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東陽打工的蘭溪女子,為了能從一個微信上結識的「包工頭」手中承包工地食堂,被騙得暈頭轉向,一年多時間裡,先後被對方以買建材等名義騙走14萬元。1月10日下午,徹底醒悟過來的她報了案。
老家蘭溪的張大姐(化名)40多歲,她在東陽城區一家單位的食堂工作多年,閒暇時,和許多人一樣,也愛玩玩微信。
2017年9月的一天,張大姐在微信上玩「附近的人」時,認識一個自稱蔡某的男子。這個「蔡某」說自己是個做綠化管道工程的包工頭,在很多地方都有工程,就住在城區南市路。
在之後的聊天中,「蔡某」還說他舅舅跟姐夫都是做房地產的,經常聊一些工地上的事情,這令張大姐對「蔡某」包工頭的身份深信不疑。
當年9月20日,蔡某」打電話向張大姐借錢,說是母親生病了,急需1萬元做手術,他工地上資金周轉不開,讓張大姐先借1萬元給他急用。熱心的張大姐沒有多想,當即就取了1萬元錢送到「蔡某」的租住處,親手交給「蔡某」,連借條都沒寫。
到了2017年9月下旬,「蔡某」主動和張大姐聊起食堂的事情,說他舅舅跟姐夫在金華有一個大工地準備動工了,可以把工地上的食堂承包給張大姐,既不用招標也不用承包費,前提是需要張大姐自己支付搭建工棚、採購設備、建造圍牆等費用共14萬元,並稱一切事情他可以代辦。
因為平時「蔡某」開口閉口都是工地工程什麼的,張大姐對此事並不起疑,當年10月4日,根據「蔡某」的要求,轉給「蔡某」買磚頭、請工人等費用3萬元。
為了能承包食堂,此後到2018年3月,張大姐又相繼多次轉給「蔡某」11萬元,但食堂一事卻始終沒有下文。「轉完這些錢後,他告訴我要去雲南,他舅舅那裡的工地上有事,其間我一直有跟他聯繫,但他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著不見面,說他那邊有事,辦完事情就回來。」
花了那麼多錢,承包食堂卻還沒影子,張大姐也著急起來,於是就用一個陌生號碼和「蔡某」聯繫,通過添加「蔡某」微信從朋友圈裡看到,「蔡某」人就在東陽,她當即便戳穿了「蔡某」的謊言,沒想到「蔡某」此後便「人間蒸發」了。
自2018年11月到今年1月10日間,張大姐抽空四方求證,結果發現自己被騙了。「我去金華他說的工地上看後得知,那裡根本就沒有工地,後來我又找到他老家磐安縣尚湖鎮,村裡人就說他是慣騙,他的姐夫跟舅舅也不是做房地產的,就是工地上的一個木工,在村裡的口碑也很不好。」
目前,警方已受理了此案,案件還在進一步偵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