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7年《中國有嘻哈》開啟說唱元年,嘻哈成為了亞文化中綜藝題材的開發熱門。今年連續推了三檔說唱節目:《中國新說唱》、《說唱聽我的》和《說唱新世代》。
走過4季的《中國新說唱》競賽模式和剪輯思路都已固定,選手刻畫也逐漸臉譜化,只剩下作品出奇新意。截止目前100s舞臺,「回鍋肉」新唱,沒有膾炙人口的的歌曲,倒是導師和選手間的爭議出圈。
《說唱聽我的》模仿新說唱,高開低走,難逃糊掉的命運。
嗶哩嗶哩(簡稱B站)自製的首檔說唱類綜藝《說唱新世代》創新破局,大膽嘗試「說唱+真人秀」。8月22日起每周六20:00在B站播出。截至目前,豆瓣評分8.8,B站評分9.5,一波波「自來水」為之安利。
01
「變形計」的賽制,出彩的群像刻畫
如果說《中國新說唱》《說唱聽我的》是說唱選秀節目,那麼《說唱新世代》更像是一檔說唱綜藝節目。源於節目導演由製作前四季《極限挑戰》的嚴敏擔綱,真人秀的部分非常有雞條那味兒。
《說唱新世代》不再延續淘汰選秀,而是冠以「生存大挑戰」的情境規則,放大真人秀的「秀」。
首先貼合B站自身的文化,貫穿以「嗶特幣」元素。選手在說唱基地的衣食住行、錄歌製作都需要嗶特幣來購買。
當嗶特幣用光時,選手即被淘汰。而團隊嗶特幣積累越多,就能住在更優越的寢室,擁有更豐富的音樂資源。此種照搬現實生存法則的賽制,堪稱選手「變形計」,以能力來判斷「社會等級」。
節目首期的上下兩集風格截然對立,上集是「嘻哈雞條」,下集便是「總決賽」。
上集的第一個環節設置了「說唱讓你貧窮還是富有?」「你希望人紅還是歌紅?」兩個問題,根據選手們的選擇與理由闡述,快速利落將他們分為4個象限。
每象限有5個毫不相關的限定詞,所有選手在兩個半小時內完成創作,完成Cypher(說唱接力)表演。比起其他兩檔節目,選手先展示自備作品,《新世代》更極限,直接考驗選手的即興創作能力和說唱功底。
時間緊張的條件下,選手們的個性首先被放大了出來。元老Ty以「不想呈現糟糕的現場」為理由,放棄演唱。
另一位元老夏之禹也跟著放棄比賽,無論導師馬思唯和黃子韜怎麼規勸,他都堅決不唱。場面一度陷入尷尬,黃子韜氣炸當場甩幣走人,喊話「節目別錄了」。
強烈的人物戲劇衝突,將綜藝效果拉滿,觀眾看得其樂融融。
下集便是贏取「嗶特幣」的各組三對三battle環節,達到說唱部分的最高潮。選手們風格各異的作品,賦予說唱以新定義,實屬驚豔。
節目第二期同是畫風對立的上下兩集,上集延續第一期的舞臺,下集便是輕鬆的組隊選歌和歡樂的合宿生活。編排一起一落,節奏張弛有度。
既有選手間的B-BOX battle,黃子韜和選手打賭,還有選手自己舉辦比賽。
這些其他選秀賽制裡沒有的環節,因搶奪「嗶特幣」的規則設立,而生發出豐富可能性。
也就是說,作為主線的流程之外,支線上的個個環節形成了高戲劇節點,選手的個性由開始的搭建,進入後期的強化。
《新世代》只播出兩期,就做出了多個鮮明、立體、真實的人物。
觀眾首先從選手自我介紹中認知他們,再到作品表演的了解,真人秀搭建的人物關係網中形成對特定選手的情感依附。
例如「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的慢慢了解」的姜雲升,與號稱「運氣從來沒輸過」的黃子韜打賭組隊選歌,不慌不忙的他連贏3盤,喜得30張「嗶特幣」,成為幣圈大佬。
後期出於部分選手幣不夠用,化身導師,開設說唱比賽。
第一期裡展現強勁實力的MC懶惰,選隊長環節卻只有1人選他,1位還是流局來的。其他組多至6人,他卻人數最少。「素人出身、害怕孤獨」的他誓言做出最炸的東西,後期的人物成長令人期待滿滿。
組隊後便是合宿日常,面對四環盒飯、一環自助餐的條件差異,有的選手抱怨、哭訴。
而有的卻形成強烈對比,斯威特天天變著法子去一環混吃混喝,節目效果非常搞笑。
前面剛吐槽隊友實力弱,背後評論別人輸的他立起「口不擇言得罪人」的人設,究竟說唱實力如何,拉滿觀眾的期待值。
異於選秀的真人秀敘事,出彩的群像刻畫,建立起受眾與節目的黏性。
02
萬物皆可說唱,立意另闢蹊徑
開播之前,B站曾放出一系列土酷先導片,質樸鄉村與嘻哈元素的碰撞,亮出「萬物皆可說唱」的slogan,大多數觀眾看完後皆會茫然,好奇「小破站」能做出什麼花來?
