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花神。
投壺遊戲。
「賞紅」儀式。
2016年3月20日是春分節氣,陰曆二月十二。春風和煦,百花爭寵,徐州漢文化景區的「花朝節」在這樣柳柔花媚的日子裡如期舉行。
據了解,花朝節是我國傳統踏青賞花的日子,從陰曆二月初二至二月十五都是花朝節,二月十二這一天是正日子。該節日到了南宋時期就日漸沒落,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有此盛會舉行,而在徐州市舉行花朝節這還是第一次。
2016年3月20日,花朝節恰逢春分,又是周日,天氣晴好,漢文化景區內遊人如織,人們紛紛換上了輕便的春裝前來遊玩,而在這五顏六色的春裝中,長袖善舞、美麗輕盈的漢服無疑是最靚麗的風景。一群身穿各種款式和顏色漢服的同袍,梳著漢朝的髮髻,穿梭在紅花綠柳中,成為一抹動人的春色。
花朝節的活動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才藝展示、射禮、賞紅和祭祀花神。
上午9時半,在漢文化景區東門劉邦像前,一群身著漢服的青年男女開始了才藝展示,古琴悠悠,舞姿曼妙,臺下觀賞者也有很多身著漢服的少男少女,遊客們仿佛也穿越到了大漢朝。
在射禮分會場,一群英姿勃發的漢服少年弓箭騎射,沙場點兵,演練百步穿楊,觀賞的遊客紛紛叫好。
最為隆重的莫過於祭祀花神這一儀式。一片燦若朝霞的杏花叢中,幾十位同袍按照各自的位置站好,首先開始沃盥禮,然後是致祝辭。在神聖的焚香、敬茶、獻花、祭酒之後,祭祀花神才告結束。
姑娘們又將事先準備好的各色彩絛掛上花枝上,許下一年的美好心願,這個儀式有一個美麗的名字——「賞紅」。
不少遊客們跟隨觀看,紛紛表示大開眼界:「我們的漢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不僅是漢服美,漢代的禮儀也美,我們的傳統文化真的不能丟。」(吳雲)
■連結: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這是紀念百花的生日。其風俗多是郊遊雅宴,盛唐即有此風,參加者多是些騷人墨客,觀景賞花飲酒賦詩。宋代以前,一些高雅習俗只限於士大夫和知識分子中。北宋開始,增加種花、栽樹、挑菜、祭神等,擴大到民間各個階層。
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南宋《夢粱錄·二月望》「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漸聞風俗,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望之時,最堪遊賞。」《中華全國風俗志》載有「二月望為花朝節。蓋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兩月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為花朝,八月半為月夕也。」宋代以後走向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