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覺親媽用膠布封住女兒嘴?都是「口呼吸」惹的禍

2020-12-22 四川在線

最近幾天,一位媽媽發布的長微信在朋友圈流傳:「今天這次又是重重一擊……為了讓女兒不繼續醜下去,我去買膠布了。」原來,這位媽媽的9歲女兒總是張著嘴,連睡覺的時候都沒有閉上,醫生說這是「口呼吸」,在睡覺時需要用膠布貼上糾正。這條微信一發,迅速引發了眾多媽媽的共鳴,有的說自家孩子也是睡覺貼膠布,有的求問該如何貼。

讓眾多媽媽為之揪心的「口呼吸」到底是什麼?貼上膠布睡覺真的科學嗎?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兒童口腔早期矯治專科主治醫師王婭婷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口呼吸」確實在兒童中高發,差不多每10個孩子就有一二個,但導致「口呼吸」的原因很多,睡覺時嘴巴貼膠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幹預手段,很大部分原因的「口呼吸」是不能通過貼膠布的方式來解決的。

孩子「口呼吸」的原因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單純因為孩子生長發育因素,嘴巴周圍的肌肉力量弱,形成了習慣性地「用口呼吸」。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本身牙齒有齙牙等情況,導致嘴巴閉不上。

第三種是因為孩子患有過敏性鼻炎,或是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導致鼻部到咽喉部的呼吸通道不通暢,孩子會不自覺地用嘴巴呼吸,增加通氣量。

這三種因素中,能用到膠布貼嘴來糾正的,只有第一種情況。

孩子晚上睡覺張著嘴

親媽貼上膠布

親媽在孩子睡覺時用膠布把嘴巴封起來?還是醫生建議的,聽起來挺匪夷所思,但這個問題,竟然並不少見。

網絡流傳的家長在朋友圈發的長微信截圖顯示,一位9歲女孩安安的媽媽發朋友圈,「每次帶孩子看牙都鬱悶得不行……今天這次又是重重一擊,主任說改變她的張口行為要兩年時間,以後睡覺要用膠布把嘴巴貼上。感謝蘇老師,為了讓安安不繼續醜下去,我去買膠布了。」

原來,這段時間,安安媽媽發現孩子總是張著嘴,就連睡著時孩子的嘴巴也是張開的。諮詢了醫生後,家長知道這種情況叫「口呼吸」,需要在睡覺時把孩子的嘴巴用膠布貼上,所以她趕緊去買了膠布。

而在流傳於朋友圈的截圖評論上,成都商報記者發現,不少家長都表示,孩子也有這樣的症狀。有的說:「我們也張口呼吸的。」有的說:「鼻子不通氣的話憋死了。」有的說:「我兒子已經貼了好幾個月了。」有的問:「我兒子也這狀況,怎麼辦?」有的訴苦:「我們也是張嘴呼吸,戴了個矽膠牙套,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在被窩裡找半天……」

成都媽媽陳利(化名)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她發現,女兒上小學前,睡覺時總是張著嘴巴,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說孩子是「口呼吸」。

口腔醫生:

搞清楚原因最關鍵

「口呼吸」到底是什麼?華西口腔兒童口腔早期矯正矯治專科主治醫師王婭婷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簡單理解,就是孩子會不自覺地張著嘴巴,連睡覺時都不閉上。這類情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差不多每10個孩子裡面會有一兩個。」

因為張嘴呼吸,孩子的下巴是往後回縮的,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面部發育,導致下頜形態改變,「就是家長說的臉型會長,不好看。」王婭婷說,還有鼻翼萎縮、嘴唇肥厚、牙齒排列不齊、上前牙前突形成暴牙等特徵,因此不少家長都十分擔心和緊張孩子用嘴呼吸的問題。

王婭婷介紹說,孩子「口呼吸」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單純因為孩子生長發育因素,嘴巴周圍的肌肉力量弱,形成了習慣性地「用口呼吸」。第二種情況,是孩子本身牙齒有齙牙等情況,導致嘴巴閉不上。第三種情況比較複雜,是因為孩子患有過敏性鼻炎,或是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導致鼻部到咽喉部的呼吸通道不通暢,孩子會不自覺地用嘴巴呼吸,增加通氣量。

