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處長了小肉球,很多人都會覺得是痔瘡,平時對日常生活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只是在排便的時候特別難受,但在調整之後,還是沒有好,才開始擔心,最後去檢查,沒想到竟然不是痔瘡,而是腫瘤在作怪。
都是小疙瘩,我們該如何分辨是痔瘡還是腫瘤?或者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呢?下面跟大家具體說一下,學會正確的區分方法,找出源頭,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擺脫困擾。
如果是痔瘡的話,小肉球的生長速度是比較緩慢的,即便很長一段時間痔瘡都沒有完全好,疙瘩也不會突然長大。反之,若是腫瘤,會不斷的生長與繁殖,疙瘩可能會逐漸長大。
疼痛感也會有些區別,痔瘡多在排便時疼痛明顯,可能會伴有瘙癢感,而如果是腫瘤,除了排便時,平常也容易感到腹痛腹脹,陣發性或持續性,且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感會加重。
除了看疙瘩本身的大小、產生的疼痛感,看排便情況也能幫助判斷,痔瘡和腫瘤雖然都容易引起便血,但便血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
痔瘡引起的便血,一般血液和大便是分開的,血液的顏色也比較鮮豔,出血量要看痔瘡的嚴重程度,有的出血量小,只有一兩滴,有的比較多。而如果是腫瘤,大便和血液會相融合,還會帶有一些膿性的液體,血液顏色多是暗紅色,排便時總有種裡急後重的感覺。
疙瘩也可能是息肉,通常來講,息肉大多是良性的腫瘤,但也有一小部分會發生癌變,所以一定要密切關注息肉是否有異常改變,定期複查隨訪,防止其癌變。
除了這幾種可能,這裡長了小肉球,也可能是因為過敏所致,如果本身就是過敏體質,誤吃了某種食物或接觸到了過敏源,引起過敏,有人容易長小疙瘩。
還可能是皮膚問題所致,比如溼疹也容易長小疙瘩,特別現在是夏季,天氣炎熱,如果沒有注意個人衛生與清潔,該部位長時間潮溼,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引來皮膚問題。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由於小肉球生長的位置比較特殊且隱匿,更應該及時去看,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或尷尬,你認為的原因不一定是對的,如果判斷錯誤,拖延的時間長了,問題只會更大。
想要避免這裡長肉球,平時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排便後擦拭乾淨,每天清洗一次,勤換洗內褲,保持乾淨。
日常飲食要清淡點,菸酒最好別碰,其他辛辣、刺激性強等重口味食物也要少吃,應多吃些清淡的蔬菜水果,多喝水,促進機體排毒與代謝,也能促進排便。
不要久坐不動,建議每坐90分鐘後要起身活動一下,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代謝,提肛運動就是很適合的一種方式。
此外,也要養成好的排便習慣,不要經常憋便,排便時也不要玩手機,以免延長排便時間。
綜上所述,肛門處長了小肉球,到底是痔瘡還是腫瘤,可以從以上三點進行辨別,除此之外,還可能是過敏和皮膚問題所致,及時檢查,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繼而進行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