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它來了!
時隔 8 年,央視又帶著《主持人大賽》回來了。
節目一開播,就收穫無數好評,從評委到選手紛紛登上熱搜。
一票網友評論說這場聲控福利大賽堪稱「神仙」打架,國家隊出手,果真就是不一樣。
不得不說,這次回歸,央視粑粑可是使出了殺手鐧。
從主持人、評委到選手,陣容都很「神仙」。
光看評委陣容,就不得不服,幾乎攬括了主持界的大半江山:
從敬一丹、魯健、朱迅、高博等國民主持,到央視各個頻道的總監製作人,再到北大中傳的校長級人物……
董卿、康輝負責點評。
主持人,則是 2000 年第三屆的主持人大賽的總冠軍撒貝寧。
選手呢?
有各大衛視的當家花旦,有工作前線的記者,還有學生以及非專業出身的跨界選手。
說這是「當今中國主持界的最高水準」,一點也不為過。
更重要的是,這檔節目不愧是真·比賽。
史上節奏最快的節目
不存在之一
節奏緊湊,毫不拖泥帶水,上來就是能力考核。
沒有一大串的嘉賓頭銜介紹,沒有導師的點評三分鐘、煽情五分鐘...
從介紹專業評委到大眾評委再到比賽賽制,最後說出「掌聲有請第一位選手」,一共只用了 5 分 02 秒。
擺明了告訴大家,我們這檔綜藝乾貨滿滿,不玩虛的!
開場就奠定了快節奏,整期節目過程也是一句廢話不多說。
節目時長 95 分鐘,12 位選手,每個人各兩輪,從上場到下場,個人展示時間和評委點評打分時間加起來平均不到 8 分鐘。
3 分鐘個人展示,90 秒即興考核,時間卡到秒,多說一句都不可能。
其中最刺激的環節,當屬「 90 秒即興考核」。
注意,這個即興是真的即興,現場抽題,撒貝寧直接念完「 3 2 1,計時開始」。
連 10 秒鐘準備時間都沒有!都沒有!(觀眾如我,連題目都沒看完。)
許多觀眾看到這裡都懵圈了,表示「每次小撒一說 3 2 1,我腦子就緊張的一片空白...」
但是選手已經立即答題,進行主持播報了,而且一開口就是一篇滿分作文啊!
節奏快到姐恨不得開 0.5 倍速看。稍微走個神,就會錯過整個世紀。
看過的觀眾都表示:神仙打架,看後懷疑自己智障!
兩輪結束後,每個方向只有 3 個晉級名額,也就是說淘汰一半,賽制殘酷程度堪比主持人界的奧運會了。
不過,爽也是真的爽!
選手們一講完,馬上評委打分點評,沒有問你有什麼夢想,也沒有宣布結果前要喝一口水...
點評完立刻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統計結果,然後下一位上場。
凡是看了《主持人大賽》的觀眾,沒有一個人不會感慨——
「這是史上節奏最快的中國比賽節目,不存在之一。」
高手過招
神仙打架
選手們不博眼球、不注水、不賣人設,全靠強大技能圈粉。
就說剛剛提到的 90 秒即興考核環節吧,選手的表現就不禁讓網友發出感嘆:「別人的嘴字字珠璣,我的嘴只是用來吃的。」
選手裡面,最讓姐驚嘆的就是第一期的新聞類選手,鄒韻。
一則老人在地鐵上亮起「無需讓座」燈牌的新聞,她可以講出:老人無需讓座是情分,年輕人應該讓座是本分,我們的社會就是在情分與本分的交融中越變越好。
這段表現也讓 CGTN 主持人劉欣忍不住誇讚:「在國際上,我們真的太需要像你這樣能夠為中國發聲的主持人和記者了。」
再比如拿了新聞類第二名的中國之聲主持人姚軼濱,玩轉節奏的佼佼者。話音與倒計時同時結束,掐點卡在最後 1 秒,完美結束。
在比賽場上,過往經歷全部清零。
37 歲的劉洋,是第二期比賽中年齡最大的選手。
他已是千百萬孩子熟知的少兒節目主持人(對,就是那個戴著大眼鏡框,頂著爆炸頭的芝麻哥哥),卻挑戰自己再出發。
讓董卿感嘆,「這是一種真正的逆生長!之所以能夠多年如一日保持童心和純粹,離不開的正是劉洋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
這些優秀的選手,本就已經在各自崗位上發著耀眼光芒,但仍舊選擇放下過往成績,和其他選手站在同一起跑線,重新出發。
當然,那些年輕的「菜鳥」新人在老前輩面前,也絲毫不怯。
剛畢業的張楚雪,在舞臺上用三種語言分享了15歲柬埔寨小男孩在「一帶一路」公益基金項目的幫助下,來華求學的故事,讓董卿直呼「很優秀」。
