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聽到別人說:「今天是幾月初,幾月幾日,什麼時候是立春,陰曆陽曆什麼的。」長大了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除了陰曆陽曆這兩種關於日期的陳述外,我們經常聽到「農曆」的日期,這三種陳述有什麼區別?
所謂陽曆,就是我們常用的日曆。我國自古就有陰陽的思想,陰陽就是日與月。
那麼,以前的古人用的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其實用的就是農曆,二十四節氣那個。
中國自古以來,曆法是一種陰陽合曆,一般稱為「陰曆」。
許多人陰曆農曆傻傻分不清,認為陰曆就是農曆,但實際上是有區別的。農曆時間比陽曆每年少11天左右。
如果按陰曆,也許不到五年,我們夏天就要過春節了。
但是這種事情沒有發生。因為中國逆法中有一項偉大的發明叫做「閏法」。閏年閏月,是不是經常聽說。
每19年設定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是一年383天或384天,稱為閏年。例如,2016年和2020年是閏年。
農曆還根據太陽的位置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方便農業生產準備。所以24節氣不是陰曆,而是農曆。
但是現在除了清明節以外,中國的其他傳統節日都是用陰曆定的。
陰曆、陽曆和陰曆有什麼區別?這次終於分開了
現在,每年都慶祝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因此,中國的傳統曆法是陽曆和陰曆相結合的陰陽曆。
它用閏法填補了陰曆和陽曆的時差,用農曆的規律創造了安排農活的24個節氣。
陰曆的時機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春耕秋收也有序地計劃。太陽和月亮在一起的農曆實際上比其他曆法更有價值。
農曆不僅僅是曆法,而是從上到下,數千年來生活經驗和智慧的化身。所有中國人都應該牢記:我們的陰曆元年是軒轅皇帝登基的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