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阜陽新聞網報導,4月25日,阜陽市重症禽流感(H7N9)患者白樂(化名)從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感染病區康復出院。回顧從4月4日入院以來這21天的治療過程,尤其是在感染病區重症監護室700多個小時的驚險搶救,可謂醫患一起面對重重考驗……
75歲的白樂是潁東區口孜鎮的一名社區幹部,2017年4月2日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自行服用感冒藥治療無效,後病情加重到當地醫院就診。4月4日,他病情惡化,由當地醫院轉入市二院,經急診科入住呼吸內科,鑑於呼吸困難明顯和氧飽和度下降等情況,迅速轉入感染病區重症監護室行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根據其症狀及活禽接觸史,高度懷疑他感染了H7N9禽流感,醫院立即啟動禽流感患者防控應急預案。
當晚22時許,檢驗結果確診白樂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旋即,他被轉入感染病區重症監護室負壓病房隔離治療。
「呼吸困難明顯,並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ARDS),心電監護顯示氧分壓已下降到生命臨界點,血壓靠藥物維持,可以說命懸一線。」接診醫生感染病區重症監護室主任、副主任醫師孫偉介紹。
得知消息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指示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預案,「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搶救患者」;市衛計委主任吳榮濤,副主任馬振華、都鳳仁等多次帶領相關人員到市二院,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進行詳細部署指導;市疾控中心第一時間跟蹤監測患者的病毒清除效果,動態監測密切接觸者,有效保障了救治和防範繼發感染。
由於H7N9感染的重症患者死亡率高達50%~70%。5日一早,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趕到重症醫學科感染病區會診,分析病情進展,討論治療方案。「H7N9病毒能直接損傷肺泡,嚴重損傷呼吸功能,進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和改善、修復呼吸功能,是治療的關鍵。」專家組組長、市二院副院長、江淮名醫、安徽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韓明鋒教授說。感染病區重症監護室副主任醫師孫偉,呼吸內科感染病區主任、主任醫師趙鳳德,呼吸內科綜合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騰小寶,預防保健科副主任醫師李秀勇,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管理科副主任護師周小平等聯合組成的專家治療組,密切監測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同時,護士24小時精心護理,呼吸治療師24小時跟進,精準調節呼吸機參數。白樂的病歷記錄顯示,在這21個日夜裡,除呼吸內科外,還有急診科、感染科、重症監護等科室30餘人次的專家參與會診,有好幾次都是在晚上或節假日。
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治療,白樂經過危重期後,病情一天天好轉:4月16日,治療組適時停止呼吸機維持治療,改為鼻導管氧療,降低了後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機率及治療難度。其間,他體內的H7N9病毒也得到有效控制,4月16日及17日,市疾控中心兩次報告其H7N9病毒核酸檢測陰性。隨著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白樂解除隔離,17日從感染病區重症負壓病房轉入呼吸內科感染病區普通病房進行後續治療:炎症、氧合指標在好轉,影像檢查提示患者的肺部病變也在逐步好轉。
「H7N9病毒關、呼吸衰竭關、繼發感染關、肺纖維化關,每一關都關乎生死。」韓明鋒教授介紹,作為市二院收治的重症禽流感患者,這次成功搶救充分體現了團隊協作能力,特別是在隔離治療期,醫患一起面對重重考驗,醫護人員必須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防護眼鏡,特製的防護口罩和帽子。護士在裡面一呆就是8個小時,一個班下來全身溼透,顏面部被質硬的口罩壓出水泡都是常事,但大家毫無怨言,哪怕是夜以繼日,廢寢忘食。
負壓病房是全隔離的,進到裡面的醫護人員都是「全副武裝」,所以病人呆在裡面會很不適應。治療初期,白樂就曾出現過嚴重焦慮,病情危重的那幾天,極度躁動。在白樂精神狀態好的時候,醫護人員就用對講機讓他與家裡來探視的小孩、家人通話,使他的情緒得到舒緩,重建戰勝疾病的信心。
「太不容易了,呆在負壓隔離病房裡面,也不知道白天黑夜,經常燒的迷迷糊糊的,我當時都快崩潰了,是他們不斷鼓勵我,每次醫生護士到我床前,都握拳示意我加油。」康復出院時,白樂對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感動不已。他說他要特別感謝負壓隔離病房裡的梁肖豔護士,因為她不懼怕,像自己的女兒一樣,耐心細緻地護理著他的日常生活,按時為他刷牙做口腔護理,出汗了,立即為他洗身擦汗,幫助他在負壓隔離病房熬過慢長的700多個小時,這「第二次生命」確實來之不易。
市二院呼吸內科專家提醒,禽流感的預防大於治療,不必恐慌。主要做到以下幾點:1、平時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避免過度勞累;2、發現禽流感疫情時,儘量避免接觸活禽,如有接觸,迅速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淨雙手;3、對雞鴨等禽類食物應徹底煮熟再食用;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至少通風30分鐘;5、保持室內清潔,使用易清洗地板,避免使用難以清洗的地毯;6、注意個人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捂住口鼻,有感冒發熱症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