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熟悉的身影,熟悉到容易被忘記、容易被誤解、容易被埋怨,但他們從來不解釋,只是用真誠的勞動為水院師生提供堅實的後盾。
他們,沒有博大精深的學問,也沒有衣蟒腰玉的前程,只有負責任的工作作風、務實的工作態度和勇於奉獻的偉大精神。
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卻值得所有水院師生投以讚賞和尊崇的眼光,報以一顆感恩的心。
他們,是在平凡崗位創造不平凡的水院後勤人。
五月一日,這個以勞動為名的節日,使得五月的第一天不再是一個普通的時間刻度,而是成為追尋勞動價值、思考勞動意義的重要節點,表達著我們時代對這種人類最古老活動的敬意。在這充滿勞作氣息的五月,我們把鏡頭對向了那一雙雙因勞動而布滿老繭的雙手,致敬水院後勤人,致敬勞動者,致敬平日裡每一份堅守。
勞動者:胡祖齊 55歲這是一雙綠化工人的手。蒼老的雙手有部分皮膚開裂,裂口縱橫交錯,胡祖齊用這雙手在綠化崗默默服務了11年,是目前在崗年限最長的綠化工。種花栽樹、剪枝除草、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這些都是他們綠化組的日常工作,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褲腿和鞋襪,身上濺滿了泥土和草漿,每天都是汗流浹背,一天下來腰酸背痛精疲力盡,但是他們沒有一人叫苦叫累。平日裡,我們在樹蔭下走過,卻不曾想過都是綠化工辛勤耕作的結果,因為他們,水院的春天格外美。
勞動者:施伯良 61歲這是一雙維修工的手。無論冬夏,在長長的甬道上,總有一個推著維修車踽踽而行的身影。淳樸的面龐,粗糙的雙手,他,就是維修工施伯良,在這份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的幹了13年。每天早上7點,他都會早早來到學校,接到報修申請,他會第一時間上門排除故障,有時甚至連午飯都來不及吃。烈日下調整紗窗時的汗流浹背、踩在凳子上維修電燈時酸痛的雙臂、維修熱水箱時被水汽蒸白的臉龐……數十年如一日,對於工作的艱辛,維修隊的師傅們毫不介意,總是笑笑說:「為了學生,我們辛苦點也值了。」為了檢修,他們爬高登梯鑽洞;深夜電力搶修凌晨緊急施工,頂著嚴寒酷暑,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每時每刻,每個角落,小到一盞燈、一個閥門、一把門鎖,大到一部電梯、一個系統、一棟樓宇,都離不開維修師傅的辛勤勞作……
勞動者:江光土 64歲 這是一雙保潔員的手。風風雨雨在這個學校已經服務16年的江光土不善言辭,但是做事卻無比麻利。平日生活中,他就是個「閒不住」的人,牆邊的死角、樓梯扶手的鐵圈、垃圾桶的外殼......只要看到哪裡變髒了,他都會馬上主動去打掃,不管這是不是保潔工作要求之中的,總會攬過來,直到他負責的工作區域沒有汙垢為止,「雖然保潔工作是比較髒,但是我很喜歡這份工作,讓學生們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能感覺到乾淨、舒服,我就很高興了。」工作沒有高低貴賤,重要的是這些看不見的工作帶來了看得見的價值。
勞動者:唐留雲 48歲 這是一雙廚房幫工的手。他叫唐留雲,來自安徽,這雙手不僅給水院師生帶去口福,而且他還帶去了美感——因為這雙手還畫得一手好畫!不管是國畫、水彩、素描、牆繪等等,唐師傅都能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在廚房做幫工之餘,唐留雲還會幫著學校帶美術社團,教出的學生都能成功考學。面容和藹可親的唐留雲害羞得說:「廚房幫工和畫畫一樣,在我看來都是一種技藝和精神的傳承。我拿起菜刀和拿起畫筆一樣,每一刀每一筆都是我當下的最用心。因為我想給師生呈現出最可口的菜品和最精緻的畫作。」雖然廚房幫工的活看著像打雜,其實他們才是美食後面真正的幕後英雄!
