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海鮮指南(seafood-guide)張麗麗
年貨裡的硬貨當屬海鮮,好吃的各種大蝦更是年貨必備選項。有「裡」有「面」好吃不膩,鮮香紅豔營養豐富。從各大電商平臺的銷量數據來看,厄瓜多白蝦更是各大網紅蝦品類中的「C位」王牌。但仔細一看,好像並不是那麼回事。
厄瓜多白蝦「海捕」之名純屬虛構
每次去主流電商平臺搜索「厄瓜多白蝦」,都能遇到網上店鋪把厄瓜多白蝦描述成「船凍」「海捕」「活凍鎖鮮」的情況。
事實真相是:厄瓜多出口白蝦全部依賴人工養殖,並非海洋捕撈產品。這要從厄瓜多白蝦養殖及捕撈的實際情況說起。
厄瓜多白蝦
厄瓜多白蝦就是南美白對蝦
厄瓜多白蝦 ,就是南美白對蝦,學名凡納濱對蝦(Penaeus Vanmamei),亦稱白腳蝦(White-leg Shrimp),俗稱「白蝦、青蝦、白對蝦」;屬真蝦總目、十足目、枝鰓亞目、對蝦總科、對蝦科。通常棲息在泥質海底,白晝多匍匐爬行或潛伏在海底表層,夜間活動頻繁。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厄瓜多白蝦,其實和國內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在種群分類上沒什麼區別。但白蝦在厄瓜多當地的養殖模式與國內有很大區別。
厄瓜多白蝦實物圖
目前,南美白對蝦全球主要養殖產區包括中國、厄瓜多、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新型產區有沙烏地阿拉伯、秘魯、委內瑞拉等。不同產區的產品在外觀和口感上有所不同。
不同原產地白蝦外觀對比示意
厄瓜多白蝦通常體色青亮,肉質飽滿緊實、口感鮮甜接近野生蝦口感,因此在國內市場倍受歡迎,以至於厄瓜多白蝦在進口冷凍白蝦市場一直處於「風向標」的地位。
厄瓜多蝦塘水深僅1米多,收蝦在夜間進行,主要靠排空池塘,容不下海捕船
厄瓜多出口到全球各地的白蝦,是靠下圖這樣的厄瓜多蝦塘養殖出來的。這些養殖池塘水位都不深,通常在1-1.2米,那些電商平臺中出現在浩瀚海洋中的大型捕撈船根本無法在這樣的池塘中容身。因此,厄瓜多白蝦是深海捕撈的說法並不屬實。
厄瓜多的白蝦養殖池塘
同時,厄瓜多地處赤道海域,當地炎熱的天氣雖然最適合白蝦生長,但最佳捕撈溫度為4℃。為了獲得更好的白蝦產品,當地大型的白蝦出口生產商都儘量將加工廠建在白蝦養殖池塘中央或附近,並在夜間10點至次日凌晨2點收蝦,一方面是順應白蝦晝伏夜出的生物習性,收穫的蝦更新鮮更有活力,另一方面夜間氣候更涼爽,收穫的蝦更容易保鮮。
央視記者曾親赴厄瓜多報導過當地白蝦養殖及夜間捕撈等產業特點
厄瓜多收蝦和運輸的過程,也和有些電商商家介紹的大不相同。在厄瓜多,白蝦養殖池塘多數建在臨近海岸的地方,蝦塘之間有公共水道,很多池塘換水依靠漲潮落潮(蝦是底棲生物),收蝦時靠放空蝦塘裡的海水,統一收穫一塘蝦。
厄瓜多白蝦屬於池塘「生凍」產品,並非遠洋「船凍」
夜間收穫起來的白蝦,會立即裝進箱中,一層蝦一層冰碼放,保鮮的同時也會滅活。蝦收完後,會儘快運輸到加工廠生產加工,到達工廠的蝦大多是冰鮮蝦,運輸過程保鮮工作做得好的話,品質依然很新鮮,屬於「生凍」產品。
剛收上來的白蝦和碎冰混合在一起
關於運輸時間的實際情況是:有些距離蝦塘很近或加工廠乾脆設在蝦塘中央的企業,白蝦從收穫到送至車間急凍可以保證在1-2小時內完成,有些則因距離較遠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以上。
但有些電商商家在宣傳時使用「船上活凍」的字眼,並強調蝦在船上經過若干分鐘之內就能冷凍至零下幾十度,再配上一張遠洋捕撈的圖片,很容易讓消費者誤解為遠洋捕撈產品,誤導消費者,也和實際情況不符。
截圖自電商平臺銷量靠前的品牌旗艦店、官方店等。很容易讓消費者誤解養殖的厄瓜多白蝦為「海捕」「船凍」「活凍」產品,與實際情況不符
截圖自電商平臺銷量靠前的品牌旗艦店、官方店等。很容易讓消費者誤解養殖的厄瓜多白蝦為「海捕」「船凍」「活凍」產品,與實際情況不符
既然南美白對蝦國內也有養殖,為什麼大家更喜歡買進口冷凍的厄瓜多白蝦?
