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刊導讀目錄
1,人工智慧與動物中的常識
2,通過人類的局限性理解人類的智慧
3,人類認知的外周Baldwin效應
4,兒童就像黑客
5,從架構到進化:去中心化情感的多感官證據
1,人工智慧與動物中的常識
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作者:Freya
圖註:來自動物認知的實驗範式,測試了我們希望強化學習對象獲得的基本常識
常識問題仍然是人工智慧進步的一個主要障礙。本文認為人類的常識是建立在許多其他動物所共有的一系列基本能力之上的,這些能力與理解物體、空間和因果關係有關。動物認知領域已經開發了許多實驗方案來研究這些能力,並且由於深度強化學習的發展,現在可以直接應用這些方法來評估3D環境中的強化學習對象。除了評估,動物認知文獻還提供了豐富的行為數據來源,可以作為學習任務和課程的啟發。
2,通過人類的局限性理解人類的智慧
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作者:Freya
圖註:對人類和機器可能面臨的計算問題的圖解描述
人工智慧的最新進展提供了一個契機可以探究人類智能的獨特之處,但同時給出了一個新的對比組。本文認為,通過考慮人類大腦必須解決的計算問題的特點,可以理解人類智能以及它與人工智慧不同的方式。
作者認為這些問題的結構來自於人類的三個基本局限性: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算力和有限的通訊。從這些局限性中,我們可以得出許多與人類智力相關的特性,例如快速學習、將問題分解為若干部分的能力以及累積文化進化的能力。
3,人類認知的外周Baldwin效應
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作者:Freya
Baldwin效應假設,對環境變化作出的反應被習得後可以進化為遺傳基礎。建模結果顯示,Baldwin效應為複雜行為特徵的出現提供了一個看上去即合理又優雅的解釋,但其發生的直接經驗證據卻很少。
我們認為應強調Baldwin效應的實驗證據,並認為它優先作用於外周認知過程,而不是中樞認知過程。仔細研究味覺厭惡、恐懼學習、語言和模仿的研究表明,它們的效率取決於自適應的專門的輸入和輸出過程;向核心推理過程提供信息並構成行為表達就類似掃描儀和印表機的接口。
4,兒童就像黑客
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作者:Freya
人類學習和發展的範疇對認知科學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戰。我們建議發展理論可以通過納入計算機科學的觀點來解決這一挑戰。許多好的模型把學習看作是計算機編程,因為符號程序提供了複雜的心理表徵的解釋。其中兒童的學習尤其類似一種稱為黑客攻擊的特殊編程風格,即通過一系列開放的目標和活動使代碼在多個維度上變得更好。與主要依賴於局部搜索和簡單指標的現有理論相比,這一觀點強調了良好心理表徵的許多特徵以及兒童用來創造它們的多重互補過程。
5,從架構到進化:去中心化情感的多感官證據
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作者:Freya
人類的情緒評估通常被認為是一個中樞介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缺乏情感意義的感覺信號通過整合大腦各步處理從原始感知中被分離掉。
本文回顧了新出現的證據,即環境的情感價值早在感覺感受器之前就由非視覺感知系統編碼,這些信號傳遞有機體的情緒狀態,獨立於感覺皮層的處理過程。我們進一步提出證據表明跨物種的感覺投射到中央情緒處理大腦區域。基於此,我們不僅認為情感評價是一個去中心化過程,而且所有人類的情感體驗都可能反映我們祖先的感官體驗。
校審:Freya(brainnews編輯部)
前文閱讀
1,為什麼我們能在腦海中進行言語思考或者哼唱?腦科學頂刊導讀74期
2,腦科學頂刊導讀73期|100多年了,左右大腦的不對稱性依然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