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8日 11:1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新一年留學季即將來臨,又一批學生將踏上去往異國他鄉的學習之旅。不少第一次出國的學生會有這樣的疑問:可以在行李箱裡放些什麼?且聽作為過來人的留學生為您支招。
初次出國
帶錯了東西 拖累了自己
第一次踏出國門,留學生往往對國外的生活了解不多,行李箱裡也會放一些累贅、無用的物品。
鄒嘉宏就讀於德國多特蒙德工業大學機械製造專業。他第一次前往大學時帶了衣服和一些專業課上可能會用到的文具,還有大量充電電池。「當時,我在國內聽說德國的電池很貴,所以就帶了很多充電電池。但是現在兩年過去了,我連電池的包裝盒都沒拆開過。我的初衷是儘可能在國內多買一些東西,在國外少一點麻煩。」
康滕(化名)在加拿大馬尼託巴大學學習美術專業。對於出國留學帶什麼這件事,他現在提起來有點追悔莫及。「我第一次來加拿大,千辛萬苦地帶了兩個大箱子,裡面塞滿了衣服、書、電腦和被子,甚至還帶了電飯煲等小家電。由於行李太重,導致我在搬運行李的過程中拉傷了韌帶。結果是我費了這麼大勁扛來的電飯煲、加溼器卻因為國內外插座、電壓不同而無法使用。」他現在和自己的室友租了一個存放物品的小倉庫,裡面放置了很多他從國內帶來卻完全沒有用到過的東西。他說,準備回國的時候再海運寄回家。
每次出國
最好輕裝上陣 只帶必須物品
有了類似經歷後,再次從國內出發,帶東西時就有了經驗。這時留學生的行李清單會有什麼變化呢?
陳五茅(化名)在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讀教育學專業。她現在已經有了一年多的加拿大留學經驗。「我一般回國都會帶些藥過來,比如少量治感冒發燒的非處方藥品。渥太華這裡的藥比較貴,去醫院看病也不如國內方便。此外我還帶了在國內購物網站上買的一些參考資料,國外教材比較貴,我會在國內把近期需要學習的資料買好或者列印好,然後帶過來。」
嶽明芮在韓國崇實大學學習會計專業。她認為自己行李箱裡帶得最值的東西就是書。「在中國買書帶到韓國的原因有3個:一是韓國的書很貴;二是我的韓語不太好,在韓國買的書一般是韓文的,我閱讀起來太費勁;三是中韓文的書中也會折射中韓兩國的思維差異,相比之下,我當然更喜歡看中文書。所以對我來說從國內帶來的書價值很大。」
鄒嘉宏的媽媽在他出國時給他帶了些在德國買不到的調味品和食品,像八角、花椒、木耳、海米等。他說,德國菜不太合自己的口味,而且相對中國菜來說比較單調。所以在德國想吃中國菜了就拿那些食材自己做。現在這些國內獨有的調味品已經成了他行李清單中必帶的物品。
帶與不帶?
可視個人情況 最好有小禮物
正在行李清單上糾結的準留學生們,不妨來聽聽「留學前輩們」在這方面的經驗。
康滕說:「我現在從中國出發一般只背一個包,裡面放著筆記本、護照和錢包。我覺得很多從國內帶的東西不一定適用於國外,尤其是衣服不用帶太多。因為我們出國後接觸到的新東西很多,審美也會發生變化。我覺得可以『輕裝上陣』,這樣既方便又省錢。不需要過早、過多地在國內購置衣物。」
今年從國內出發時,鄒嘉宏給德國的朋友們帶了一些中國特色的小禮物。國外的朋友們收到後都很開心。一個特別喜歡中國功夫的男生,在收到鄒嘉宏送的雙截棍後,回家就打開網上雙節棍教學視頻開始跟著練習。送外國朋友禮物,除了能增進彼此間的友誼外,還能傳播中國文化,增加外國朋友對中國的了解,自己也在傳播中國文化的過程中體會到一種自豪感。
嶽明芮給即將啟程的新一批留學生的行李清單如下建議:「我覺得語言能力好的話,甚至可以什麼都不帶,到了目的地後再慢慢購置,這樣既能迫使自己儘快了解當地環境、增加跟當地人交流的機會、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也免去了攜帶著臃腫行李長途旅行的麻煩。」
當然,出國帶什麼、不帶什麼還是得根據個人情況而定,要在考量留學目的地國國情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經濟實力、語言能力、所學專業等進行取捨。趙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