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近期,一名叫康莫(化名)的女生稱被母親軟禁在家7年,並被強制送往精神病院;康莫曾畢業於武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還曾獲得奧地利克拉根福大學全額獎學金。這個高學歷並且在學校表現活躍的女生因何遭遇原生家庭的災難,她父母的不和關係造成了母親對女兒的虐待打罵。同時分析也指出此女生可能具有被害妄想症,這和她之前取得的學業等成就並不矛盾。
精神病發藥人數達五分之一 多種問題成發病根源
竇文濤:《鏘鏘三人行》,格子我覺得最近咱們應該多請教咱們李玫瑾老師,因為越發的感到精神狀況不太正常,你說其實中國十幾億的人口,過去有過一個數字,說將近一億人得有種種的潛在的明見心理問題,那麼這個裡面再加上可能會造成有危險的。
李玫瑾:對,我曾經去一個精神病院,因為一個案件去的時候,跟他們的醫生和院長聊天,因為我們知道春天是精神病的高發時期,所以我當時就問那個院長一句話,我說你們這個春天的時期,你們這個地區,你負責發藥的人數,在人口當中的比例是千分之幾?那院長當時回答,不是千分之幾,是百分之十幾。
竇文濤:天吶。
李玫瑾:也就是說應該將近了五分之一。
劉少華:很多人連睡眠異常都屬於精神類。
李玫瑾:對,抑鬱症、焦慮、軀體化症狀,就別說什麼分裂、妄想那些嚴重的病,所以心理上的問題和精神上的問題,在現在社會真的是比較越來越重,這可能也跟一個社會的變化,我們的。
竇文濤:失衡。
李玫瑾:對,失衡,原有比較穩定的生活環境被打亂,你比如農村大量走了,城裡擠進來很多人,所以兩邊都會覺得很不舒服,這個過程當中,你比如進城的人,他沒有根,也就是父母都不在這,他得靠自己打拼,然後還得把父母接過來,而城裡的人,就覺得我們的空間被擠壓,所以這個過程當中,很多人他生活上都有一種壓力感。
竇文濤:而且現在一直禍及到我們小師妹,據說是。
劉少華:我師姐。
竇文濤:你師姐,我的師妹,說這個女孩子最近在網上太多人議論她,但是你知道介紹她的事情,我甚至咱們作為有公信力的媒體,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說,因為我覺得很詭異,就是這個女孩子,咱就不說她的名字,首先是在知乎上有一個網友寫她的故事,好像像人們求助,說大家要幫助這個女孩子,我覺得唯一能夠知道的,這個女孩子今年30多歲了,她要麼就是咱們武漢大學新聞系。
劉少華:她是廣電系的。
竇文濤:是屬於咱們新聞學院。
劉少華:新聞學院,對。
竇文濤:上過四年,後來又上過香港中文大學讀碩士,後來又考到奧地利一個大學,還考到了獎學金,但是你就奇怪,她指控,或者這篇文章帶她指控的就是說,這個女孩子的父母親多年來一直把她當精神病,想要控制她,甚至用了軟禁這樣的詞,多次把她送到精神病院,以至於她到了奧地利的大學,她父母又找個理由,把她騙回來。
劉少華:說給她買鋼琴。
竇文濤:我怎麼聽著她就有點不太正常。
劉少華:一個鋼琴就能弄回來。
竇文濤:對呀,所以我們先看看網上流傳的圖片,我再次說明這個事情,我覺得很詭異,事實到底是什麼?你看,這個當然我們做了處理,就是這個女生,再看下邊,就是這個女生,有人說她關在家裡,吃精神病的藥,現在都胖了,腳都腫了,你往下看,咱們再往下看,這個應該是沒錯的。
李玫瑾:這是2006年。
竇文濤:武漢大學拿到了學士。
劉少華:劉經南校長。
竇文濤:你看這是香港中文大學她的學位證明,這個是奧地利的那一間大學。
劉少華:證書。
竇文濤:你再看,這就是所謂她在家裡。
劉少華:殘疾人證。
竇文濤:據這篇文章投訴說她父母還逼她辦殘疾人證,說要不辦,就把她送去精神病治療,這就是她吃的藥,你看底下書架上,很多藥,很多藥,右邊是藥單子,處方單,這個事你不覺得很詭異嗎,李老師?
