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訊丨空間賦能:孟凡浩&朱培棟設計實踐作品展開幕式暨研討會即將開啟

2021-01-14 有方空間



此次展覽將呈現line+成立近三年以來,兩位主持建築師孟凡浩&朱培棟的設計實踐,致力於以「空間賦能」為主題,通過四個實踐場景和四項賦能策略為line+的多元化實踐描摹出一個內在的脈絡:如何以空間為媒介,激發設計能量,實現價值的釋放與提升。開幕及研討會特邀建築評論家、策展人、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教授李翔寧擔任學術主持,以及劉宇揚、魯安東、曾群、張斌、張雷、周榕、莊慎(按姓名拼音排序)七位擔任評論嘉賓,與建築師孟凡浩、朱培棟共同探討「空間賦能」策略下建築設計的更新與迭代。

△ line+辦公空間  攝影:潘傑



自199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觸發了史無前例的建設熱潮。如果說早期城市建設以粗放型為主,那麼近年來高度市場化的社會需求和網際網路背景下日新月異的空間使用場景,則催生了對品質的關注。在這一背景下,一種介乎傳統大型設計院和小型工作室之間的新型設計組織機構開始出現,孟凡浩和朱培棟共同創立的gad · line+ studio便是這當中的一個代表。初看line+的實踐,似乎很難被簡單歸類。一方面,在設計主體上,它既有大型設計院和設計公司的成熟度和品質意識,又兼具小型工作室的研究性與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在項目類型上,它既以專業性介入大型公共和商住空間的塑造,又藉助創造力,以「小」見「大」,激發文化和鄉村的活力。如果說大多數建築師往往執著於對某種形式或是材料的可能性進行探索,那麼在line+的實踐中,它們往往是一種實現目的的方式(means to an end),通過它們,來完成中國建築市場的限定條件下的設計價值的釋放。


△ 空間賦能 Diagram


「空間賦能」作品展致力於通過四個實踐場景——自然場域中的在地營造、城市空間中的邊界重構、高密度類型的機遇挖掘、區域尺度下的有機發展——與四項賦能策略——模式賦能、形式賦能、材料/工藝賦能、類型賦能——為line+的多元化實踐描摹出一個內在的脈絡。它既是一個工具庫,也是一套方法論,多種賦能策略在不同實踐場景中,互補互力,相得益彰,編織起一張交織的「空間賦能」能量網。以設計驅動,為空間賦能,line+在應對變化的過程中不斷成長。gad · line+ studio 聯合創始人&主持建築師



曾群 | Zeng Qun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副總裁 / 總建築師

展覽由「自然場域中的在地營造」「城市空間中的邊界重構」「高密度類型的機遇挖掘」「區域尺度下的有機發展」四個實踐場景構成。「自然場域中的在地營造」呈現鄉村和自然中的營造探索;「城市空間中的邊界重構」主要關注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之間開放與滲透;「高密度類型的機遇挖掘」致力於在既定商住類型中發掘新的設計機遇;「區域尺度下的有機發展」則探索了規劃尺度下的類型方法。



在不同項目中,「空間賦能」往往演化為了「模式賦能」「形式賦能」「材料/工藝賦能」和「類型賦能」四大策略。模式賦能往往與特定社會語境和政策執行相結合,以設計推動開發範式的創新,引發傳播熱潮的爆點,最終促進更大範圍的社會發展;「形式賦能」關注建築本身及其與周邊的關係,專注於具有新意和品質的空間體驗的創造,尋求與自然和文脈的融合;「材料/工藝賦能」源自對建造本身的思考與探索,既包括對傳統和民間材料與手工藝的學習與傳承,也涵蓋了對當代材料的創新型應用;「類型賦能」則以類型學為切入點,或是通過新類型的移植,或是通過傳統類型的重組,來挖掘設計機遇。此外,在區域尺度的項目中,類型往往成為一種方法,構成了城市有機更新的起點。



空間 / 場所 / 造型 / 結構 / 材質 / 細部




「正如英國評論家羅恩·穆爾(Rowan Moore)所指出的,建築既是滿足實際需求的工具,也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而在當下的中國,建築的後一種作用或許早已遠超前者。它不再單純地解決功能性要求,也成為了一種媒介,傳遞著人們對於文化的理解。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line+的實踐顯得尤為獨特。它既不沉醉於對某種特定形式或是材料的探索,也不僅僅滿足於建築的經濟價值創造,而是直面當下的新趨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與年輕一代的空間使用方式和美學趣味做出直接的回應。它的設計策略致力於平衡經典建築學的要求與當下消費文化邏輯的迭代,致力於通過建築來完成設計價值的釋放。在此,『價值』則不僅包含隸屬於建築學範疇的材料的、建造技術的或是空間上的創新,也指以設計為觸媒,在更大範圍中、所實現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提升。」


