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生日是七夕,我該送什麼禮物呢?」
魔音繞耳過十遍後,我翻一翻白眼,送條銀河好了。
「什麼東西?」
當真了?我嘆口氣,決定善良些,繼續出餿主意:「那送喜鵲。」
三分鐘過去了……
「為什麼送喜鵲?」
我終於詫異,「七夕啊!牛郎織女啊!王母怒畫銀河拆CP啊!鵲橋相會啊!……沒聽過?」
「哦!!!聽過聽過!忘了忘了!等等……你剛才竟然讓我送銀河!!」
「你個00後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應慢三拍還好意思動手!」
七夕節大約起源於漢代,來源於牽牛織女的傳說,而牽牛織女之名詩經是最早提到。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詩經·小雅·大東》
意思是說:天上有條銀河,雖有亮光,卻照不見人影。織女星座有三顆星,每天要移動七次位置,看起來很忙碌,卻織不出一塊布匹。牽牛星真明亮,可惜也徒有其名,不能用來拉車。
廣闊無垠的星空和未知帶來了無盡的想像。
如果提起七夕,你會想到什麼?
是中華傳統節日考試要考?是過氣情人節難比肩214但女朋友又看中了幾個色號?還是又一個營銷噱頭但買就完了?
七夕也叫「乞巧節」。
當天姑娘們在月光下備好茶酒果蔬、鮮花紅紙香爐,聚會拜織女,以各種形式向織女祈求智慧和她的高超手藝,並求獲得美滿姻緣(已婚的求早生),直到半夜才散。聽起來特別像大型閨蜜聚會。
漢代少女們穿針,五彩絲穿九尾針,誰穿得快誰得了巧。
南北朝的少女們則看蜘蛛是否收受賄賂,擺了瓜果,蜘蛛當日格外受歡迎,有網就是得了巧,叫喜蛛應巧。
想來蜘蛛實在是傲嬌得很,多數賄賂不得法,於是姑娘們決定蛛不來就我,我便去就蛛,唐及五代的姑娘們變被動為主動,當日捉蜘蛛關到小盒子裡,還敢不織?織的密了算你過關,姑娘們乞得巧來。
想必蜘蛛們紛紛結網,宋朝姑娘們藝高人膽大,開始看織網的形狀,是不是圓正。這與蜘蛛的品種分不開,且有言道:「蜘蛛結網朝圓夜不圓。」這是我瞎猜的,這個評判方法想必也是不得姑娘心意,所以後世的喜蛛應巧都選用唐的標準——看疏密。但是,姑娘們捉蜘蛛時要睜大眼睛啊,聽說蜘蛛也不好混飯吃,很多種類由於覺得結網捕食性價比不高,已經放棄結網,轉行遊獵蜘蛛了。
明清兩代的投針驗巧我覺得和算命扔硬幣有異曲同工之妙,趁著大中午把水放到太陽下暴曬,水面會生出一層膜,再向水裡投繡花針,進去就會浮起來,然後看繡花針落在水底的影子。成各種花鳥獸鞋剪等形狀的影子就是巧,如果只是直直的針,不管粗細,都是拙笨。想比之前的穿針和喜蛛,總覺得這個還要不靠譜,但是,暗搓搓想試有木有?!
還有已婚婦女求生育的種生求子,這個比較複雜,興趣缺缺。放牧兒童給自己的牛過生日,紀念牛郎織女的媒人真·愛的奉獻·皮肉不留·老黃牛。
曬書曬衣服,後來成了誇耀才華和財富的大好時機,其實當初想必是夏季溼熱潮悶,趁著太陽好,殺一殺蟎蟲。也算是給男子的情人節出鏡機會,唐朝官方認證七夕為曬書節。除此之外,讀書人還會拜拜司文的魁星,求這位主掌考運的北鬥第一星保佑官運亨通。
每個節日都離不開一個吃。
七夕有巧果,款式很多,要多巧有多巧,但主要就是油麵糖蜜,如果這個不夠發揮,手巧的女子還會雕瓜果稱為「花瓜」,到了晚上和應季的蓮蓬紅菱白藕等擺一桌,親友相聚,姐妹相戲。
然後大大方方地躲到葡萄藤下學仙人說情話。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比起人約黃昏,七夕這個情人節是柏拉圖的,未婚女子們內心尚充滿對未來未知的期待,希望自己更加美好,希望以後會被善待。
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巧克力玫瑰花們已經蓄勢待發,線上線下活動優惠券層出不窮。
要不要試試乞個巧?一個人也能過,約了小姐妹也能過,沒有小哥哥又怎麼樣?七夕本意從不是虐待單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