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劉璨
幾天前,一則破產消息在福州當地引起軒然大波。當地知名IT企業一丁集團宣布破產,一丁董事長吳建榮失聯。
作為一家成立15年、員工人數超2000人的老牌企業,一丁獲得過各種榮譽:中國連鎖百強企業、中國軟體百強企業和2013年中國最具價值成長企業50強等等。
然而在轉型O2O之後,一丁集團花費10來年修築的「帝國」轟然倒塌。
資料顯示,在2000年初的PC時代下,一丁憑藉組裝電腦業務快速起家,並在2008年獲得蘋果銷售代理權。
不過一丁的線下門店擴展過於迅速,2012年全國已達391家,其中多家門店處於不盈利狀態。
在今年轉型做O2O之後,一丁集團上線了一丁網,旗下包括一丁到家、創客空間、全球購、智能生活四塊業務,意圖打造國內領先的IT服務O2O平臺。同時一丁集團還斥巨資在全國十幾個城市落地Easmart智能生活館。
按照一丁集團的規劃,2016年起三年內O2O年銷售收入至少達到100億元人民幣。然而時至今日一丁集團宣告破產,其在全國的數百家分店已經關閉,公司老闆吳建榮目前處於失聯狀態。
一丁集團副總裁林德志在破產後發表了一封長達四千多字的公開信,不僅講述了公司過度擴張背後的深層原因,還警示O2O領域的創業者要考慮好「燒錢」的問題。
對於一丁不斷加大的資金投入,林德志稱讓他深陷漩渦是銀行和廠商:「銀行說,你生意做那麼好,我給你貸款吧,沒事,多貸點;廠商說,你生意做那麼好,我給你授信吧,一個億夠不夠,給你三個億吧。就這樣,一個靠借貸維持運轉的資金鍊條形成了。」
林德志稱自己曾與吳建榮提起過這個問題,「其實我剛到集團工作時曾和老闆聊到這個話題,我說大哥,咱們能不能不要布這麼龐大的局,只專心做其中的一塊業務好不好?那是BAT要幹的活。後來我知道他也有苦衷:他根本停不下來,只有大的布局,才能講出大的故事,才會有銀行和廠商繼續支持他這個不賺錢、靠借貸維持的體系。」
林德志認為所有靠燒錢維持運轉的O2O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究竟是先把規模做大,還是先把贏利問題解決好?潮水退去,終會知道誰在裸泳。」
最後他還提到,吳建榮在跑路前反思了3點:第一,永遠不要跟銀行借錢;第二,永遠不要向民間借貸;第三,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