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8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N海都記者
長期膝關節疼痛
雙腿彎曲成「O」形
兩個膝蓋根本無法併攏
上下樓梯困難,走平路都吃力
晚上睡不著覺,感覺膝蓋不斷有針刺
……
來自連江的喬阿姨,今年75歲,由於年輕時勞作辛苦,落下了膝蓋疼痛的老毛病,六七年前疼痛不斷加劇,關節活動度一年不如一年,雙膝逐漸出現了「O」形腿畸形,左側特別明顯,連正常行走都非常困難。日前,在親友的建議下,喬阿姨前往福州骨科專科醫院,她想問問省城的醫生,她的膝蓋還能不能治好?還有沒有可能站直腿走路?
階梯一:
對症下藥,保守治療可以緩解疼痛
骨性關節炎對膝蓋的影響
喬阿姨說,六七年前膝蓋疼痛突然加重,平日裡,下蹲、天氣變化、走路太久或者上下坡時,疼痛就會明顯加重,休息一會兒才能緩解。起初,痛得難受就到當地診所找醫生,開一點消炎止痛藥,再嚴重一點甚至要輸液,但感覺效果越來越差,而且症狀一直反反覆覆。更麻煩的是,近兩年,腿也越來越彎,兩個膝蓋根本無法併攏,「發作的時候,晚上都睡不著覺,感覺膝蓋裡有針,不斷用力刺來,鑽心地痛!」
「經過系統檢查診斷,這位患者是雙膝退行性骨性關節炎,並由此引發了半月板損傷、髕骨軟化症等。」福州中德骨科醫院疼痛科主任於忠良介紹,喬阿姨入院時疼痛評分為4分,根據「階梯治療」的原則,首先為她安排了中醫定向透藥療法、中藥燻洗、紅光治療、穴位貼敷治療等對症保守治療。這些治療對緩解疼痛可起到一定作用,喬阿姨也很快就感到效果。
於忠良主任介紹,從保守治療角度看,疼痛學科有很多方案,而且臨床效果都不錯。但如果希望徹底解決膝關節疼痛這類問題,以現有的技術而言,只能進行關節置換,「就像一輛開了幾十年的老爺車,保養得再好,都不可能達到新車的體驗,除非更換零件。」
階梯二:
最終選擇「換膝」,老人想要更高質量生活
長期膝關節炎,雙膝成「O」型腿畸形,術後改善明顯
對於膝蓋患上骨性關節炎的老人,「換膝」還是「保膝」?常常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因為很多中老年人並不願意接受手術,對此醫生非常理解。
「作為專業骨科醫生,我們只是要讓患者明白治療方案背後的大致原理和優缺點,最終讓患者也參與治療方案的制定。客觀地說,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對於膝骨關節炎的治療,沒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合適的方案。」福州中德骨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柳凡坦言,喬阿姨的雙膝內翻畸形,內翻約30°,左膝比右膝更嚴重,已經呈現出典型的「O」形腿特徵,對於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困擾,老人常年備受骨病折磨,因此,經過一番深入溝通後,患者和家人很快就選擇了手術方案。
最終,經過嚴格、詳盡的術前準備,柳凡副主任醫師及其團隊順利完成了「左膝關節人工表面關節置換術」,術後,喬阿姨膝關節疼痛大幅緩解,內翻畸形也得到了顯著改善。考慮到她年齡較大,福州中德骨科醫院康復團隊為她量身定製了一套康複方案,康復師手把手指導,半個月後,老人已經可以獨自直立行走,出院回家後繼續進行針對性康復訓練。
「人工關節置換被譽為 20 世紀骨科發展史中重要裡程碑之一,其核心目標是糾正力線(矯正畸形)、解除疼痛、改善生活質量,對於患者來說,『換膝』的效果非常明顯,這也是這項技術的魅力所在。」柳凡醫師介紹,有權威數據顯示,術後10~15年的隨訪,90%左右的人工關節還在使用,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答疑釋惑】
「換膝」是把整個膝蓋換掉嗎?當然不是!
人工膝關節置換示意圖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病率不斷提高,有條件做膝關節置換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那麼,一提到置換手術,很多老人年就本能地有種恐懼感,以為這是要把整個膝蓋切除,然後換上新的人工膝蓋,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其實,膝關節置換手術,只是將患者關節表面被磨損、退化嚴重的部分清理乾淨,保留大部分原有的骨頭,在原有骨頭的表面裝上一個套子,大腿骨套與小腿骨套之間有一個墊片,這樣一來,走路的時候就是套子和墊片之間的滑動,不會磨到骨頭,所以自然也就不會有疼痛感。有的醫生將這個過程形象地比作「在關節表面鋪一層金屬地板磚」。
膝關節置換後(效果圖)
專門從事關節外科的醫生認為,在達到手術指徵的前提下,60~65歲是人工關節置換的黃金年齡,因為這個年齡的患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病少,而且在手術後,患者也很少會參加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這會降低對人工假體的磨損。近年來,隨著人工假體、手術和麻醉、圍手術期技術的進步,65歲以上接受手術的高齡病例也越來越多。
【專家解讀】
骨性關節炎不可逆
遵循「金字塔」階梯治療
林建華教授(左一)在講座結束之後回答市民疑問。
在剛剛結束的第四期「海峽都市報骨科名醫館—中德名醫健康講堂」上,針對大家關心的骨性關節炎話題,福建骨科名醫、附一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林建華教授介紹,骨性關節炎是由於關節軟骨的退化磨損所引起,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全身關節都可能出現骨關節病,其中,膝關節負重最多,它最容易出問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率最高,約佔41%,其次是髖關節炎,約佔19%。
林教授提到,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隨著年齡的增長,骨性關節炎患病率明顯上升。治療方面,一般遵循「金字塔」式的階梯治療,分為運動療法、藥物療法、手術療法,由於這是不可逆的疾病,所以應該早重視、早介入,經過保守的功能鍛鍊、藥物等治療能夠控制病情、緩解症狀,但是,對於關節磨損較為嚴重者,則需要手術治療。
原標題:《膝蓋刺痛像被針扎,7年彎成「O」形腿,連江七旬依姆最終竟選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