這三種因素中,能用到膠布貼嘴來糾正的,只有第一種情況,也就是單純因為嘴巴周圍肌肉力量弱而導致的,但貼膠布能起到的作用其實很小,「就是一個機械性的提拉作用。」王婭婷說,糾正肌肉力量弱,可以讓孩子多做抿嘴類的動作,訓練唇部肌肉張力。比如說,咂唇,就是把上下唇抿緊,或者用上下唇抿住紙片,堅持十分鐘左右,加強口周肌肉的力量,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是因為牙齒前突造成的口呼吸,在進行牙齒矯正後,情況會有所改善。

醫生建議

阻塞類口呼吸

不能使用膠布貼條

對於阻塞類「口呼吸」的問題,貼膠布的方式,不僅不能改善問題,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王婭婷介紹說,鼻炎以及扁桃體、腺樣體腫大導致的「口呼吸」,應該及時帶孩子去耳鼻喉科確診,解決阻塞問題才是治療「口呼吸」的根本辦法,同時,因為阻塞導致的問題下,孩子即使張嘴呼吸,通氣量還是不夠的,這種情況下再去用膠布貼嘴巴,孩子的呼吸就更不通暢了。

在睡眠中,因為呼吸通道阻塞,通氣量不足,會導致孩子一直處於淺度睡眠,所以出現白天精神不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呼吸不暢,也會影響孩子睡眠時生長激素、免疫功能發育。「小孩子睡覺應該是很安靜的,如果出現了長時間的打鼾,家長就應該提高警惕,儘早就醫。」王婭婷說,平時生活中,家長也可以注意到,孩子看電視、寫作業時,是否不自覺地張著嘴巴、面目呆滯,加上孩子白天精神狀態不佳,就需要高度注意。

但同時,家長對於孩子「口呼吸」也不要過度緊張和敏感。王婭婷介紹說,此前,有一個年輕媽媽,發現4歲的女兒睡覺總是張著嘴巴口呼吸,於是和丈夫每天晚上都會起床四五次,一旦發現孩子睡覺張嘴,就會把孩子喚醒,生活中看到孩子不自覺張嘴巴,也會很兇地吼孩子,導致一家人都有些精神緊張,但後來在醫院檢查,孩子只是因為肌肉力量弱的問題出現口呼吸,這樣的情況,做一些簡單的口周肌肉訓練,就得到了改善。

