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
本來想能順產就順產,可一聽到過來人對分娩過程中各種痛的感受,又實在下不了決心了。後來還是決定來一次時髦的:無痛分娩
但經歷了才知道,所謂「無痛」,其實就是「減痛」。讓身體完全失去感覺是不可能的,畢竟還是需要寶媽在接產師的配合下,把寶寶產出來。也就是說,即便是被「麻醉」的產婦,依舊是有知覺的,至少在分娩的那一段時間裡,她還是會對自己的身體擁有感覺和支配能力的。
而且個人覺得這時的感覺要更明顯,比起只剩下痛感的產媽來說,那種寶寶出生的過程要更清晰更純粹。
1.不能用力的憋屈
突然感覺宮縮了,很快就有便意,可剛要一使勁,立即遭到醫生的阻攔。醫生認為這還不是分娩的最佳時期,畢竟這會兒才處於「宮口擴張初期」。之後還有至少11個小時需要產婦耐心的等待。
2.拉臭臭的尷尬。
我的天啊,真到分娩的最佳時期,那趕腳,就和拉便一般無二。那種便秘的痛苦,和面對一堆陌生人的尷尬,簡直讓產婦無地自容。
可為了寶寶的安全出生,這點心理障礙還算什麼事呢?
3.被注射了開塞露的痛快
聽著身體人一聲聲地給你打氣,自己也正好想充氣的氣球一樣,肚子越鼓越園。直到「哇哇」聲響起,產婦的肚子就好像是洩氣的氣球,頓時癱做一團。也就在那一刻,產媽們好像五臟六腑都被統統拉扯出去了似的,腹內空空的感覺。
可事實,並非如此,這種感覺就是一種錯覺,畢竟被胎兒擠佔了位置的內臟還都在產婦的身體裡,而且這會已經有了輕鬆之感,就好像地鐵上擠著的人們,突然下了車,到了站,內臟們各歸其位了。
總之這種感覺太真實的,有些也是無法用語言形容
但可肯定的說,能順產就順產是對的,同時,能不無痛就無痛也是可取的。畢竟比起這些感覺,痛疼顯得更直截了當,單純些。
推薦一本懷孕分娩的百科全書,對於第一次為人父母的你們,不需要手足無措了,一本書你想知道的內容,全部都有了,點擊下方連結可以購買。
其實,生娃的過程,千萬別緊張,只要是順產,那就學幾套分娩呼吸技術,這可能幫助我們緩解情緒,也可以讓產婦看看手機,和要好的朋友聊聊天。其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分娩過程都能分散對痛感的注意力,從而得到心情的放鬆,這樣分娩就算不被「無痛」注射,也不會感覺到過分的痛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