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媒體報導,開業十年,長樂路延中綠地下的「都市風情街」已失去了往日風情,斑駁掉落的「石庫門」,昏暗潮溼的環境,閉門招租的空置店鋪都在訴說著人氣低迷的現實。為何曾經風光一時的都市風情街變成如今的模樣?不少店主認為責任在於管理方不善經營,而現任的經營方則表示礙於防空洞改建的諸多限制,這裡的經營策略只能是「保持現狀」。
實地走訪租金雖低但店鋪仍紛紛轉租
一個周末的傍晚,記者拾級而下,走進位於長樂路成都南路的都市風情街,置身於延中綠地之下的這片地下商場到今年開業整10年,一度以「仿石庫門式樣的裝飾」、「不少動漫玩具小店」、「風格小潮」而聲名鵲起,吸引了滬上年輕人的光顧。
然而,十年後的今天,往日風光已模糊不可辨。昏暗的地下空間裡泛濫著潮溼的氣味,「仿石庫門裝飾」也被拆除了不少,剩下的一些因歲月的侵蝕顯得斑駁凋零。環境冷清之外,人氣也同樣不高,記者走進其中的一條小路,僅有一邊的店鋪開業,另一邊不是已經閉門謝客,就是空關待租,據粗略統計,在風情街裡空關的店鋪至少有一半,玻璃門上貼著一張又一張招租信息。
據了解,這裡的租金較低,一間13平方米的商鋪每月2800元左右,與地面上動輒上萬的月租金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吸引力。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與過往店鋪類型多樣不同,如今在風情街內開業的店鋪多為玩具模型店,服裝店僅數家,生意也並不興旺。「一般都是熟客來這裡買,還行。」一家服裝店的店員告訴記者,開業三年來生意尚可,但多為熟悉的老客人,這裡還是模型店最受歡迎,服飾店也不多。記者注意到,這裡的店鋪通常中午才開門,夜晚8點左右關門,比起一般的商業街而言,營業時間不長。
店主訴苦服務太差連空調都不開
坐落於長樂路沿線,距淮海路商業街不過步行幾分鐘,擁有如此「市口」的地下商場為何如此冷清?
一位經營手機配飾的店主感慨道,「這裡以前倒真的蠻熱鬧的。」這位年過半百的店主指了指周圍兩三間待租店鋪說道,「比如這家魔術店,老早生意很好的,還有那邊那個吉他店,來學琴的人很多的。」這位店主回憶道,開店六年,也曾遇上過風情街的「黃金時段」,「當時三天兩頭有媒體來採訪,一天的營業額就有一兩千元。」
在一篇刊登於2004年的新聞裡,風情街因表演老弄堂風俗而被媒體關注,「當遊客步入由縱橫交錯的老石庫門弄堂組成的都市風情街時,老上海街頭的叫賣聲此起彼伏,賣花女、賣報童、小煙販、小皮匠、磨剪翁、老虎灶、舊警察、白相人,以及黃包車等風俗舊景一一撞入眼帘。當年從這裡動遷的市民徜徉其間,感受時光變遷。」彼時,這裡還被稱為「仿佛時光倒流100年」的「上海風情街」。
然而,「現在一個月的營業額也就幾千元,每天都在虧錢。」老人皺了皺眉道。而曾在此開過吉他店的黃先生告訴記者,「營業環境也不行,一直有股黴味。」租了兩年後,吉他店離開了此地另謀他處。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不少空關著的店鋪門上貼出了「搬遷告示」。
談及「沒落」的原因,一位在此駐紮多年的店主認為,「服務越來越差是主要原因。」這位店主指了指玻璃門說道,為了多收租金把石庫門裝飾敲掉改建玻璃門,常年潮溼又吝嗇開空調,購物環境實在不佳。「這樣的店都是需要聚集人氣的,你搬走了他搬走了只會越來越冷清。」記者在採訪一家玩具模型店時店員也坦言,雖然作為滬上購買模型的一個聚點之一,營收尚可,但「管理服務實在是不怎麼樣。」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記者再度走訪風情街,彼時很多店鋪尚未開門營業,偶有稀稀落落的顧客。「我是在附近上班的,吃完飯沒事兒就來逛逛。」白領吳小姐告訴記者,這裡的店鋪在她的印象中還「挺有特色」,美中不足的是「環境不好,人氣不高」。記者查詢了諸多網友點評後也發現,對於這座都市風情街,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悶悶的」。
物業回應防空洞改建受限管理方針「保持現狀」
都市風情街開業之初如何定位?十年間究竟經過了幾度變遷?緣何如今的風情街已看不到往日「風情」?……帶著諸多疑問,記者採訪了管理方旺都服飾管理公司。在風情街一隅,管理處的吳經理告訴記者,風情街是一處從防空洞改建而來的地下商場,十年間幾易其主,情況一直「不好不壞,店都蠻有特色的。」吳經理表示,該公司於幾年前租賃此地經營管理,但礙於防空洞改建的諸多限制,一直未有「大動作」。對於店主所反映的管理不善的問題,他亦表示無奈,「我們每個月的管理費只有200元,怎麼可能提供和其他高檔商場一樣的服務呢?」
吳經理告訴記者,開業之初經營方曾花了一年百萬元的經費用於廣告宣傳,但這裡一年的營收不過五六十萬元,入不敷出,與此同時,十年間儘管店鋪租金也翻了約十倍,但依然很低廉,不足以支撐廣告宣傳等經營費用,所以目前公司管理的方針是「保持現狀」。
本文轉載來自:上海青年報 朱瑩,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