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文章在網絡上流傳,文章標題是《我的爸爸》,從筆跡和拼音來看,作者應該是小朋友寫的。文章當中,這位小朋友稱自己爸爸是個"程式設計師",他一直都很忙,沒有時間陪自己,還語重心長的道出心聲:「再不陪我玩,我就長大了!」
簡簡單單幾個字,卻又由淺入深的直擊家長們的淚點!
家長們應該反思了,這是很多孩子想說,卻沒有說出口的話。或者說了,也被家長無視了。
但是有些爸爸就會說了,「爸爸也很無奈,爸爸為了你,為了撐起整個家庭,爸爸必須去 工作、應酬,爸爸工作之餘不是一直在陪你們嗎?」
就算爸爸是為了這個家去工作、去應酬、去賺錢但也不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剝奪孩子需要爸爸陪伴的權利。對,你確實呆在家了,你在家是刷手機、打遊戲、看電視...
對家人、孩子來說,並不是你在家人身邊,就可以說是在陪伴家人了。你只是做到了「陪同」,而不是「陪伴」。
塗老師以前說過,每次小丸子做飯塗老師都會主動去幫忙,但小丸子每次都說「不用你幫忙,你在旁邊,看著我做飯就行」,(我不是故意撒狗糧的)!這樣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視頻來源網絡)
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塗老師經常出差錄節目,每個月基本上有20多天在外奔波(錄影棚、酒店、公司)。
塗老師確實很忙,但他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獻給了櫻桃、小丸子!
他是小丸子的「金牌」男傭,小櫻桃的「擎天柱」.
人生在世,很多風景值得看,但是家人卻是永遠的中心點。所以,工作之餘,請放下你們的手機、關掉電腦、推掉牌局,多陪陪家人,多和家人溝通,讓我們變得真實的存在,請用你的真心去擁抱生活,感受美好的點滴,多陪家人從我做起!
小貼士
爸爸參與到孩子成長當中的兩個優點:
1、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父親在家庭中扮演著「責任承擔者」的角色,孩子經常和父親一起,可以使孩子變得更果斷,有節制,勇於擔責並解決問題。
2、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媽媽在撫養孩子時多呈現溫柔,關懷,細緻的一面,而爸爸帶孩子就會獲得粗放,進取,外向的特質,當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孩子有機會接觸大人多元化的行事風格也能擴大孩子的社會活動範圍,這是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必不可缺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