抽到「家鄉的思念」話題,24 歲的遲茜,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信手拈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完美詮釋什麼叫「腹有詩書氣自華」。
有人說,這些選手一張口就是滿分作文。也有人說他們隨便一道題都是一篇申論範文。
評委點評
一針見血
光看選手比賽的片段,很多人都已經讚不絕口了,但董卿和康輝兩位大佬的點評也是一大亮點。
最新一期節目播出後,不少人都被康輝的新聞儲備量所折服,直呼他簡直是「行走的新聞庫」。
看到十八洞村龍德成奶奶,他關注精準扶貧的影響力。
看到大涼山電工阿依布布,他引申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惠及。
看到親吻國旗的老兵李安甫,他說「14億人都是五星紅旗的護旗手」……
網友忍不住說,「這性感的大腦裡到底存了多少新聞啊,得有多少年的積累才能做到開口即申論。」
「董卿的點評」,更是在第一期節目播出後,就炸翻了熱搜。
溫柔卻有力量的點評,一針見血,一語中的,讓人聽後會有「原來是這樣」、「原來還能這樣」的恍然大悟。
比如,最新一期節目中,在 3 分鐘自我展示環節,一位選手提前 20 秒就結束表演(要知道,其他選手都恨不得把每秒都塞滿),解釋說「濃縮就是精華」。
董卿點評時直截了當地說「如果開玩笑,將自己置於一個尷尬的地位,那這個玩笑還是算了。」
當選手由於即興發揮過於緊張發揮不好時,董卿也會提醒他:「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主持稿如寫文章,重在立意。」
點評時,金句更是信手拈來,溫暖又不失犀利,是箴言,更是鼓勵!
「一切學問都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
「醫生看人的病,有時候記者是在看病的人。」
董卿點評姚軼濱時深挖到的記者和醫生職業的相似點
最打動人的是專業
這檔綜藝,憑什麼一播出就被觀眾熱捧?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專業。
董卿在節目中,談到「論主持人的自我修養」時說:
好主持人要有態度、速度、溫度、角度,同時要在滿足大家情感需求的基礎上,提供他們想到而說不出來的,甚至沒有想到的角度。
反觀現在很多內地主持人,拋開主持修養不說,光是搶詞,說話不得體等基礎性失誤就一堆...
這次,通過《主持人大賽》,也讓大家見識到什麼是真正的專業。
而像他們這樣優秀的主持人,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首先,最關鍵是強大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比如在《主持人大賽》這個舞臺上的撒貝寧,可嚴謹可調侃。
原本高度緊張「鬥智鬥勇」的專業比賽節目,硬是被他獨特的幽默氣質,破去了一貫的嚴肅。
當董卿一語中的,專業性極強地點評後,撒貝寧調皮地說:謝謝董卿,感謝大家收看《朗讀者》。
這種故意」拋錨「,讓觀眾一下子就從緊張狀態變成了逗樂,張弛有度的節奏感為節目增色太多。
他也會隨時接梗抖出包袱…比如和康輝的經典 5 連懟(其中的一部分):
撒:康輝現在有個新名字,叫當代懟言大師。康輝今天又懟誰呢?(此處小撒念得讀音都是 duǐ)
康:duì!不是duǐ。你又得扣 200 塊錢。
撒:我是盛世美顏。
康:我看你是手機美顏。
很多觀眾說,以前只知道他能說會道,現在卻更明白:他的反應異常敏捷,話題切入角度也跳脫常規思維。
在 90 秒考核環節,一位選手從態度、溫度、角度三個層面,講解了某高速公路收費員從哭到笑的「變臉」故事,歌頌普通人的敬業精神。
她的觀點其實已經滴水不漏了,可撒貝寧卻自然地接了話:「我們更應看到敬業背後,社會對服務行業認識到了什麼地步。」
他講到真正的服務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收費員強擠出的笑容。因此管理者也要以人為本:
「不應該把服務的藝術,變成冰冷的標準和流程」。
網友們都驚嘆「撒貝寧的思維能力太強了」!
