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馬越1
蘋果最新出的幾條視頻廣告,需要你戴好耳機仔細感受:輕柔的女聲默默低語,給你講述美國俄勒岡州太平洋沿岸的沙灘巨石景觀;木匠熟練地刨花、打磨、上漆,工具和木頭摩擦發出微妙聲響;露營地下起大雨,雨水拍打在帳篷上的聲音噼裡啪啦;森林探險的路途中,咯吱咯吱的走路聲,植物枝葉窸窸窣窣的摩擦聲,嘰嘰喳喳的鳥鳴聲……
和普通的視頻相比,這4支號稱「ASMR」的音效聽起來有很大不同,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聲音仿佛可以「穿透大腦」——如果你戴上耳機,這種體驗會更加明顯,即左右聲道來回切換,給人一種酥麻的感覺。
什麼是ASMR?它的全稱叫做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即「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也有更通俗的說法稱之為「顱內高潮」。這是一個用於描述感知現象的新詞,表現為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知刺激下,使人們在顱內等身體部位產生一種的獨特、愉悅的刺激感。
近年來走紅的ASMR,也曾經一度和「軟色情」「擦邊球」扯上了關係,讓不少平臺一度對它封禁。不過在廣告行業,卻不乏有品牌使用ASMR進行廣告創意的嘗試。
ASMR廣告好在哪?有觀點認為,這種新式新穎的廣告,能通過撩撥聽覺和視覺來刺激購買慾,從而受到有好奇心的年輕人追捧。
聲音能刺激食慾。這也就是為什麼,你看到的ASMR品牌廣告大多和食品有關。譬如曾經在國內電視臺循環播放、由Angelababy和李易峰出演的德芙巧克力廣告,就很早使用了ASMR這個噱頭——撕開包裝的沙沙聲、掰開一塊巧克力放入口中的咀嚼聲,強調巧克力的絲滑感受。
肯德基也在大膽嘗試。它曾經於2018年在英國推出一支佛教「正念」主題的視頻,開頭滴答的雨聲帶來了愉悅感,適合讓人放鬆冥想,但廣告絕不會讓你清心寡欲——緊接著就轉換成了在油鍋裡吱吱作響的金黃色炸雞,挑逗你的味蕾和食慾。
當然ASMR入侵的還不止是食品領域。宜家曾經在一支長達25分鐘的視頻裡,讓一位大學女生柔聲介紹宿舍裡宜家的新產品,她輕柔地整理床單、撫平被子褶皺、按壓枕頭、撫摸置物架…用窸窸窣窣的摩擦聲讓人體驗到宜家產品的質感,同時介紹了購買渠道和價格等信息。
毫無疑問,ASMR這種另類的感官體驗應用在廣告領域,帶來的視覺聽覺雙重刺激,是一般廣告無法達到的,而這也提高了廣告帶來信息的豐富程度。回到蘋果,除了ASMR之外,它還強調這4支短片是由iPhone拍攝——算是花式安利自己產品的又一案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