李翔寧作序




展覽名稱:空間賦能——孟凡浩&朱培棟設計實踐作品展

主辦單位:gad · line+ studio

學術支持:李翔寧

策展顧問:高長軍

展覽概念:莫萬莉、黃鈺婷

策展執行:方怡、祝駿

展陳執行:祝駿、張思思、葉莉莎、劉欣慧、奚燕紋、付鈺

展覽插圖:李三見、徐天駒、杜夢穎、盛逸涵、葉子

項目攝影:趙奕龍、章魚見築、存在建築-建築攝影、王策、陳曦、孫磊、楊光坤

模型攝影:陳曦、孫磊

媒體支持:Architecture China、有方、安邸AD、gooood谷德設計網、建築實踐、archrace、青年建築、一人一城



本文由gad · line+ studio授權有方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以「在看」分享 


相關焦點

  • 展訊丨空間賦能:孟凡浩&朱培棟設計實踐作品展開幕式暨研討會
    空 間 賦 能
  • line+LINK丨空間賦能:孟凡浩&朱培棟設計實踐作品展開幕式暨研討會
    能孟凡浩&朱培棟設計實踐作品展開幕式暨研討會空間之於建築師是被創作與創作者的既存互動還是指向全新世界的能量磁極如果說早期城市建設以粗放型為主,那麼近年來高度市場化的社會需求和網際網路背景下日新月異的空間使用場景則催生了對品質的關注。在這一背景下,一種介乎傳統大型設計院和小型工作室之間的新型設計組織機構開始出現,孟凡浩和朱培棟共同創立的gad · line+ studio便是這當中的一個代表。初看line+的實踐,它似乎很難被簡單歸類。
  • line+ LINK 回顧|「空間賦能:孟凡浩&朱培棟設計實踐作品展」開幕式暨研討會
    :孟凡浩&朱培棟設計實踐作品展」在杭州開幕。展覽以「空間賦能」為主題,呈現gad · line+ studio成立三年以來,兩位主持建築師孟凡浩&朱培棟的設計實踐,通過四個實踐場景和四項賦能策略為line+的多元化實踐描摹出一個內在的脈絡:如何以空間為媒介,激發設計能量,實現價值的釋放與提升。
  • 展訊|卓越碩博作品跨年展——「交集之域」
    歲末年初,我們用這樣一個精心準備的跨年、跨校展為2020年作結,開啟對2021年的美好期待。展訊中國美術學院 & 西湖大學卓越碩博作品跨年展——「交集之域」Domains of Intersection——New Year Art Exhibition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and Westlake University Postgraduates章節一:想像與實證Chapter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東京藝術大學纖維藝術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舉行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東京藝術大學纖維藝術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舉行  清華新聞網9月9日電 9月1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東京藝術大學纖維藝術作品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同期舉行了作品展學術研討會。  圖為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敢教授、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科主任菅野健一教授先後致辭,本次展覽策展人林樂成教授介紹了展覽情況。
  • 【文化賦能】博山區舉行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博山五人入選作品開幕式
    【文化賦能】博山區舉行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博山五人入選作品開幕式 2020-10-18 23: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五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議程 附入場須知
    第五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AS-Helix:人工智慧時代的藝術與科學融合時間:「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是由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和藝術大師、清華大學教授吳冠中積極倡導的。本屆展覽主題圍繞「AS-Helix: 人工智慧時代的藝術與科學融合」這一命題。
  • 首屆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建築系校友作品展開幕式暨校友論壇成功舉辦
    4月20日,首屆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建築系校友作品展開幕式暨校友論壇在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隆重舉行
  • 展訊丨紙短情長——湖湘紅色家書詩詞主題書法展即將開展
    作品十餘次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性展覽。作品入展情況:第三屆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全國書法作品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四屆草書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書法作品從2003年起曾入選中國書協舉辦的正書展、隸書展、國展、手卷展、楹聯展、大字展等十多次,省內多次獲獎。
  • ...啟動儀式暨「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開幕式在藝術...
