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
此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養兒防老」。雖然時代不同了,人們也不太注重這種觀念了,但還是有些人存在著某種傳統的思想,甚至依舊認為「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可事實真是是這樣的嗎?退休的蘇奶奶和年逾百歲的常老人,分別有一段自述,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答案。
蘇奶奶:
我原本是瀋陽人,後來下鄉嫁給了他爸,再也沒回瀋陽過。如今退休在家已經快十年了。要說,我對我兒女的認識,一直都是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向。可孩子大了,這差距還是體現出來了。
我當初生我閨女的時候,頂著老大的壓力,可如今,我還真是不後悔,最滿意的就是我這個閨女。倒不是說,她多麼有才華,事業多麼有發展,而是說對我和他爸的關心程度要遠遠好過兒子。
我兒子其實也很了不起,打小學習就好,情商也高,後來考了名牌大學,工作後又連連高升。即便是他這麼「厲害」,也沒忘了我和他爸,隔三差五就讓媳婦給老兩口送點錢來,可我們想要見兒子一面卻很難,再說,男孩子心粗,對於我和他爸的心思,他從來也總是聽不出來。
可我閨女就不一樣,女孩心細,雖然也有自己的家庭,可兩邊的父母都兼顧的極好。錢是錢,東西是東西,關鍵是她常來陪著老倆口啊,尤其是我老頭子去世以後,她對我的關懷那真是沒的說。我剩下的這點時間,看來也就依靠我們家閨女了。
常老人:
我都這把歲數了,看明白了,也不願意嘮叨我自己的孩子們。不過,你一定要聽,我就說說我的經歷過的,看到過得。
要說生男孩好,還是女孩好,關鍵是看你有沒有那個命。再說,男孩有男孩的用處,女孩有女孩的好處。關鍵是看這個孩子的本質怎麼樣。
我見過家裡兒子好的,也見過家裡女兒好的,還見過老媽一生七個,沒人養的。
其實,養孩子的過程不容易,可如果不教育好孩子的心,將來他再有本事,也借不上光,這個男孩,女孩沒有關係。
由於,常老人年齡大了,筆者並沒有問出更多的內容來,但她的這些話,已經讓我們看懂了她的心意。
的確,蘇奶奶也罷,常老人也好,他們都是父母中的幸運兒,正是由於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抓住了幾個關鍵點,才能就成自己家那些「合格」的兒女們。而這和性別真的沒有關係。
關鍵1:讓孩子擁有感恩之心
學會感恩,是養育孩子過程中最重要的一課。感激別人、體恤別人,能夠對他人感同身受,這些都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關鍵2:言傳身教
相信,一個勤勞、善良、勇敢、陽光的媽媽,也會教育出同樣能力的孩子,這就是上行下效,言傳身教的結果。
看來,所謂的「生男生女都一樣」是正確的,只要我們教子有方,想要成就自己的幸福晚年,打造一個「暖心的孩子」,那就是「潤物細無聲」的小事。
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的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的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