成都商報記者 於遵素 圖據文獻圖

相關焦點

  • 8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被親媽用「膠布」封上嘴,網友:情有可原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8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被親媽用「膠布」封上嘴鄰居家8歲的小女孩,每晚睡覺都要被親媽用膠帶封上嘴。鄰居小女孩就是長期睡覺口呼吸,導致越長越醜,小時候長得特別水靈,現在下頜有些變形的趨勢了。媽媽帶去看醫生才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由於習慣保持太久,很難改掉,不得不在孩子睡覺時用膠布封上嘴,以圖逐漸改掉孩子口呼吸的壞習慣。
  • 女兒每晚睡覺都被親媽用膠布封嘴,只因孩子使用口呼吸會變醜?
    近日,有位家長在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每次帶孩子看牙都鬱悶得不行……今天這次又是重重一擊,蘇主任說改變她張口睡覺的行為要兩年時間,以後睡覺要用膠布把嘴巴貼上。感謝蘇老師,為了讓安安不繼續醜下去,我去買膠布了。」這位媽媽有個9歲的女兒安安。近來,媽媽發現安安總是張著嘴,就連睡著了嘴巴也是張開的。
  • 杭州9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被親媽用膠布封嘴,原因讓人很無奈
    文|文兒昨天,我在網上看見一件新鮮事兒,杭州9歲的女孩,每晚睡覺都被親媽用膠布封嘴。這件事情很新奇,我剛看見的時候,忍不住猜想難道是女孩在家遭受了虐待?不過,等我仔細了解才得知緣由。原來這位女孩睡覺時嘴巴是張開的,她的媽媽察覺到了異常,連忙帶她去醫院,經醫生檢查,女孩出現這種情況,叫做「口呼吸」,這種症狀在孩子當中很常見,可能10個孩子裡,就有2、3個孩子睡覺用嘴巴呼吸。如果家長不管,可能影響孩子的面部發育,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影響。最終,孩子的媽媽接受了醫生的建議,用特殊膠布封孩子的嘴巴,矯正孩子用嘴巴呼吸的習慣。
  • 杭州9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被親媽用膠布封嘴,原因讓人很無奈
    文|文兒昨天,我在網上看見一件新鮮事兒,杭州9歲的女孩,每晚睡覺都被親媽用膠布封嘴。這件事情很新奇,我剛看見的時候,忍不住猜想難道是女孩在家遭受了虐待?不過,等我仔細了解才得知緣由。原來這位女孩睡覺時嘴巴是張開的,她的媽媽察覺到了異常,連忙帶她去醫院,經醫生檢查,女孩出現這種情況,叫做「口呼吸」
  • 9歲女孩每天晚上睡覺後,被媽媽用膠帶封嘴,原來是口呼吸造成
    杭州的一位媽媽李女士,因為女兒睡覺也同樣有張開嘴巴呼吸的習慣,為了改掉孩子的這個習慣,在女兒睡著之後用使用膠布把女兒的嘴封住。詳細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後,原來李女士九歲的女兒安安,她發現安安總是張著嘴,睡著後嘴巴也是張開的。於是就諮詢了醫生,醫生告訴她,這種情況叫「口呼吸「,需要在睡覺時把孩子的嘴巴用膠布貼上。
  • 九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要被親媽用膠布封嘴!竟然還是來自醫生的建議
    導讀:九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要被親媽用膠布封嘴!竟然還是來自醫生的建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九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要被親媽用膠布封嘴!竟然還是來自醫生的建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女孩睡覺膠布封嘴 醫生:每個家長都需要重視孩子的口呼吸,及時矯正
    她諮詢了醫生,醫生告訴她,這種情況叫「口呼吸」,需要在睡覺時把孩子的嘴巴用膠布貼上,所以她趕緊去買了膠布。醫生說10個裡面可能有兩三個親媽用膠布把女兒的嘴貼起來,聽著有點不尋常。沒想到,這條微信卻引起了安安媽朋友圈裡一眾家長的共鳴。有的說:「我們也張口呼吸的。」有的說:「鼻子不通氣的話憋死了。」有的說:「我兒子已經貼了好幾個月了。」
  • 女孩睡覺膠布封嘴 用嘴巴呼吸會變齙牙?
    近日朋友圈流傳一條微信:因為女兒睡覺總是張著嘴,也就是用嘴巴呼吸,帶去看醫生之後,醫生建議以後睡覺要用膠布把嘴巴貼上,否則以後會影響到臉部和牙齒,出現齙牙現象。用嘴巴呼吸有什麼危害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8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被親媽用「膠布」封上嘴,網友:情有可原
    導讀:8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被親媽用「膠布」封上嘴,網友:情有可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8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被親媽用「膠布」封上嘴,網友:情有可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膠布封嘴不能矯正「口呼吸」 應訓練形成自主鼻呼吸