原因一:厄瓜多用低密度換高成活率,變「低效」為「高效」
厄瓜多白蝦養殖模式區別於世界多數其他產區。厄瓜多採用半集約化低密度養殖,加上南美洲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最大程度地將厄瓜多白蝦養殖業與自然達到平衡。
厄瓜多地處南美洲,是最早將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發揚光大的國家。自1967年建立第一個養蝦場至今,厄瓜多白蝦養殖產業已經有50多年的經驗,全國蝦場面積達22萬公頃。
截至2018年6月,厄瓜多白蝦產量及出口數據。圖片源自厄瓜多出口與投資促進局
厄瓜多是南美白對蝦的源生地之一,沿海還保留著一定規模的野生蝦種群,所以在育苗上,厄瓜多有先天優勢,可以精心挑選更優質的種蝦用來選育優質蝦苗。
與國內每平方米水體投放上百條蝦苗不同,厄瓜多當地每平方米水體平均僅投放8-15條蝦苗,這樣看起來不夠高效的低密度養殖模式卻能夠幫助白蝦降低疾病傳播機率,不必使用抗生素,並且能夠蝦苗在池塘養殖階段保持良好水質,使白蝦成活率從1998年的45%提高到2016年的65%-75%之間,變「低效」為「高效」。
原因二:厄瓜多用益生素替換抗生素,「零抗」「可追溯」白蝦更安全
與此同時,厄瓜多白蝦在養殖過程中所使用的蝦料也減少了魚粉的使用量,廣泛使用益生素、免疫刺激劑、有機酸,提高了飼料轉化率和穩定性。這些改變可以讓其在生長末期擁有更好的飼料轉化率。養殖周期提高到每年的2.9-3造,每公頃產量保持在1600-1800公斤之間。
低密度養殖模式使厄瓜多白蝦成活率大大提高的同時,遠離了藥物和抗生素。
2018年,多家厄瓜多白蝦出口企業(包括歐瑪莎、南美蝦皇、桑塔等公司)聯合厄瓜多水產養殖協會(CNA)開啟「可持續養蝦夥伴關係(SSP)」認證,並在中國各大漁博會現場努力推廣,為的是設立新的行業標準,提高厄瓜多養蝦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形象。
SSP認證主要有四點要求:1、產品須通過「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認證;2、產品生產過程不影響水環境;3、可追溯性;4、零抗生素。拋去其他方面不談,單單追求「零抗生素」這一點,就能夠讓全球消費者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消費者產生食品安全信賴,這對厄瓜多白蝦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推廣是非常有意義的。
「可持續養蝦夥伴關係(SSP)」認證包含的四方面要求
除了SSP,多家厄瓜多白蝦企業還接受國際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和認證,包含BAP、ASC、ISO、HACCP、ACC、BRC等,進一步保障產品的可靠品質。
原因三:國產白蝦多數轉為活鮮消費,價格高,消費者對凍蝦接受度越來越高
我國在1998年從美國引進了南美白對蝦,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目前,南美白對蝦已經是我國產量最大的對蝦養殖品種。因為南美白對蝦對鹽度適應範圍很廣,在我國華北、華東、華南地區,養殖業者通過不斷摸索,採用淡水、鹹淡水、海水等不同鹽度水體探索出土塘養殖、高位池養殖、小棚養殖、工廠化養殖、魚蝦混養等不同養殖方式。但總體而言,養殖密度都比厄瓜多高,且養殖成功率近兩年一直不高。
隨著我國環保政策實施力度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多的蝦塘面臨被拆掉的命運,一方面國內的塘租人工費用越來越高,蝦農只能追求高產量,這也直接導致了國內白蝦養殖排抗排汙多,環保不達標遭到拆塘;另一方面,近幾年國產白蝦消費逐漸轉為活鮮消費為主,因此塘頭收購價高於國外生凍蝦的收購價格,市場售價也逐年變高,讓一部分消費者轉為選擇方便網購和性價比更高的進口冷凍白蝦。隨著國內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冷凍海鮮接受度的越來越高,家庭消費場景中凍蝦「出場率」越來越高。
厄瓜多白蝦年出口50萬噸,60%出口到中國及越南市場
白蝦是厄瓜多首要出口產品之一,2018年已經超過香蕉成為當地第一大非石油出口產品。
隨著中國市場對厄瓜多白蝦需求量猛增,2018年全年,已有60%的厄瓜多白蝦出口到中國市場(包括出口到中國和越南兩國的白蝦,因為越南是白蝦淨出口國,進口的白蝦幾乎不在國內消費絕大多數流向中國市場)。
白蝦是厄瓜多第一大菲石油出口產品。圖片源自厄瓜多出口與投資促進局
據外媒Undercurrent News根據厄瓜多水產養殖協會(CNA)最新統計數據報導,2018年厄瓜多白蝦出口總量505857噸,較2017年增長19%,其中約60%出口白蝦最終運往越南和中國,共303351噸。
2018年厄瓜多白蝦出口市場情況。圖片源自Undercurrent News
從連年上升的進口量可以看出,中國市場對厄瓜多白蝦的重要性越發明顯,消費者對海產品的原產地認知度也會越來越清楚。如何引導消費者正確認知厄瓜多白蝦,將成為培育消費市場的新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