他在這個臺上,站得真穩。
但成為這樣的人,需要強大的文學儲備。
畢竟要讓觀眾服你,起碼得過基本關。把文學修養提高了,才能用你的見識與思維,拓寬彼此的表達空間。
還是董卿,你能想像這個全國最忙的主持人讀書的頻率嗎?
每天。
她曾經在《環球人物》採訪中說過:「臥室裡面從不放任何電子用品,安安靜靜看會書就可以入睡了,這是一種習慣。」
幾十年的文學儲備,給了她出口成章的能力。
之前大火的《中國詩詞大會》中民警袁文杰要給嶽母念詩,一緊張忘記了半句。董卿告訴他:「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面對從小離家在外謀生的選手,他為了教會女兒背詩,於是將詩詞譜成曲。
董卿聽到他的故事送上了葉賽寧的詩《我記得》:
「當時的我是何等的溫柔,我把花瓣灑在你的發間,當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並且,她把這份修養與專業能力相匹配。
大家還記得董卿在《歡樂中國行》直播現場的「黃金三分鐘」吧(這個曾經是學生時代的作文素材)。
2007 年歡樂中國行元旦特別節目中,當接近零點時,現場時間突然出現了兩分半鐘的空檔,導演馬上安排董卿救場發揮。
當董卿開始大方自如地自由發揮時,耳麥裡突然出來導播的誤判:「不是兩分半鐘,只有一分半鐘了。」
董卿連忙調整語序,準備結束語,而此時,耳麥裡再度傳來更正:「不是一分半,還是兩分半!」
董卿臨危不亂,走到舞臺兩頭給觀眾深深鞠了兩躬,用「歡樂的笑」、「感動的淚」、「奔波的苦」等諸多排比句即興製造了一個又一個賞心悅耳的「感謝」。
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一字不差地組織語言,掐住了零點,董卿上演了教科書級別的救場。
主持人這種風雲變幻的職業,危機四伏,突發情況特別多。
當節目在錄製過程中發生意外時,最考驗的便是主持人控場和救場的能力。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何老師。
2012 年,第九屆金鷹節的頒獎時刻,頒獎嘉賓焦晃的掌上電腦卻突然出故障,黑屏死機了。
在主持位上的何炅面不改色心不亂,先是確認另一位嘉賓蔣方舟的屏幕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得知另一位嘉賓的掌上電腦也不可用,何炅直接從主持位走上了主舞臺。
身後的撒貝寧問,「何炅,你確定你能解決這個技術問題嗎?」
何炅說,「當然,因為我們除了有最高端的科技之外,我們也有最原始的手段。老師,給您~」然後把手卡親自遞給了嘉賓。
主持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不管發生什麼情況,都要講得好。
當然,主持也考驗對時間和場面把握的靈活度,以及穩定的心態調節能力。
前不久,美國女主播翠西·裡根,在節目裡發表了一番激進的言論,被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的主播劉欣怒懟後,她公然挑起了「戰端」。
有史以來第一次,中美兩國主播在媒體上正面交鋒。
要知道,劉欣所面對的對手,絕非等閒之輩,可以說極其難纏。
但也正是這場辯論,讓劉欣被更多海內外的同胞記住了名字。
其中有段回答,讓所有人都不禁讚嘆。
談中國變強時,劉欣說:
為什麼中國不能像一個成人一樣長大點呢?對於我們來講,中國並不是一直想成為弱小的國家,我們也想變得強大,但是真正的目的是你到底怎麼去定義發展中國家。
這場跨洋對話,劉欣用自己不卑不亢、穩重大氣的態度守住了中國的大國風範。
如果沒有足夠強硬的主持專業能力,快速的應變拆解能力、理性的檢索分析能力,穩定的心態調節能力,以及能與中美本地人比拼的英文口語能力,絕對無法勝任這份工作。稍稍一失誤,都牽連甚大。
主持,無非是諸多細節組成,細節被放大,就能看到主持人準備多充分,能不能隨機應變,不然,被放大的只有無數缺點。
白巖松在 2016 年里約奧運會開幕式,當時讓微博上的段子手都沉默。
在如此枯燥無味的入場儀式,活生生說成了單口相聲:
中國隊的西紅柿炒雞蛋看上去還行,畢竟中國人大多數學會的第一個菜就是西紅柿炒蛋!