    2018年5月29日訊,孩子就連睡覺時都張著嘴呼吸,讓不少家長犯愁將來孩子會出現「小齙牙」等症狀,於是一種膠布開始在家長中流行,可是粘上膠布真能管用嗎?困惑 孩子就連睡覺都張大嘴近日,有位家長在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長微信:「每次帶孩子看牙都鬱悶得不行……今天這次又是重重一擊,主任說改變她的張口行為要兩年時間,以後睡覺要用膠布把嘴巴貼上。
  • 9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被媽媽用膠布封嘴 醫生卻說:應該貼
    原標題:9歲女孩每晚睡覺都被媽媽用膠布封嘴,醫生:應該貼  前幾天,朋友圈裡有位家長發了條微信:「今天又是重重一擊……為了讓女兒不繼續醜下去,我去買膠布了。」  原來,這位家長有個九歲的女兒安安,近來,她發現安安總是張著嘴,就連睡著了嘴巴也是張開的。她諮詢了醫生,醫生告訴她,這種情況叫「口呼吸」,需要在睡覺時把孩子的嘴巴用膠布貼上,所以她趕緊去買了膠布。
  • 長期用嘴呼吸會變醜?醫生解釋:用嘴呼吸其實是一種病
    用嘴呼吸會讓人變醜,近日這一話題上了熱搜,引起了網友熱議。甚至還有女生專門為了修正臉型,買了"封嘴器",改變自己用嘴巴呼吸的習慣。這樣的說法真的有依據嗎?△口呼吸和鼻呼吸的側貌對比圖網友評論:用嘴呼吸會變醜愛美的小劉今年25歲,前段時間,她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該文章提出了一種用一根手指,鑑別美女的方法。
  • 9歲女孩張嘴睡覺愁壞親媽,醫生建議:膠布封嘴進行矯正
    朋友圈裡有位家長發了條微信:「今天又是重重一擊……為了讓女兒不繼續醜下去,我去買膠布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原來,這位家長的孩子喜歡張嘴睡覺,為了不讓孩子的顏值受到這一陋習的影響,家長決定用膠布封上孩子的嘴。但張嘴睡覺真的可以用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嗎?
  • 口呼吸把嘴封住就可以了?
    原來不愛了,在你眼裡我連呼吸都是錯了是嗎?呼吸沒錯,口呼吸就不對了。(好硬的轉場)咱們先別急著對號入座,你不一定就是因為口呼吸才長得醜。偶爾張著嘴發個呆驚個訝什麼的不必驚慌。如果測試中了表現也符合,那麼基本可以確認是口呼吸了。有人可能覺得,自己沒有傳說中的口呼吸面容,是不是就可以繼續用嘴呼吸了?
  • 專家稱張嘴睡覺變醜 為什麼有人用嘴呼吸?
    專家稱張嘴睡覺變醜 為什麼有人用嘴呼吸?時間:2016-02-22 09:55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嘴睡覺會越長越醜? 醫生:會改變面型影響智力-----來源:新浪網 近日,你有沒有看到一則消息張嘴睡覺越長越醜。
  • 扁桃體炎、牙齦炎,很可能是它惹的禍
    雖然,人的嘴和鼻子都能呼吸。但是,鼻子才是我們主要的呼吸器官。如果口腔的呼氣量佔到了30%以上的話,就稱為「口呼吸」。他們還做了個實驗,堵住猴子的鼻子,使他們必須用嘴呼吸,不出意料,猴子們的臉也開始變長,咽管變窄,牙齒開始不齊,正如有口呼吸習慣的人類。不止如此,鼻呼吸時,通過鼻毛、鼻黏膜及分泌物都會對空氣進行過濾。用口呼吸時,口腔中沒有類似鼻腔的構造,空氣沒能得到基本的清潔。
  • 扁桃體炎、牙齦炎,很可能是它惹的禍
    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張口呼吸。什麼是張口呼吸?雖然,人的嘴和鼻子都能呼吸。但是,鼻子才是我們主要的呼吸器官。如果口腔的呼氣量佔到了30%以上的話,就稱為「口呼吸」。口腔專家們總結出一個規律,口呼吸者幾乎都會發育具有相同特徵的容貌。他們還做了個實驗,堵住猴子的鼻子,使他們必須用嘴呼吸,不出意料,猴子們的臉也開始變長,咽管變窄,牙齒開始不齊,正如有口呼吸習慣的人類。不止如此,鼻呼吸時,通過鼻毛、鼻黏膜及分泌物都會對空氣進行過濾。
  • 長期張開嘴睡覺 女童面部發育變形
    求診:女兒咋成兔牙妹昨日上午,在口腔醫院正畸科裡,妞妞躺在椅子上等醫生檢查。她的爸爸汪先生告訴記者,女兒近來在更換乳牙,但是新長出的牙齒卻讓家人感到意外,「我和她媽媽牙齒都還算比較整齊,但是女兒換牙後卻長成了『齙牙』。」汪先生將隨身攜帶的錢包打開,裡面有妞妞3歲時候的全家合影。
  • 那都是口呼吸惹的禍
    最近偶然看到一個兒童繪本,是關於糾正孩子口呼吸方式的,同時也學習到了一些在孩子成長發育期間口呼吸對面部發育的影響。結合前不久姐姐跟我說起過小外甥最近出現的一些身體變化,比如顏值好像沒有以前高,睡覺打呼嚕等等,才知道這有可能是小外甥口呼吸引起的,果然沒文化是件可怕的事情。
  • 貝克漢姆女兒小七「越長越醜」,或是安撫奶嘴惹的禍,網友:可惜
    貝克漢姆女兒的小七小時候軟萌可愛,萌化了許多網友的心,讓很多網友紛紛喊道自己願意等她長大。近來有網友發現,貝克漢姆女兒小七長殘了,一口壞牙沒法直視,或是安撫奶嘴惹的禍,這讓不少家長開始關注安撫奶嘴的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