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寶寶尚在成長中,身體的各個系統發育不完善,寶寶輔食添加的過程容易出現過敏,過敏症狀如果嚴重的話會影響生命,所以,為了降低寶寶過敏的概率,新媽媽們要提前了解有關過敏的常識。
過敏的常發階段
1歲以內是寶寶食物過敏的高發年齡階段,特別是4~6 個月的寶寶,過敏體質的寶寶-般都會對蛋白質性的食物過敏,引起過敏的常見食物有牛奶、雞蛋、花生、大豆、魚及各種食品添加劑等。
過敏的表現形式
食物過敏的主要表現是在進食某種食物後出現皮膚、胃腸道和呼吸系統的疾病。皮膚反應是食物過敏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如蕁麻疹、溼疹等;胃腸道的反應如腹洩、腸絞痛等;而呼吸系統的表現是鼻炎或哮喘。
查找過敏根源
怎樣才能確定寶寶對哪種食物過敏呢?在添加輔食期間,要細心觀察寶寶是否出現皮疹、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若有,應及時停止餵這種食品。隔幾天後再試,如仍然出現上述症狀,則可以確定寶寶對該食物過敏,避免再次進食。
還可以通過食物過敏的篩查性檢查和實驗,找出可能的致敏食物,從食譜中剔除這種食物,但必須用其他食物替代,以保證寶寶的營養平衡。
在給嬰兒添加輔助食品時,以先加穀類,其次是蔬菜和水果,然後是肉類為順序。每次只能加一種新食品,並且從少量開始逐步增加。可以減少嬰兒食物過敏的發生。
在國內,過敏兒的比例非常高,發現家中有過敏體質的嬰兒,添加輔食時應以以下幾點為基礎:
避免添加會引發過敏的食材
一般蛋白質性的食物容易引發過敏,過敏寶寶的輔食中應避免使用牛奶或蛋白類的食材,如乳酪、蛋糕,可以多吃河魚以補充蛋白,而蛋黃製品則建議在7個月大後再行添加。
豆類過敏,比如豆腐,先是每周餵一回,少量添加,然後根據寶寶的反應適量增加。控制油脂類食物,不要食用豆油,油脂中脂肪酸的酸化容易引起過敏反應,要儘量少吃油脂。此外,由於紅花油和玉米油中含有的亞油酸可以加重過敏反應,所以要少吃。
嬰兒第一次添加食物時,要吃熟食。不要給寶寶過多的糖分,因為糖分能夠加重食物過敏。忌吃罐頭等加工食品。
以上製品是輔食中常見促發寶寶發病的過敏原,也能使得寶寶的過敏症狀加劇,父母一定要小心留意。一歲半後寶寶的消化道及免疫系統健全後,上述食物可以一次給寶寶少量地吃一種,再觀察寶寶的反應,確定孩子沒有任何不適後,就能安心繼續添加。
防止寶寶過敏的飲食策略
媽媽儘量動手給寶寶做飯。以米粉來代替麥粉,因為麥粉中的成分易引發過敏。同一種食物要相隔5天後再餵第二次。儘量吃應季、新鮮的食物。食物要多樣化,要細嚼慢咽。這樣可以增加唾液及其他消化酶的分泌,促進消化。此外,唾液還具有消除活性氧毒性的作用,可減輕過敏症狀。
堅持母乳餵養,至少餵6個月,餵到一歲就更好。有過敏家族史的新生兒或嬰兒最好推遲到8~9個月添加輔食,且添加速度要慢,輔食的品種更換不宜過快。在寶寶3歲之前避免攝入魚、蝦、蟹以及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物和各種冰制飲品。3歲以後可先從一種食品少量開始,緩慢、逐漸增加,然後再逐漸增加食物的品種,能起到一種脫敏作用。
預防為主,若確切了解了新生兒或嬰兒的過敏原,應儘量避免與之接觸。對於已致過敏的新生兒,可用預防接種減輕過敏反應,採用早發現、早治療、堅持治療的方法,這樣才能讓寶寶徹底脫敏,擁有健康的身體。
輔食要點:無鹽、少糖
無鹽
食鹽中含有的鈉和氯,是人體必需的無機元素,可以起到調節生理功能的作用。但寶寶的輔食中要「無鹽」,即寶寶輔食中不用添加食鹽。1歲以下的寶寶每天所需要的鹽量不到1克,而奶類和輔食中所含的鈉就足以滿足寶寶的需求。如果寶寶食過量的鹽會有以下一些
危害:
(1)因為12個月內的寶寶腎臟功能還不完善,濃縮功能較差,不能排出血中過量的鈉鹽。如果攝入過多的鹽將會增加腎臟和心臟負擔。
(2)使寶寶養成喜食過鹹食物的習慣,從而不願接受淡味食物,長期下去形成挑食的習慣,鹽飲食習慣容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
(3).吃鹽過多還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為高鹽飲食可能抑制黏膜上皮細胞的增殖,使其喪失抗病能力。心臟病、腎炎、呼吸道感染的兒童患者,列為禁用品。
(4)鹽飲食會影響兒童對鋅的吸收,會導致孩子缺鋅。
如果寶寶有嚴重腹瀉、嘔吐、大量出汗、飢餓等症狀或患有其他導致體液大量流失的疾病,如睡不醒、肌肉無力等,可加適量食鹽。「餐時加鹽」即烹飪時不加鹽,就餐時再放鹽,這時放的鹽主要附著於食物和萊餚表面,因此吃起來鹹味已經夠了。這樣既控制了鹽量,滿足了味覺,還避免了鹽中的碘在高溫烹飪中的流失。
少糖
「少糖」就是指儘量少選擇糖果、糕點等含糖高的食物作為寶寶的輔食。另外,在給寶寶製作食物時儘量不加糖。因為糖攝入過多對寶寶的健康十分不利,主要表現為:
(1)糖雖然可以提供人體所需要的熱量,但過多食用會影響寶寶機體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和利用,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抗病能力下降。
(2)糖是酸性食物,過多攝入會使血液中的pH失衡,導致體內的鈣大量流失,會嚴重影響其骨骼的發育,影響寶寶的成長發育,重者導致佝僂病。
(3) 糖在口腔內經產酸桿菌的作用,產生酸性物質,會使牙齒脫鈣;再經過蛋白溶解酶的作用,牙齒中的有機物質分解,造成齲齒。
(4)糖對味覺的刺激較為強烈,吃糖過多可使舌中味蕾對味覺的感知閾增高,吃其他東西變得淡而乏味,激不起寶寶的食慾,從而產生偏食和挑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多餘的糖轉化成脂肪,還會增加肥胖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