    清華新聞網4月26日電(記者 程曦 攝影 楊豔賓)4月26日上午,清華大學109周年校慶「雲展覽」啟動儀式暨「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開幕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向波濤致辭開幕式上,向波濤介紹了清華大學109周年「雲校慶」系列活動及「雲展覽」概況,並宣布「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開幕。
  • 山西財經大學「包裝設計助力興縣脫貧展暨2019屆畢業生作品展...
    【MBA中國網訊】6月5日上午10點,山西財經大學「包裝設計助力興縣脫貧展暨2019屆畢業生作品展」於太原美術館隆重開幕。黨委副書記、校長劉維奇,黨委副書記張兔元、山西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李金碧、興縣縣委副書記高鵬以及我校相關職能處室負責人出席本次會議。
  • 【YAM丨展訊】「魯東大學藝術學院2019屆畢業生優秀作品展」即將開展
    這個六月來煙臺美術博物館觀海、踏浪、看展覽 豈不美哉        由魯東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魯東大學藝術學院2019屆畢業生優秀作品展」將於5月30日至6月12日在美博展出。         隨著6月畢業季的來臨,作為學生大學階段最重要的一次展覽,本屆畢業創作展共集中展示了200餘件優秀作品,分兩個場館進行展示:美術學專業作品(中國畫、油畫、綜合繪畫等)在煙臺美術博物館展出,藝術設計專業作品(視覺傳達、環境設計、數字媒體等)在煙臺城市美術館展出。
  • 首屆「鄉鑑」論壇暨鄉創、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研討會即將舉行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和澎湃新聞合作舉辦的首屆「鄉鑑」論壇暨鄉創、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展即將於12月27日在上外賢達學院崇明校區拉開帷幕。據悉,本次論壇由上外賢達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數字光線教學與研發中心承辦,以「鄉鑑」為主題,圍繞「科技與藝術煥新崇明區域品牌建設」以及「教育與區域協同發展」為核心議題,設有「鄉鑑」論壇、鄉創作品展、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展三大主題板塊,獲批「2020年上海市緊缺藝術人才創新工作室項目」的「崇明非遺文化藝術創新工作室」也將在當天舉行揭牌儀式。
  • 大器設計揭牌|2001-2019作品展 +「控制與介入」探討展
    2019年9月2日,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大器建築設計工作室在中國院主門廳舉行了「控制與介入—武漢東西湖文化中心協同探討展」與「2001-2019 器· 設計作品展」開幕式,同時舉行了「大器建築設計工作室」成立揭牌儀式。
  • 「水路西東——宋躍林水彩·水墨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於中國美術...
    、中共九江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承辦的《水路西東——宋躍林水彩·水墨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同期「宋躍林水彩·水墨作品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美術館7樓會議廳舉行。宋躍林的水彩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與江西省藝術作品展,並屢次獲得大獎、金獎。
  • smart未來出行互動體驗展即將於北京開啟 探索出行科技賦能潮趣...
    · 12月12日,全面轉型的輕奢純電品牌smart即將在北京朝陽大悅城開啟主題為 「超可能 DE 研究所」 的未來出行互動體驗展。· 此次互動體驗展是全面轉型輕奢純電的smar t對未來出行科技如何賦能潮趣都市生活的探索和暢想,也是 品牌自1994年成立以來 , 首次同步展出 4 輛概念車型 。
  • 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2019屆研究生畢業作品展
    光明網訊(張舒煒 謝俊彥)6月16日,「中國藝術研究院2019屆研究生畢業作品展」的開幕式在展覽所在的炎黃藝術館舉行。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韓子勇,人民日報社原副社長張建星,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楊曉陽,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張士軍等來賓到場參加開幕式。
  • 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隆重...
    12月15日,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舉行。,北京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傳統工藝美術系主任王樂耕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親自為雙年展主題題字,並發來賀信。開幕式暨頒獎典禮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夫也主持。
  • 兩岸情·心連心——中華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展暨研討會在京舉行
    兩岸情·心連心——中華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展暨研討會在京舉行     新華網北京12月7日電(記者劉斐)兩岸情·心連心——中華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展暨研討會7日上午在位於北京的全國政協禮堂開幕。兩岸各界人士、文化學術專家、書畫名家齊聚一堂,弘揚中華文化,強化兩岸文化藝術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