粗略看了《明鏡》周刊的這一報導,總體感覺是,相對於一些德國媒體一味抹黑中國的報導風格,《明鏡》周刊的這一報導可以說比較客觀,雖對華仍持一貫的政治立場,但承認中國在地緣政治、經濟、文化及科技領域實力大大提升。當然該報導的落腳點並不是讚揚中國,而是通過對比中國和西方,製造一種危機感,呼籲西方國家必須「醒來」。

相關焦點

  • 《明鏡》周刊:芬蘭一公司為北京做政治公關 經費來自中國
    德國《明鏡》周刊13日以「給北京做政治公關」為題質疑芬蘭媒體——環球時代傳媒有限公司(Gbtimes),稱這家公司在歐洲許多國家同當地媒體開展合作,而其經費很大部分來自中國。報導稱,該公司應該叫做西方的「中國宣傳中心」。芬蘭報紙《赫爾辛基日報》這樣描述這家公司:約30名年輕男女坐在電腦前,撰寫文章,編輯圖像和剪輯視頻。如果不是數百個有關中國的光碟、一座小的龍雕像、牆壁上的中國地圖,它就與歐洲某處典型的編輯部無異。
  • 川普被德國《明鏡》周刊評為「年度失敗者」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導 美媒稱,德國《明鏡》周刊在一篇題為《年度失敗者》的文章中對美國總統川普的2020年作出令人難堪的評價。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2月10日報導,這篇超過3300字的文章毫不留情地批評了川普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應對和他拒絕接受選舉失敗,還對他今年作為總統的其他行為進行抨擊。10日發表在網站上的這篇文章說,川普拒絕接受當選總統拜登的勝利「並不出人意料」,因為正如羅蘭·內勒斯和拉爾夫·諾伊基希所寫:「在川普治下,一切都不正常。」
  • 「中國威脅論」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與前兩輪「中國威脅論」相比,新一輪「中國威脅論」表現出多元複雜的特徵。就其宣揚主體而言,既包括西方國家,又包括周邊相關國家。就其實質內容而言,既包括「軍事威脅論」、「意識形態威脅論」,又包括「經濟威脅論」、「文明威脅論」、「生態威脅論」等。  在國際關係中,威脅總是客觀存在的。在相互懷有敵意的國家之間,只要一方有一定的力量及意圖,就會對另一方產生威脅。
  • 《明鏡》都看不下去了:「實驗室起源論是美國轉移注意力的花招!」
    美國總統川普和國務卿蓬佩奧近日言之鑿鑿地散播「新冠病毒中國實驗室起源論」,還稱已掌握極具說服力的證據。但德媒《明鏡》周刊報導稱,聯邦政府認為這一指控是種轉移視線的策略。
  • 《百姓中國周刊》《德孝中華周刊》同時發表了詩眼看世界的文章
    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網絡版《百姓中國周刊》《德孝中華周刊》同時發表了詩眼看世界的文章採風網滄州站趙志忠報導:2020年3月18日, 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網絡版《百姓中國周刊》《德孝中華周刊》同時發表了滄海印社與詩眼看世界舉行的「印象滄海」滄海印社成立35周年命題篆刻網絡展的文章。
  • <中國的威脅?>英文版發行 駁斥"中國威脅論"
    中國經濟網紐約7月26日訊(記者 張偉)7月25日,由法國知名學者、前資深外交官魏柳南(Lionel Vairon)博士撰寫的《中國的威脅?》英文版發行儀式在美國著名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的Harold Pratt大廳舉行。
  • 明鏡周刊:C羅律師要求翻譯描述性行為的葡語
    虎撲12月1日訊 《明鏡周刊》近日發表了一篇關於尤文圖斯前鋒C羅強姦案的新文章,文中公布了C羅在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間接受警方調查期間的一些文件。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戰狼外交」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2020年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出席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並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百年大疫和百年變局不期而遇、疊加共振,深刻改變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面對這場大災疫、大動蕩、大變局,大家都在思考和研討應該怎麼辦,世界向何處去。
  • 習近平首爾大學演講駁斥中國威脅論
    原標題:習近平首爾大學演講駁斥中國威脅論   習近平首爾大學演講駁斥「中國威脅論」:30分鐘響起30次掌聲   □晨報記者 俞潔 實習生 王晨迪 綜合報導   「有些人認為發展起來的中國必然成為一種『威脅』,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牛魔王。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
  • 美國2020「中國軍力報告」,還是「中國威脅論」的「老湯」
    當地時間9月1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20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加碼渲染「中國威脅論」。有兩岸專家表示,美國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所謂「兩岸軍力不平衡」,以加大對臺軍售。
  • 呂新雨:大眾傳媒、冷戰史與「列寧德奸案」的前世今生
