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什麼媽
關於幼兒園,其實一年前有回答過如何挑選的問題,當時還在盤算階段。今年小臭成了適齡兒童,9月1號正式開學,終於可以分享一下實操心得啦。把整個瑣碎的過程說說,希望能給明、後年選擇幼兒園的你一點兒幫助。
如題,我們最後選擇的還是私立幼兒園,真真應了這句錢多事少離家近。
一、錢多
我們學區的幼兒園一般,所以一開始就沒考慮,在觀望的主要是單位對口的機關幼兒園,學費是3000多。但說實話,選擇公立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便宜,而是感覺在人員、師資、安全等各方面都更有保證。
今年剛好趕上了二胎潮的第一年,每個公立園都放話出來可能要搖號,所以我們也不敢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一邊報名公立園、一邊也看了幾個私立園:
單位附近的普惠性私立幼兒園,6600元/學期;家附近的普惠性私立園,5900元/學期,這個據說一上午就被報滿了。所以如果經濟方面有困難、公立幼兒園不能確保一定能上的話,可以先下手這種普惠性幼兒園。家附近的4個私立幼兒園,按距離短長分別是1.2萬、8900元、1.6萬、9800元/學期,再往上的還有3萬多和5萬多一學期的,就不做考慮了。
二、事少
事少,其實在踩點、報名、開學的各個環節,公立私立幼兒園的對比都非常明顯。
踩點即使是普惠性的私立園,一般態度也都比較好,帶你參觀一下園區,對家長的各種問題知無不言、言無不詳。公立?不好意思,學校都不能進去,不過公立的也沒啥好踩點的就是了……講句難聽的:你挑私立園,公立園挑你,愛來不來。
報名公立幼兒園能夠每個節點要做什麼都發個通知,已經算好的了;很多都是發一份指南、甚至只張貼在校門口,符合條件的家長自己按照指南上面的時間完成預報名、報名、登記等工作,逾期不候;在不同環節,需要交的材料也不同,所以務必看清楚、提前準備好,因為有些材料可能需要去住建或公積金打證明。私立的報名,就是交錢,其他的都可以不要……
開學問了下,身邊的私立基本都是9月1日開學;公立有通知9月7號的,也有還沒通知的。在上一篇幼兒園的文章說過,私立幼兒園基本可以拎包入住,甚至入學照片、入園體檢和接種本都可以過後再補。公立幼兒園不僅需要入園的材料,水杯、書包等生活用品都要自備,開學的時候還會通知家長準備黏土、畫筆等用品……
在3年的幼兒園生活中,公、私立也會有挺多不同,這個以後再寫一寫。
三、離家近
最後我們選擇的,是離家最近的私立園。
我們市級有兩個機關園,一個在新區、一個在老區,我們單位對口的是老區的,但……真的是遠,交通也不方便,所以後面我們還是報了新區的機關園。往年的話也進得了,但是今年的生源直接超了50%,各方面卡得都很嚴,所以還沒到搖號環節就被刷了。
其實也鬆了口氣。作為沒有老人幫忙的雙職工家庭,公立園4點多就放學這一點,一直讓我們很頭疼——5點半或6點下班後再去接,學校不會等到那麼晚;中途出去接到單位更不現實,距離遠、每天這樣跑出去不好、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單位也會吵到人,各種。所以我們也只是佛系地交交材料,能讀這個公立園再考慮放學後接送的問題,不能讀就算了。其實即使家中有老人幫忙的,一樣需要考慮距離問題:如果距離比較遠的話,老人是否有能力接送,走路?公交?電動?特別是遇到個颳風下雨或其他力有所不及的情況。
跟同學交流後,發現很多公立園開學後還有一段適應期,最誇張的是:每天只上半天,每個半天又只上1個半小時,連續兩周。聽了這種方案,也真的慶幸我們在私立園,不然這種開學模式,我還需要再給小朋友找個託管?即使不上學的那半天放託管,這樣頻繁的接送在時間銜接上也是很尷尬的:寶寶在幼兒園那一個半小時,你去單位吧,坐一會兒又要去接;直接等吧,又要請半天假。
私立的選擇上,也在為離家近還是離我單位近猶豫過,最後還是選了離家近的,一是考慮到之後工作可能有變動,家是不會動的;二是這樣也方便爸爸偶爾接送,小臭上了5天,爸爸就送了3天了;三是單位附近這家普惠性私立的硬體條件確實差一些。
所以總結來說,不管公立私立,我們總體考慮的還是「離家近」這個要素。最後就讀的這家私立幼兒園,1.2萬元/學期,晚託13元/天,可以到6點多再去接送,對我們來說,應該是最合理的選擇了。
讀在二胎潮的第一年還是比較吃虧的,很多配套都跟不上,相信明年的情況會好很多。不過還是建議家長們可以早做打算。
關於幼兒園的選擇,你又是如何打算的呢?歡迎分享!
感謝閱讀!我是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當什麼媽 ,同時也是公務員媽媽、文學碩士、健康管理師。關注孩子和自我的成長,更新不定,選題隨心,盼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