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學書法,可是困惑多多,有三個問題對想學書法和初學書法的人困擾最大:從哪種字體入手?選誰的碑帖臨寫?怎麼選用毛筆和紙張?
下面就從這單方面作一些簡單的說明。
從哪種字體入手?
書法的字體有篆書、隸書、楷書、行草、草書等多種,哪一種較為合適初學者呢?書法家對這個問題各有不同見解。
有人建議從篆隸練起,理由是打基礎應從源頭學起,認為篆隸格律高古。對於有一定書法基礎的人來說,從篆隸入手無疑是正確的路徑,可是對於沒有基礎的初學者來說,不了解篆隸書,不認識篆隸書,想要學習肯定有困難,首先思想上就懼怕學習,一無所知的古體字,想要寫好,既沒有信心也沒有意義。
也有人建議從行書學起,理由是平時行書運用廣泛,鋼筆字多寫行書,如果能在毛筆上再有所突破,行書將會寫得更好。
更多的人建議初學者從楷書入手。
書法家蘇東坡曾說:楷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奔。立、行、奔是按照一定的順序的,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沒有看過還沒學會走就會跑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應該從楷書入手。基礎打牢固了,再學行書效果更好。
選誰的碑帖臨寫?
確定了從楷書入手,就要解決選帖的問題。值得臨摹的楷書帖非常多。例如以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晉人楷書,以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為代表的初唐楷書。以顏真卿、柳公權為代表的中晚唐楷書,以摩崖石刻、墓誌碑版石刻為總稱的魏碑楷書。
可供選擇的楷帖這麼多,如何選擇呢?簡單作一個比較。晉人楷書是楷書的源頭和標杆,古法古意兼備,文質俱佳,高雅脫俗。晉人楷書多為蠅頭小楷,間架結構極難把握,恐怕初學者難於把握。
以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為代表的初唐楷書路數很正,字的結體非常完滿,字在個體上屬於中楷,起筆和收筆處不是特別欠明晰清楚,初唐楷書或勁險刻厲、法度森嚴,或平正中見險絕,剛柔並重,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難學。
比較合適的是楷書是魏碑,體魄雄強,韻高氣滿,唯一的缺點是碑石字數和點畫殘缺,初臨摹者往往對殘缺與點畫分辯不清。
所以初學毛筆字的人還是最好從中晚唐楷書下手,從中晚唐書法入手有兩大好處:一是大楷的筆畫明晰好辨認,起筆收筆結構都清晰可見。二是帖上的殘缺較少,誤差少。
如果選擇從顏真卿和柳公權入手,可以從顏真卿的代表作《顏勤禮碑》和柳公權的代表作《玄秘塔碑》寫起,在臨習了一段時間後,要較為全面的了解一下顏、柳的字。顏、柳楷書以方筆為主,骨力剛健謹慎,但其轉機、挑剔處的重頓有些筆畫也因著重過頭成了缺陷,所以李煜和米芾都說顏真卿的書法太過「粗壯」,因而「醜怪」。
如果不注意這些方面,一味其形似並開展其僵硬刻厲,很容易把顏、柳寫成仿宋體字。那便是死學顏、柳,只求形似,不得要領。
怎麼選用毛筆和紙張?
普通毛筆有羊毫、兼毫、狼毫三種。的分別按照毛的軟硬區分,初學書法的人適合用兼毫筆,常用的「白雲」筆,適合初學書法的人使用。
對於初學者使用的紙,有人說在練習的時候可以用舊報紙或薄白紙練習,並且在用薄白紙時還要要用比較澀的一面練習,因為澀面對墨有很好的滲透性。其實現在的初學者還可以選用半生半熟的豆腐宣,或者毛邊紙,既好用,又經濟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