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下雪
網絡上有個段子:
在北方人看來
下雪天最好玩的不是雪人
而是看到雪的南方人
可是,不下雪怎麼辦?
「咱們可以自己造!」
這……靠譜嗎?
人也能自己造雪?
近日,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上,一分鐘製造出「人造雪」的視頻相當風靡,不少的播放量達數萬,點讚上千。
將一杯水倒在一小把白色粉末堆上,當水浸溼白色粉末後,粉末瞬間膨脹。不斷揉搓後,原本一小把粉末漸漸變成一團細碎的白色物質,看起來像「雪花」一樣。
某電商平臺商家的產品介紹圖
而在各大電商平臺上,這種「人造雪」也瞬時走紅,賣得相當火爆。記者以「人造雪」為關鍵詞在淘寶上搜索,發現有數萬條相關產品,其中賣得最好的商家本月已經銷出了1885筆,可見很受歡迎。
說起來,這種「人造雪」價格也不貴,大約每10克在4塊多錢,一二十元錢的雪粉就能造出一大堆以假亂真的「雪」來。
人造雪粉究竟為何物?
當然了,雪粉並不是真的雪。在網上該商品的描述頁面,多名商家標註稱原材料是聚丙烯酸鈉。記者向兩個賣家諮詢,他們均表示,材料是無毒無害的環保材料,小朋友也可以玩。在室內可以擺放兩三天乃至一周,雪花又會膨脹開,可反覆利用。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更有商家表示,原來「人造雪」主要是一些攝影棚或者商戶買來裝飾拍照用,現在走紅後,很多個人購買,甚至主要是買給孩子玩的,仿真效果很好,「讓南方孩子也能看到雪了。"
雪粉入眼和誤食,可能有危險!
記者採訪發現,有不少消費者投訴這些人造雪粉,加入水後,其實有股異味。
「我聖誕節的時候給孩子買了一點雪粉玩,結果發現摸了之後手有點痒痒的,就沒敢玩了。」家住光谷的陳女士表示。
據《北青報》報導,有人發現「雪粉」混合過程中,不僅會發熱,還有異味散發出來。
還有網友也表示,人造雪在窗臺上堆了幾天之後,窗臺就變得有點發黑,並且黏黏糊糊的,很難清理。
那麼,以聚丙烯酸鈉為材料的「人造雪」
到底對身體有害嗎?
記者就此走訪了相關專家。
湖北工業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李學鋒
真正高純度的聚丙烯酸鈉是無毒無害的,甚至可以做食品添加劑。但就網上的「人造雪」粉來說,很有可能是純度不太高的工業級聚丙烯酸鈉,會殘留部分酸性或鹼性的物質,具有一定的腐蝕性。
同時提醒大家:如果使用「人造雪」粉時不慎進入眼睛,要立刻用清水衝洗;如果誤食,一定要到醫院就醫,由專業人士來處理。
(圖片來源:海峽都市報)
另據海峽都市報報導,這種材料要溫度高達350度左右,才能降解,且吸水能力很強,可以吸收比自身重1000倍的水分,大劑量使用後,不能隨意丟棄,更不能倒進馬桶、河溝,否則,可能造成環境汙染。
此外,它的加工過程中
或有其他化學物質殘留,
可能對人體有害,
因此專家說了,
不建議家長拿來給孩子玩!
(圖片來源:新京報)
以下為電視臺的」人造雪「採訪,
家長們都看看吧~
除了「人造雪粉」外,
還有這些網紅玩具也存在安全隱患,
趕緊轉給身邊的家長們!
水晶泥玩具「史萊姆」
「史萊姆」水晶泥,其製作材料主要是硼砂。化學原料硼砂是一種易溶於水的白色或無色結晶性粉末。加入硼砂,可以使水晶泥更有韌性,增加「亮晶晶」的感覺,但如誤食或觸碰口腔、皮膚破損處,容易被人體吸收,引起中毒。
有研究報告顯示,硼砂的成人中毒劑量為1-3克,成人致死量為15克,而嬰兒的致死量僅僅為2-3克。專家建議,兒童在使用水晶泥時應佩戴一次性手套,玩後要洗手,切莫吞咽或舔舐,不要和食物放在一起。
「吸水彈」誤食可能導致窒息
吸水彈又稱海洋寶寶、泡大珠,是一種圓珠形吸水樹脂。吸水彈因誤食或被射入口腔、鼻腔,進入呼吸道後吸水膨脹,可能導致窒息;進入消化道後吸水膨脹,會導致腸梗阻、腸管擴張。
圖片來源:山東電視生活頻道
此外,兒童在玩耍吸水彈時,其碎片粘附在手指上,用手揉眼時,水精靈的碎片會劃傷眼球,可能引起失明。
發光氣球
發光氣球,很多孩子和家長都不陌生,氣球透明材質為聚氯乙烯(普通氣球材質一般為天然乳膠)。
(配圖,圖文無關)
一旦遇到打火機、菸頭、暖爐、燃氣灶等物品產生的高溫或明火便會熔化,滴下的液體若不慎粘在人體皮膚上,會造成燙傷。
圖片來源:湖北經視
眼看春節即將到來
家長在給孩子挑選新年禮物的時候
一定要擦亮雙眼哦
讓孩子遠離這些危險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