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行為體現著孩子的家庭教養。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小,就把孩子所犯的錯誤磨滅掉。無論孩子大小,孩子的教養和格局,都是一個家庭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把孩子從小教育好孩子將來到社會上,才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就像有一些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這就是一定很沒有教養的事情,這就能反映出這個孩子的家庭不是一個有教養的家庭。我們也常常在公共場合看見一些事情,心裡也會默默想,這個孩子真沒有教養,我們想一下,如果這句話說的要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心裡多少都會有一些不舒服呢?
前段時間在刷視頻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則視頻:
一個小男孩兒乘坐地鐵回家的時候,站在地鐵的座位上去拉扶手,在做一些像類似於體操的活動,旁邊應該是孩子的奶奶,對孩子的行為視若無睹,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一樣。
這個孩子站在椅子上,踩著自己的位置,雙手去抓地鐵的扶手,很多乘客對這樣的行為都離得很遠,而且這個孩子不老實,沒多大一會兒,就拉著扶手拉著旁邊的欄杆,做出一些很危險的動作。
一個男孩兒可以公然地踩在椅子上,破壞著公共物品。而旁邊的家長也沒有要阻攔孩子的意思。試問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未來是好是壞呢!
其實這樣的家長對孩子也不是很上心,一方面在玩的時候,很容易因為車輛的剎車,從而把孩子甩出做意外,也有可能抻到孩子的胳膊導致脫臼,還有一種可能在孩子晃得的時候傷及到無辜的路人。無論是哪一種結果,我們都是得不償失。
然後將視頻上傳到網絡之後,也是引起了一眾網友很一種網友的憤懣:
網友一:這孩子太沒家教,家長也不管管
網友二:孩子爬上爬下多危險,家長一點安全意識都沒有,服了
網友三:有什麼樣的家長,就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網友四:熊孩子就該多打罵,才會長記性
大家對於一些家庭教育良好的孩子來說也很欣賞,也很羨慕,但是碰到了一些家庭教育並不好的孩子也會露出鄙夷的眼光,其實這位小男孩兒的行為就是很典型的,教養不好。
對孩子教育會貫穿孩子的一生,孩子父母教育的好孩子的未來也是好的,也許會更好,但是如果父母的教養並不好,那麼對孩子的未來也是一種不利的存在。如果教養不夠,孩子即使再有能力,也會因為教養的缺失失去一些本該使他的東西
1、從自身做起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孩子也會學習家長的所作所為,雖然我們把孩子交到學校,讓學校教育的一些東西,但是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的教養問題,如果一個孩子能被稱之為「熊孩子」,那麼孩子的家長也一定是有問題的,所以想讓孩子變成一個有教養,有禮貌的孩子,我們就要從自身開始進行反思查找,也沒有問題進行改變,然後時間一久,孩子自然會因為父母的行為發生一些改變。
2、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雖然我們現在教育是應試教育,只要成績好,別的並不重要。這樣的思想最根本就是有問題的,這個社會上發生的很多事情,有學習不好的,也有學習好的,所以說並不是學習好的,孩子的教育就會很好教養。
教養源自於一個家庭,一個家庭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要讓孩子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很久以前的北大才子弒母案件,就是一個學歷很高的人,但是個人品行並不怎麼樣,進而因為一些小事情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
這件事就告訴了大家一個很真實的道理:學習好學歷高的人,價值觀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3、讓孩子知道犯錯的後果
孩子犯錯誤了,我們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包庇孩子,不要為孩子找藉口開脫,要讓孩子知道犯錯誤的後果是什麼。
在家犯一些錯誤,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懲罰,比如罰站。這樣我讓孩子從小知道犯錯誤就一定要承擔後果,這樣也避免孩子在未來犯了大的錯誤,要承擔很大的後果,對於孩子的人生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