勞動者:餘末連 55歲這是一雙保潔員的手。一雙黑色的布鞋,上身穿著整潔的工作服,低頭一直在默默地清掃著廁所,汗水從餘末連大姐已不再年輕的臉龐划過……15年的時光奉獻給了這個校園,多少次幫助學生從滿是糞便的廁所撿起手機,多少次幫著學生從樓宇下撿起棉被送回,多少次在塵土中清掃出一間間乾淨的房間。她笑著說:「作為一名保潔員,我感到身上的擔子很重,我不允許自己的衛生區域出現一點的髒亂情況。」這麼多年來,她一直以這種高度的責任感來對待保潔工作,在公寓樓,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同學們也總是會不自覺地求助她,她也會盡所能地給予幫助。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奉獻;沒有偉大壯舉,只有兢兢業業……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用微薄之力守護著水院的乾淨整潔。
勞動者:顧志炎 62歲這是一雙食堂廚師的手。已過花甲之年的顧師傅攤開雙手,被火烤去一層皮的手掌訴說著艱辛。他卻輕描淡寫地說:「這都沒什麼,像我從事餐飲工作快40年的人,燒好飯菜幾乎是我的習慣了。」當校園還籠罩在一片濃鬱的黑暗中時,食堂後廚卻早早亮起了燈。師傅們穿著白色的工作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們把自己的感情通過雙手揉進面裡,「看著來就餐的同學,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們吃好了,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食神們異口同聲。溫暖的食物總是能使人想起遠方的家鄉;熱騰騰的米粥、豆漿、饅頭,讓大家吃出了水院的味道,吃出了家的味道。
勞動者:徐建女 49歲這是一雙保潔員的手。徐建女自2010年到公寓擔任保潔員開始,至今已經走過7個年頭。雖然只是位打掃衛生的保潔員,但徐建女十分熱愛並珍惜這份工作。擦地、擦灰、倒垃圾、清掃衛生間、打掃公共區域……這些看似枯燥繁瑣的工作,徐建女卻視七年如一日,忙的不亦樂乎。她常常說:「我最擅長的恐怕就是幹活了,讓我閒著,還真是閒不住」。有一些人,你從不認識她們,甚至從沒見過她們。但你會發現樓道的扶手總是那麼乾淨,休息吧的桌椅總是一塵不染,大廳裡的垃圾桶總是空空如也……她們就像黑暗夜空中的小小星子,不夠璀璨,卻依然默默奉獻自己微弱的光芒。
勞動者:郭志剛 40歲這是一雙班車司機的手。「駕駛工作就是36524。就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隨時待命!」郭志剛說,雖然聽著像是調侃,但卻生動描述出了後勤駕駛員的工作狀態。在他們心中,安全無小事,他們肩負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11年無安全責任事故的顧師傅自豪地說:「沒消息對我們駕駛員來說就是好消息。」平平安安地把師生從校園送回家,又從家接回校園,往往返返,周而復始。緊握方向盤的手就是掌握安全的手,他們就像空氣一般,平時感覺不到,但是卻如此不可或缺。
時光在忙碌中慢慢逝去,後勤工作人員每天都在重複著相同的工作程序,他們擦去額頭的汗水,數年如一日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們不怕食堂工作間的油煙燻烤;不怕處理垃圾汙垢時的惡臭撲鼻;不怕嚴寒酷暑下的站崗值勤,更不怕在意外發生時為學生們挺身而出。正是他們用父母般的愛為學生們編織了一張用汗水和辛勤築成的保護網。
不論是保潔員的的手,還是維修工的手,亦或是駕駛員的手,由於整天與油汙、泥塊打交道,免不了粗糙、髒。但他們的雙手在師生眼裡卻是最乾淨的!雙手是用來勞動的,勞動幫我們創造幸福的生活。小學時,老師教唱的那一首《勞動最光榮》之歌,其中有那麼一句「幸福的生活在哪裡?要靠勞動來創造」。那時候只把勞動簡單的理解為「勞作」,局限於每周一次的勞動課。多年以後,成長為了千萬勞動者中的一員,更加深深體會到生活的多味,勞動的艱辛。
勞動是汗水,是歡笑;是苦澀,是甜蜜;是給予,更是幸福。有一分勞動,就有一份收穫。你給生活付出了多少耕耘,生活就會回報你多少果實,你就會擁有多少快樂與幸福……致敬水院後勤人,致敬勞動者,致敬每一雙令我們動容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