李玫瑾:不詭異,我覺得她就是個病人,當然是我個人一個看法,為什麼?就是說我們從她整個經歷來看,首先我們大家明白一點,不是精神病人和智商,不是必然的高智商就不會得精神病,這是我們應該要改變一個觀念,有很多精神病人他非常聰明,甚至在某一個方面超出常人。第二點他如果一旦發病的話,他有時候,精神病人是沒有很好自我意識的,所以他會出現一些讓大家周圍人看他很反常一些問題,我想他要如果說他完全是個正常人,被父母迫害的話,那他身邊的同學是不會沒有聲音的,目前只有媒體的聲音。
考進名校卻被原生家庭坑害 誰之過
竇文濤:格子我是看網上講,你說她要真是精神病,她在武漢大學讀書四年,好像還成立過什麼自行車協會,而且當年很多同學是不是也覺得她還是正常的?
劉少華:是正常的,所以這幾天武大校友會,說去天津什麼解救她,我昨天特地在群裡問,但是還沒有人告訴我最新的進展。
竇文濤:她已經離開父母家了。
劉少華:我聽說好像是的,就是沒有人告訴我一個確鑿的信息,這就很詭異,因為按理說我們都能打聽到,但是我聽到的消息,目前是天津校友會和北京校友會已經去找她了,去核實情況。
竇文濤:你是哪個校友會?
劉少華:咱們倆可能可以單獨組一個鏘鏘社。
竇文濤:武大鏘鏘校友會。
劉少華:您是會長,我是會長助理。
竇文濤:怎麼也得秘書長。
劉少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
李玫瑾:把這位同學拉進來,你們三個。
劉少華:不,李老師,我們給你做著。
竇文濤:咱們先得把師姐精神健康問題搞清楚,你跟校友打聽,你的判斷有什麼?
劉少華:我的想法不太一樣,我跟李老師想法不太一樣,因為李老師她判斷她精神有沒有問題是很專業的,我這方面確實不但業餘,而且我自己精神有沒有問題,我都不知道,所以我能想到的是極端個案,有時候具有分析的價值,有時候我們得從個案跳出來,就是說這個現象為什麼引起了比如我這一代人,這麼多人的強烈反彈,而且你知道,以前的時候豆瓣上,2008年建了一個小組,叫做父母皆禍害,這個小組一度非常的大,就這個師姐在那個小組裡面的,在豆瓣上,這個小組很有意思,它這個名字取決於英國作家叫尼克·霍恩比他寫的一個叫《自殺俱樂部》的一本書,這個書很有意思,四個主人公,四個主角,其中有一個主角叫傑斯的小女孩,這個傑斯在回想她整個青春期為什麼失敗了,因為他們組成自殺俱樂部,想自殺嘛,她整個青春期為什麼失敗的時候,就說了這句話,父母皆禍害,這句話在兩代人之間引起了強烈的反彈,有很多五六十年代的人說,你憑什麼說父母皆禍害?我們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你知道多不容易,我們替你做這個決定,做那個決定,實際上80後、90後這一代,覺得說我要的可能不是你的那個決定,是你放手,我從這個事,因為其實體現這個學姐和她父母之間的衝突,具體家庭內部到底怎麼回事,她是不是精神病,我不知道,她父母是不是有問題,我也不知道,但是僅從可以看得到的來說,你可以知道這兩代人之間有著巨大的認知差異。
想看更多金牌時評、熱點解讀、主播風採、幕後猛料?噓!悄悄加入鳳凰私享會(ID:phtvifeng),讓小鳳君帶您走一走鳳凰衛視的小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