    一,緣起:《明鏡》周刊的「間諜」案 2011年辛子陵有一篇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文章:《形勢和前途:2011年2月10日在科技部離退休老同志座談會上的講話》,第四部分標題為: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它首先引用的是德國《明鏡》周刊: 《明鏡周刊》組織了六位專業作者撰寫這篇文章,披露了歷史的真相,俄國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與德皇陛下的密使聯繫,獲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資助,成功地製造了十月革命。文章說,列寧想要顛覆沙皇,而威廉二世皇帝則要取得在東線的勝利。解密的檔案證實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合作的規模。德意志帝國接連數年以千萬計的馬克和後勤援助支持了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
  • 與美國律師辯論「中國威脅論」
    然而,當中國後來確實通過「一帶一路」、亞投行等等舉措進行回應時,卻不知何故,被視為日益嚴重的(對西方的)威脅,人們突然需要警惕債務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等陷阱。現在,在西方媒體的煽動下,全世界的人們都甚至在隱隱擔心購買中國的5G和其他新技術產品和設備的危險性。
  • 外交部:奉勸美方有關人士走出所謂「中國威脅論」的虛幻世界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李京澤)針對美國務院近日連發推特再次渲染「中國威脅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再次奉勸美方有關人士,走出所謂「中國威脅論」的虛幻世界,傾聽美國民眾的理性聲音,認清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多做有利於中美兩國、有利於世界的實事。
  • 加拿大辯論節目上,中國、新加坡專家用事實反駁「中國威脅論」,獲勝!
    加拿大辯論節目上,中國、新加坡專家用事實反駁「中國威脅論」,獲勝! 原標題: 中國的《國家情報法》要求企業配合政府情報工作,通過在北美落腳的中國通信公司獲取美、加通信數據。中國在全球建立通信系統對數據隱私構成威脅,任何理智的政府都不應允許中國為其建設通信設施。中國允許向美、加出口芬太尼,造成美、加大量人員死亡。歐盟委員會認為中國推行不同的治理模式,是系統性競爭對手。包括日本和印度在內的中國鄰國也把中國視為自由國際秩序的威脅。
  • 外交部回應外媒稱中共黨員滲透西方機構:不過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外交部回應外媒稱中共黨員滲透西方國家機構:不過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近日,英國、澳大利亞有媒體炒作稱,中共黨員已經滲透進入西方國家機構。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有關說法無外乎是個別反華分子對中國共產黨歇斯底裡抹黑和污衊,在邏輯上是荒謬的,事實上也根本站不住腳,不過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 光明日報: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原標題: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光明論壇·溫故】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或者說,我們所觀察和記錄的歷史,何以能夠用為借鑑?   《史記·周本紀》載,周武王伐紂取得成功後,「自夜不寐」,周公就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 抗擊疫情,福加德麵粉公司在行動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黃斌) 2月6日,廣東肇慶市市長呂玉印來到肇慶市福加德麵粉公司,檢查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供應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呂玉印強調,要強化防疫物資保障,積極組織復工復產,全力確保防疫、食品等必要物資生產,保障疫情防控和全國、全省人民群眾生活需要。
  • 西方在社交平臺上抹黑中國:使用情緒化語言,選擇負面報導
    德媒與支持率下降的政黨聯手炒作德國媒體涉華報導同樣存在有失偏頗的現象。生活在漢堡的華人學者章涵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很多涉華報導「帶著強烈的意識形態鬥爭色彩」。《環球時報》記者查閱了被認為是德國最權威的媒體《明鏡》周刊的推特,從11月8日至12月8日,它有近20條關於中國的推文,重點主題包括香港局勢、新疆問題、華為與5G建設、中美關係以及其他各類「中國威脅論」(比如學者警告最好不要從中國訂購無人機、智慧型手機等產品)。
  • 百姓中國周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三農之聲》欄目籌備...
    來源標題:百姓中國周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三農之聲》欄目籌備組在京成立 籌備組成立活動由《三農之聲》欄目籌備組主要負責人夏主任主持《百姓中國周刊》北京訊(曹道偉 張峰 潘勇 王維靜)疫情防控常態化,心系三農深度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