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土絨
「神獸歸籠」了。這幾天,各地陸續開學,學生們重返校園。剛入園的幼兒園小朋友,開學第一天基本上是在哭喊著找媽媽中度過的。「場面一度失控」的畫面,毫不意外地又上了新聞。
另一邊,家長們卻慶幸終於有了喘息之機。以至於網上有人鄭重地建議:送孩子時要有一定的傷感心情,不可表現出迫不及待、喜上眉梢的心情——這也許是段子,但作為一名幼兒園娃娃的家長,我不得不說,把小朋友送進校門時,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太真實了。
只不過呢,一邊如釋重負,一邊又站在校門口久久不願離開,還有人偷偷抹淚……
這不是什麼心口不一,而是老父親、老母親們矛盾心情的真實寫照,類似的糾結還有很多:怕TA不能適應校園生活,TA 適應得太好,又感覺有點失落;怕TA過分活躍被老師嫌棄,又怕TA 太守規則,不敢表達自己的訴求;怕老師管得不嚴,又怕老師管得太嚴……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每到九月開學季,就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又有一群小不點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進而開啟無數個人生第一次。對於絕大多數父母來說,這也是自己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放手,第一次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幾乎陌生的人,第一次無法得知孩子的喜怒哀樂、飲食冷暖……還有什麼比這更牽動人心的呢?
人海茫茫,我家的那個調皮鬼卻獨一無二。就算像陶淵明這樣瘋狂吐槽:「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也還是希望小傢伙到了學校後,能被溫柔以待啊。
孩子需要適應,父母也需要適應。很有可能,父母比孩子適應得還要慢一些。幼兒園入園的第一天,老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把完成送娃任務的家長「趕走」。因為經驗告訴老師們,家長走後,孩子大多可以恢復平靜。但是,許多家長卻偏要找各種理由留在教室,或者扒在教室窗口往裡看。真不知道,是誰更「幼稚」一點。
當然,今年的開學季,比往年要特殊一點。疫情之下,戴口罩、查看健康碼、天天報體溫,都成了入學標配,老師們還要提醒孩子勤洗手。不過,在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家長們的心情,明顯輕鬆了很多。開學當天,幼兒園、家長、孩子該做的都做了,一切按部就班,仿佛什麼都沒有改變。
然而,現在我們都懂得,世間最難是平常。上半年那場與疫情的艱苦鏖戰還歷歷在目,現在我們能正常地上學、上班,並沒有什麼天降奇蹟,一切不過是拼盡全力。
一些孩子開啟了全新的人生,一些家庭進入了全新的階段。日月東升西落,世界照常運轉,但時間的流逝不會帶走一切,有些東西,會永遠鐫刻在我們生命的深處,就像孩子的第一次行走,第一次入學,就像那場艱難的抗爭,和我們怎樣擊敗了恐懼慌亂。
懷著溫柔的心情,看著孩子又一次走進校園,我突然感慨萬千。我的孩子,「我不知道靠什麼法術,將你這世界的財富,永遠摟在我柔弱的臂彎裡」,但此刻,我唯有祝福:但願你的道路漫長,充滿奇蹟,充滿發現。
責任編輯:甘瓊芳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