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衛啃綠化硬骨頭為黃河古道岸坡「美顏」
這兩天,中衛「治沙能人」唐希明和同事又來到南山臺山坡上,查看1萬多株爬山虎、檸條和花棒的生長狀況。這處高86米、坡度60度、長1500米的山坡,是中衛市自然資源局新近選擇的一塊「試驗山」。
自今年4月起,中衛市自然資源局創新開展南山坡綠化試驗,經過精心管理,爬山虎長勢良好,平均高度1.4米,成活率90%以上,「試驗山」生態景觀明顯改觀。
南山臺山坡位於黃河中衛段南岸,全長近30公裡,與中衛市區隔河相望。坡面極其陡立,因常年無植被覆蓋,遠遠看去像一堵長長的土牆。中衛市將南山臺山坡綠化工作納入山水林田湖草綜合保護修復重點任務,全力保護黃河中衛段生態環境。可由於其地質構造特殊,綠化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次生地質災害風險高,先後制定的綠化方案均未成功,所種樹木部分已枯死,是一塊難啃的綠化硬骨頭。
「90度的牆爬山虎都隨便爬,山坡更不在話下。」在治沙一線奮鬥了近30年的唐希明受到啟發。以種樹為主的老路不適合,便大膽嘗試採用葡萄科植物和灌木進行綠化。「山太高,所以大致分5層同時種爬山虎,要不了幾個月就會長成綠色山坡。等到秋天就變成紅色山坡了。」唐希明邊挨株察看邊說。光有爬山虎太單一,唐希明又選擇了「沙海明珠」——檸條、花棒。「檸條四五月開黃花,花棒七八九月開粉紅色的花。」美是一方面,唐希明更看重它們的固沙作用——其根莖長度是植物表面的8到10倍,需水量很小卻可以深深紮根。
如今,這片「試驗山」一片綠意。
「如果今年種植的葡萄科植物和灌木安全越冬,我們將分期分批對南山臺山坡進行全境綠化,把黃河古道岸坡打造成一條生態景觀帶。」中衛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說。(記者 房名名)
(責編:高嘉蔚、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