此時,您還是在躺著或者坐著看電視的話,那您站起來,來融入世界上最大的夜店——馬拉卡納。您還坐著嗎?現在應該站起來啊,應該響應號召,跳起來吧!馬拉卡納夜店,此時達到了高潮。
美國NBC電視臺非常擔心美國代表團這場進入前三分之一的排名入場,因為美國人看完美國代表團入場就換臺或者吃早飯上廁所去了,但是我們中央電視臺就不擔心,因為我們每次入場都這麼靠前,除了2008年奧運會。
索馬利亞國家隊入場,白巖松:多一個人當運動員就少一個人當海盜!
而這些精彩的發言,只是小小一部分。
為了整場開幕式的解說,白巖松足足看了 200 多萬字的資料。
除了自身修養、業務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職業要有敬畏感。
說到這裡,姐不得不提倪萍。
她在《朗讀者》上講起她的一段往事。1999 年春晚,和趙忠祥一起主持春晚的她,表面看上去很開心,但背後卻正在經歷著痛苦和煎熬!
那時,倪萍的兒子被診斷出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不治療眼睛會失明。但是,距離主持那年的春晚,中間連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到。
她說,不能因為我個人的事情,讓觀眾看到我臉上有淚痕。
後來趙忠祥在某訪談裡說,倪萍當時覺得天都塌了。
但是當時作為和倪萍一起主持1999年春晚的他卻完全不知道,因為他們在參加春晚排練,一直到當天播出,他沒有覺察到倪萍有一絲一毫的失態。
這才是對職業的敬意,也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說回《主持人大賽》,這檔節目從選手、評委到主持人,無一不以強大的控場能力和深厚的表達功底,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主持人真正應該擁有的能力,看到了對專業精神本質的回歸。
專業,是即使做最簡單的工作,也要做到極致。
專業,是拋開所有限制,不說「因為……所以我沒做到/我不能」。
專業,是永遠從零出發,只看當下的表現。
專業,是在一切突發的困難面前,不抱怨,而是付出最大努力。
......
我們總有從默默無聞的 nobody,到在自己的領域成為位高權重的 someday 的一天。
比起好爹,好運和其他更多白日夢,專業,才是我們最好的砝碼。
本文內容為 if 微信公眾號原創
if 會員專享福利來啦!
福利一
電影《海上鋼琴師》
時隔 21 年首登內地銀幕,
4K 修復再現經典,
琴鍵有限,但人生無限,
一起去影院重溫吧!
福利二
新版《霹靂嬌娃》
「小K」克裡斯汀-斯圖爾特炫酷領銜,
「叛逆天使」+「智慧天使」+「力量天使」三人組,
智鬥反派、拯救世界,
女生帥起來沒男生什麼事兒!
一起去影院感受下吧!
如果你喜歡 if 姐的文章,記得把姐微信標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