綜合播出的兩期,節目可以自信地說它做到了。
這裡呈現的音樂作品突破大眾對嘻哈的固有認知。
它的內容不再是圍繞女人、金錢、名譽,裹以「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氣勢,而是進行中國化的本土改編。
三十為人父母的生番唱著獻給孩子的歌《而立》;於貞的《她和她和她》訴出女性的成長與堅強;聖代的《雨夜驚魂》,rap中融合表演,以第一人稱控訴校園暴力。
播出後傳播度最廣的《畫》描繪選手SUBS心中的烏託邦,隨後諷刺殘酷的現實。TangoZ的《Love Paradise》用家鄉方言吳語,道盡對家鄉杭州的熱愛,空靈的副歌帶給導師和觀眾一陣陣「雞皮疙瘩」。
第二期裡陳近南的《來自世界的惡意》獻給抑鬱症兒童,正歌的歌詞觸動人心,現場黃子韜感嘆「太感動了」。節目播出後,這首歌上了熱搜,許多觀眾表示聽哭了。
選手作品的題材和內容充分詮釋了「萬物皆可說唱」,後期花字也在不斷點題。
代表國際視角的馬思唯反思自己對說唱的理解,「以前太鑽old school(老牌說唱)、trap(陷阱說唱),原來說唱還可以這樣。」
立意另闢蹊徑,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新鮮感。
嘻哈是舶來品,以歐美的審美體系,它最大的特徵是旋律和律動,也就是是否能帶動聽眾一起「搖」。
面對本土化敘事,有肯定也就會有質疑。
不少哈迷們認為《新世代》作品不夠「嘻哈」「硬核」,選手表演像念詩,實力比另兩檔節目也差遠了。
但是嘻哈文化壯大於地下,不就是黑人用歌詞反抗主流社會的歧視與不公嗎?歌詞亦是作品的一部分,應給人以啟迪,而不只停留在感官上的「搖」。觀眾若想聽純boombap、trap、hardcore等風格,感受炫技、快嘴、鬥狠的,適合去看《中國新說唱》。
節目剛播出時播放量是3000多萬,兩期過後,總播放量達7000多萬,漲幅較慢。
B站作為二次元、小眾的亞文化社區,輻射的人群範圍有限,這樣的播放量已不算低。
但比起愛奇藝、騰訊熱門綜藝的億次級別,還是相去甚遠。從百度指數、微信指數來看,也不如《中國新說唱》。
近些年來,B站通過引入大眾化的內容,試圖打破圈層文化壁壘。比如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人生一串》、2020跨年晚會、短視頻《後浪》,皆取得顯著的破圈效果。
此次則入局綜藝,通過土酷先導片下沉市場,開設「說唱區」邀請rapper入駐,長視頻傳遞出多元而包容的價值理念,加速用戶群體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受眾群體多固化在B站和豆瓣上,其他平臺水花不大。除了自身要保持好優質的內容輸出外,還應加大各渠道的宣傳營銷,豐富商業實踐。
你看這檔綜藝了嗎?評價如何?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投票~
將Ifeng電影設置星標
你就能更快的收到我們的消息啦♥️
別忘了
球分享